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尖儿专栏专题 >正文

Cocteau Twins:4AD的不死神话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6:54 新浪娱乐

  4AD的美学是不朽的。它所奠定的独立基础,影响了无数音乐人。对我而言,4AD,形容的高雅点,就是一座无比辉宏的尖顶大教堂,有着极其复杂的建筑结构,本身就是一个百年不遇的艺术品,更何况在她的内部还收藏有众多艺术瑰宝,单拿出来任何一件都足以书写一段至少一千字的历史;形容的通俗点,4AD就像是一家无敌的同仁堂大药铺,考究而不张扬,品质在哪个时代都有十足保证,名声在外,每当我心里拧吧的时候,敲开她的门,总能从中选到一味可以将我治愈的药。4AD旗下的Cocteau Twins(极地双子星),是我最开始接触非主
流音乐的“领入门”角色乐队,那时我还很小,小到在他们的音乐中除了好听没法辨别其它任何美感。直至今天,虽然我其实也没比那个“入门”的时侯多活多少年,但我终于想清楚一个问题,关于极地双子星,那就是:他们的音乐,最大的美感就是动听。那种慑人心魂的动听。在2006年,4AD精选了Cocteau Twins从1982到1996历年来的单曲以及EP,发行了一套名为Lullabies to Violaine的精选专辑。

  对于Cocteau Twins,我想每个对非主流音乐有点经历的人都能像背小学课文似的说出点什么来。成立于1979年,三名成员,主唱Elizabeth Fraser,吉他手Robin Guthrie,贝斯手Will Heggie。Cocteau Twins是4AD第一代乐队中的佼佼者。那还是个4AD在非主流界独领风骚的年代。旗下的Bauhaus,Dead Can Dance与Cocteau Twins,在当时大兴迷幻阴暗风潮,Bauhaus领导了歌特音乐,Dead Can Dance成为了宗教与民谣音乐的领头人,而Cocteau Twins作为新古典主义与Dream-Pop风格的先驱,已成为了该乐派直至今日的不二代表乐队。在1982年,Cocteau Twins发行第一张专辑Garlands时,乐队还带有相当狂野的歌特风格,主唱Elizabeth Fraser此时还未使用日后成为她标志的假声,作品大多以简约和弦的失真吉他作为主线,搭配迷离的贝斯,再加上Fraser高亢的唱腔,有时能听出一点类似Grunge般强势的气息。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有人会给早期的Cocteau Twins定义为Post-punk乐队。这时Cocteau Twins的音乐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仙乐”。而在此之后1984年发行的Treasure则正式奠定了他们的新古典主义仙乐路线,这成为了Cocteau

  Twins的一块里程碑。Fraser在这张唱片中开始发掘出她声音的多变性,分别以假声与真声演唱两个不同的声部,并在后期录音时将它们合二为一,充分使她声音中低音的磁性与高音的缥缈的双重特质共同展露出来。Elizabeth Fraser被评为英国独立音乐界最美的女音,模仿者不计其数(比如王菲)。那种迷幻,带着一种冰冷得如同

钻石般的美,亦真亦幻。这是Cocteau Twins我最爱的一张专辑,因为它具有极强的怀抱感,尤其适合在独自失眠的午夜聆听。

  到了80年代中后期以及90年代初,Cocteau Twins的曲风日趋成熟老道,但更加偏向于流行的轨道。Victorialand,Heaven or Las Vegas等一系列专辑,我们能明显感到“仙”味大不如前,Dream-pop大比例压上。他们的特质逐渐由天使般的灵气变为老油条式的自说自唱。在发行了数十张专辑与EP后,Cocteau Twins离开了4AD。1998年,Cocteau Twins正式解散。

  我手上现在只留了Cocteau Twins的两张原盘,Garlands和Treasure。我希望把我关于他们的记忆留在最完美的时刻。Cocteau Twins创造了一种神秘的美感,那并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傲或艰涩的美,他们的音乐可以轻易直接的打动每个听者,没有算计无需分析,只是好听——这才正是我们听音乐的第一本位需求。受众群的赢得与扩大往往决定在一些最基本但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上。把音乐做的好听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只可惜这么多年来,让这么多人一起觉得好听的音乐真的是太少太少。

