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刘嘉琦 走出杭州的省人民大会堂放映厅,先舒出一口气,葛优的历帝没有传说中别扭,《夜宴》也绝对不是一部喜剧片。单就电影论《夜宴》,艺术片,十分制可以给七分。只是,打着冯小刚作品的《夜宴》,却找不到冯小刚的印记。
身世:命题作文
《夜宴》缘起,据说是香港著名编剧邱健刚把自己从《哈姆雷特》脱胎出的中国版《王子复仇记》,交到了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手中。邱健刚的代表作有邵氏电影时代的《爱奴》、《唐朝豪放女》等。关锦鹏的《地下情》、《胭脂扣》也都因邱健刚的编剧功力,得到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的垂青。邱健刚擅长的是情欲戏,因此,首稿《夜宴》剧本,基本就是大段莎翁台词,以及香艳的桥段设置。一次饭桌上,王中磊试探着问冯小刚:“如果我给你一大笔钱,愿意拍一部古装电影吗?”在那之前,王中磊买下剧本时,对谁适合导演一直很迷茫。冯小刚答应一试。在正式开拍前,他找来《走向共和》的编剧盛和煜,将原剧本中无法通过内地电影审查制度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和修改。
袁和平、叶锦添是拿过奥斯卡小金人的,章子怡和周迅是戴过香港金像奖影后桂冠的,还有一个曾经加冕戛纳影帝的葛优,细数到吴彦祖、黄晓明两位颇有卖相和人缘的帅哥,已经是后话了。票房、口碑双保险的冯小刚为这次“命题作文”搭建的班底,足以让人幻想最后的成品可以80分起评。但去年年底《无极》(blog)轰然倒塌在观众的口碑中,再到《夜宴》第一场广州点映时传出的阵阵笑声,这次去杭州看《夜宴》,吾等特殊的媒体观众把起评标准突然降到20分。笑场没有延续,但座椅因看片者变化坐姿而发出的咯吱声四起于放映厅,暗示着《夜宴》不再像过去的“冯氏”电影那样,让人沉浸其中。尤其,电影126分钟的片长让观众很是费解。不过,据王中磊介绍说,冯小刚也曾剪辑了一个1小时40分钟的版本,然而他总感觉那个版本太淡薄,很多东西讲述不清。
疾患:大片综合征
王中磊欣慰地说,《夜宴》点映以来,鲜有人诟病影片对不起原著《哈姆雷特》。只是被困顿在《哈姆雷特》起承转合里时,冯小刚特有的创意和给观众以惊喜的讲故事方式得不到发挥,仅仅在结局处,暗藏了一个“谁杀死了章子怡”的玄机。如果多几处这样的冲突剧情设计,恐怕《夜宴》的赞美会高调许多。
同样受困于《哈姆雷特》的还有《夜宴》的台词。冯小刚实际上把他暗示的“爱情”命题融入了台词中,遗憾的是演员们的舞台腔分散了注意力。而那些跟莎翁式台词有所悖论的现代语,成了笑声的始作俑者。
如果开场的30分钟能够剪去,受影响的几乎就是大场面的形式感,对剧情无碍。如果那些慢镜头的打斗动作可以加快节奏,或许不仅可以节省点时间,也会让影片传递的暴力感淡化。遗憾的是,但凡大片,似乎都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夜宴》说到底是一部爱情电影。可观众在动作、音乐、场景的包围中,最终弄不明白到底谁爱谁。
爱情和暴力是构成早年好莱坞大片的必备元素,如今还有特效大场面。按着这个模式拍大片,中国导演每每把自己逼到了陌生的领域里。冯小刚在威尼斯解释说,古装片在海外能大卖。普通观众说,他们还会接着看《满城尽带黄金甲》。但主流商业大片尽是古装是否健康,有待商榷。观众都看着《夜宴》跟《卧虎藏龙》似曾相识,并不是两部电影果真有雷同之处,只是味道、形式,包括演员都换汤不换药。套用冯导的一句名台词:审美疲劳了。
链接 海外媒体点评
“造价1500万美元的《夜宴》只是一次豪华零部件的简单拼装。”
“电影画面远不及剧照吸引人。”
“缺少的是剧情这道菜,故事平庸,执导粗陋。”
——美国《综艺日报》
“首先,《夜宴》是悲剧片,不是动作片。”
“观众无需担心该片‘糟蹋’莎士比亚名作,因为影片仅在故事框架上借用了部分《哈姆雷特》,甚至把原剧的主角都剔除了,令皇后和篡位的历帝升任主角,反而让影片更与《麦克白》相似。”
“最大问题出在章子怡身上,她饰演的皇后充满对权力的渴望和失爱的悲伤,但缺少了皇后一角必备的邪恶魅力。尽管她的表演从技术角度说还算不错,但这个角色还是应由更年长、经验更丰富的女演员来把握。”——英国《银幕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