Wilco乐队的主唱/吉他手Jeff Tweedy、鼓手Glenn Kotche,以及乐手/制作人/唱作人Jim O'Rourke在早些年组成了一支名为Loose Fur的乐队。很多人都说软皮毛其实无非就是Wilco的一个Side-project。他们的同名专辑于2003年由Drag City发行。这些年来,Loose Fur一直发展的不温不火。今年3月13日,Loose Fur发行了第二张正式专辑Born Again In The USA。
这张专辑的名字起的实在有点做作和矫情,但相比于乐队的第一张专辑,这次他们的音乐确实更加“软皮毛”了:松弛,庸懒,实验的成分相对减少了一些,多了些迷幻复古摇滚的味道。先不往深了分析,Born Again In The USA一听上去就给人一副桀骜不逊得特别漫不经心的感觉。小飙的电吉他,简单的原声吉他,现代乡村民谣,闲散的人声和口哨,隐约的Post-rock勾勒……它们混合在一起,就像3月里春天的午后,阳光特别温和暧昧,迎面吹来俏皮的小风儿,里面可能混合着谁分泌过盛的荷尔蒙和可能让你过敏的花粉,困意阵阵袭来,像微醉似的脸蛋儿泛起片片潮红。有HIGH的欲望,可似乎又不够冲动。你听着这样的音乐,心情开始左右摇摆,也不知道到底该专注下来考虑些什么,全身就这样慢慢的变软,最终以一个最舒坦的姿势呆在那里再也懒得动弹了。是的,听Loose Fur就是这样,它让你变软,变轻,变困,然而从不变激动。
如果说Born Again in the USA证明了一些什么,那就是永远不要低估音乐的“化学性质”。这些“类化学作用”在这张专辑的10首作品中显而易见。Tweedy、Kotche身上所带有的Wilco式的元素和O’Rourke那极富冒险精神的分子充分混合碰撞,得出了一种全新的绝对软皮毛式的化合物。Tweedy和O’Rourke轮流演唱和创作歌词。在Tweedy主导的作品中也完全听不到Wilco的影子,感觉上他的状态倒是更为松弛了。
开始整张专辑的是一首相当地道的复古摇滚歌曲“Hey Chicken”,听起来有几分早期Rolling Stones的派头;而之后的一首“The Ruling Class”话锋陡然一转,变成了乡村口味,Tweedy主唱,亮点是加入了他特别可爱的口哨桥段。另外,“Wreckroom”也由Tweedy演唱,这是一首编曲十分特别的作品,把作品分割成几乎等长的三部分:前半部分是懒洋洋的人声占主导,中间部分转变成了吉他狂飙的强劲器乐后摇,而到了后半部分又充满了抽象而诡异的实验意味,仿佛是三首完全不相干的作品藕断丝连在一起,听不出谁抢谁的风头,而是一种声音和情绪的完美融合。这首作品也展示了Loose Fur在这张专辑中比较稀有的Post-Rock/ Experimental技艺,让人听了大呼过瘾。这样水准的作品,绝对不比Wilco的任何作品逊色。而作为另一名主唱的O’Rourke,对原声吉他和电吉他都有颇高的造诣,无论是乡村民谣的“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还是有极强推动力的“Stupid as the Sun”,他都表现的游刃有余。专辑中还有一首纯器乐作品“An Ecumenical Matter”,流淌出一种易碎的美感。这种安排和他们03年的专辑一样,似乎这已成为了Loose Fur的一贯作风。
在最后一首歌“Wanted”中,伴随着那跳跃的钢琴旋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Tweedy一边唱一边摇头晃脑的样子,这样使人身心愉悦的音乐,还有什么可多说的呢?Loose Fur用音乐取悦了自己,也势必能取悦每一个听者。Born Again In The USA是一个将两种声音、两种质感融为一体的大熔炉。他们可以在做第二张专辑的时候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心里没数手上没两把刷子,就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这是难能可贵的。综上所述,看来以后我们还是不要再往Loose Fur的前面灌上“XXX的Side-project”这样的名号了,他们的翅膀硬已经足够硬朗了,再不用活在谁的阴影里。尖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