  这次4AD精心挑选了Cocteau Twins历年来仅出现在细碟和EP中的一些单曲凑了一锅,Disk1,2是重头戏,汇集了Cocteau Twins在4AD旗下时的作品,Disk3,4则是他们转签Mercury and Capitol后的作品。不管4AD这次的举动到底搀杂着百分之多少的商业目的,但我宁愿自欺的将这套精选视为是一个长辈对他已故的孩子的一种悼念,它使Cocteau Twins的成长轨迹在每个乐迷的心中更为完满:他们的崛起,辉煌,华丽的转身,以及英年早逝。

  面对这样一套精选,我的忧伤不免开始先入为主。

  Lullabies to Violaine的Disk1给我们交代了这个关于极地双子星的故事的开端直到高潮部分:当上世纪80年代他们初登这个舞台的时候,他们还带着几分古怪,在后朋和歌特之间暧昧不明的曲风,鼓机配上尖锐的吉他,充满热望的歌名,还有女主唱那可以唱歌剧的高亢清亮嗓音。他们生气勃勃,但又好象有些阴郁。那时的极地双子星还是尚未经过剖光打磨的原石,带着天生的沙砾感。但是后来渐渐的,他们就开始做一些和朋克之类的完全不沾边的音乐。他们在音乐中融入了大量飘逸的新古典元素,女主唱的真假音转换越发不留痕迹,“仙乐”由此而生——此时再听极地双子星不禁让听者犹如置身于巴洛克大教堂四周满目皆是拉斐尔的油画。他们仅用了一张专辑的时间就把后朋的浮躁送上了时光机扔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去了。表象是这样,其实Cocteau Twins做的远不止此。拿一些作品举例。“Feathers Oar Blades”是一支奇异的New-Wave舞曲;“Sugar Hiccup”是标准的教堂音乐;“The Spangle Maker”又充满了强烈的氛围感……你会在每张EP中听到他们或大或小的改变,当这些变换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出现在了一张专辑上时,你会觉得自己是在同Cocteau

  Twins一起走过那些时光。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异常幸运。当然,这里面也选了一些他们曾经做砸了的作品,然而大概你只会觉得那是真实的,而不会有一丝失望。而Disk2则是讲述了Cocteau Twins在奠定了自己的音乐基础之后是如何将其发扬光大的。

  如果说Treasure是Cocteau Twins的起飞,那么之后他们的经历仿佛有些过于安逸了。他们的兴衰可以被看作是一场华丽的飞行。当他们在一览无疑的晴空中自在的翱翔时,我们可能期望看到他们同暴风雨斗争的英勇——即音乐的改变与创新。而暴风雨真的来了,对我们来说,和Cocteau Twins最本色的的音乐相比,那又只不过都是些无谓的风景罢了。

  故事进行到Disk3和Disk4。我觉得Cocteau Twins真的不适合做Dream-pop,给我的感觉就好象是眼睁睁的看着一只40码的大脚活生生的塞进了一只35号的小鞋里。我感觉到心微微的疼。Cocteau Twins的美学是大气的,这是在他们踏上这个舞台那一刻就命定的真理。其他的我真的不想多说。

  这套四张精选专辑,见证了Cocteau Twins从一颗满身粗砺的原石,逐渐被打磨剖光,直到大放异彩,再到光华一点点褪去,最终完全黯淡下来的过程,历时14年。

  我始终没法磨灭对这颗灼眼钻石的记忆。即使我现在至少听过了上百张和Cocteau Twins有点像或十分像的迷幻/梦幻流行曲风的大小乐队的作品,都再没能发行能和他们媲美的。我想也许这种好感也是命定的吧。多少个夜晚我蜷缩在她的怀抱当中。深蓝色的冰冷,融入我的血液,然而却从不刺骨。那是午夜到来的黑羽信鸽,那是黎明褪色的最后一滴晨露,那是月之光华,那是日之暗面。Cocteau Twins对整个独立音乐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开创了一种新古典主义的“仙乐”曲风,以及它那因简单的动听而异常华丽的音乐精髓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观念。然而,有些传奇最终归于平淡结局,有些则过早的被自身的伟大所杀死。这个说法用在Cocteau Twins身上再合适不过。因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永生。尖儿/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