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专题 >正文

南都:靠威尼斯电影节保护的“中国电影”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0:29 南方都市报

  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获得了刚刚落幕的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狮奖;正在广州上映但票房惨淡的《马背上的法庭》获得地平线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然而,我们却在这个众多人喜悦的时刻,写下这么一个不合时宜的标题。写下这样的标题其实是非常无奈的。我们自己的电影,为什么是靠一个外国电影节来保护?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出入只在于我们不仅需要威尼斯电影节的保护,我们还需要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的保护,除了这些国际A级的电影节,甚至连西班牙、瑞士、加拿大的非国际A级电影节,都能成为“
中国电影”的救命草。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解释一下我们的所说的“中国电影”。中国当下的电影类型,大可归为三类,一类是直接奔着观众口袋里的钱去的“大片”,一类是冲着金鸡百花和华表奖去的“形象片”,还有一类就是我们所说的代表中国电影国际形象和艺术水准,投资不大,在国内“注定”没有市场的(由制度、发行投入以及影院经营者的市场触觉注定),而艺术成就颇高的“小电影”。大片和形象片都有自己的门道,前者什么都大,大就可以吸引人,所以一边被大骂一边挣大钱;后者是有成绩就好,不管有没有人看有没有钱赚。要数这些“小电影”处境最难,目前只能靠外国电影节的保护生存。

  只有在这些国际电影节上亮相、参赛、获奖,这些电影才有可能卖出海外的版权,为投资人收入成本(据了解,在拿到金狮奖后《三峡好人》已经迅速签下法国、日本、巴西、比利时、荷兰的海外版权),投资人才会有可能继续投资这样的电影,这些电影人才不至于自生自灭;这样的电影如果不在国际上得奖,在中国内地连上映的机会都难以获得。而即便是上映了,也不敢奢望会有很多票房回报。正如贾樟柯在《三峡好人》威尼斯获奖后接受本报采访时(详见今日B03版),表现出的对中国内地市场的清醒认识:“希望比《世界》多一点观众来看吧,我不会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是希望在国内能有一个多元的电影市场环境,给艺术电影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

  不参赛、得奖,不借助这些国际大奖实现电影的商业目的,基本上就等于断送了这些导演的拍片机会。虽然最近几年中国每年都出一两部亿元大片,实现着中国电影账面及人面上的风光,但毕竟那样的大导演和大制作仍属少数,更多的是贾樟柯这样的“小导演”,拍着他们理想的“小电影”。在大导演纷纷改拍大怕之后,如果没有了这些“小导演”的“小电影”参加国际评奖,没有国外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的垂青,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以及中国电影自身的创造力,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也就是说,这些海外的电影节,无形中成了“中国电影”的一股动力。

  关于国际性电影界对中国电影的保护,贾樟柯获奖后接受采访的一些阐述应该更能说明问题,“这个鼓励不仅是对我个人,也是对每一个年轻导演的。”威尼斯电影节对我们的每一个年轻导演都有鼓励,而我们自己对年轻导演又有什么鼓励呢?我们只有不成文的规则在中国电影月里保护大导演们的大片,但却没有制度保护我们的小导演的小电影。“第三次提名金狮,在这十年里我们的工作从来没有改变过,一直坚持自己的方法和道路,我认为这个奖项会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电影理想。”威尼斯电影节,这个

意大利的电影节坚定了我们的电影人的电影理想,我们自己呢?只听说有人放弃了电影理想,有人被扼杀了电影理想,我们有什么能坚定这些人的电影理想吗?“这真的是对我们中国电影一个特别大的鼓励。而且现在我们中国电影正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一鼓励更能让我们从多元化的角度思考电影。”看吧,连电影多元化这样的常识问题,都需要外国的电影节来给我们启发和鼓励了,这是我们的自豪还是悲哀?

  -本报娱乐评论员 泊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