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邀请我到广州去看《夜宴》的点映,我曾犹豫了一会,怕的就是冯小刚这部片拍得不好,到时要凭良心说好还不好呢?
我还是在三十日的上午和大伙儿一起看了《夜宴》,然后暗地里松了口气,因为我觉得,冯小刚交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我也不必埋没良心,违背自己作为一个有判断力有客观标准的评论者本意,专说一些假话。
虽然,本报记者离场之后所做的即时问卷,记者编辑们的意见还是有些倾向严苛,与院线经理们的宽容,出现颇大偏差,但是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大家对冯小刚是抱着一个怎样的期待。
最大的一个说法:是希望他能回到从前,继续拍喜剧。
可是冯小刚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只是喜欢拍喜剧,《夜宴》也没有宣传或诱导大家以看冯氏喜剧的心态进戏院。所以,老是觉得葛优好笑,罪不在导演!
午膳时的讨论会上,本报记者陈弋弋问:认为冯小刚今次转型成功吗?我回答,不存在冯小刚有没有转型,因为他拍的仍是商业片。
事实上,引起事后很多“非议”的台词部分,电影院中虽然也出现了笑声,但却与之前一些大片出现类似情况的哄堂效应有所不同。我也发过几次会心微笑,因为冯小刚始终是冯小刚,虽然一本正经地说一个宫闱悲剧,仍不忘发挥他冯氏本色的幽默。我坚信,幽默和幼稚是有区分的。谁说一套正剧不能展示一下睿智的对白?
有人诟病:台词又再出现不是人说的话。应修正为台词仍然不是现代人会说的话——的确,这本就是一套古装戏,又怎可能出现“时代语句”?我们可质疑对白太过文艺腔--尤其葛优的最后一段台词。但整体来说,已属控制得宜,掌握得恰倒好处。
我当然会更加体谅,因为编剧之一邱刚健是香港的殿堂级编剧,早在三十多年前,他为邵氏写的剧本《爱奴》,就已出现这种风格的对白,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这并不算是一篇正式对《夜宴》的评论,也不是对冯小刚鸣锣开路,只不过想修正一下大家(尤其媒体和评论界)对国产大片的潜在敌意。对中国电影的前途,包容比挑剔更有利进步。何况,《夜宴》实在是一部拍得赏心悦目的娱乐大片。值得支持!
南方都市报独家授权新浪刊登,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