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商报:《赤壁》并非中国大片的超越之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12:35 深圳商报
韩浩月(blog) 用“毁誉参半”来评价《赤壁》是客观的。而我注意到,来自影评人和专业观众的评价,恰是构成“毁”的主要力量,一位影评人的文章标题,“看《赤壁》,被吴宇森放了鸽子”,就很能代表不看好《赤壁》这批观众的看法,我也在另一篇文字里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拍完《赤壁》,吴宇森可以退休了”。《赤壁》没能把握好它在题材、资金、演员等方面的优势,它是一部大片不假,但并没能成为超越之作。 忽略故事改编、主题表达等概念性行为,单就影片制作、场景、武打设计等技术性细节而言,《赤壁》让人失望。这其实也是观众的底线,如果吴宇森赖以成名的招牌,都不能再次感染和打动喜欢怀旧的电影观众,那么对《赤壁》其他方面的期待还有多大程度可言?孙权猎虎那场戏,本是体现孙权对曹操由怕到恨的一个良好视角,但却被那只拙劣的老虎搞得这场戏意趣全无——影片的拼接痕迹太明显了,孙权和老虎完全在两个情景之下,让人深度怀疑老虎是事先在公园中拍好的,此外,镜头过多地在草丛中摇晃也显得过于繁复。 类似令人感到细节处理太粗糙的镜头在影片里比比皆是,比如诸葛亮给母马接生的那匹小马,如果不好表现,直接给出小马出生后湿漉漉的样子就可以了,镜头偏偏对准那个明显是道具且有塑料感的“小马腿”晃来晃去。影片最后用鸽子视角俯瞰曹军大营所用的那只鸽子,看上去毫无生气,十分虚假,包括银幕上飞溅的假血、电脑处理痕迹过浓的战船等等……在电影特技已经可以实现以假乱真的时候,这样的瑕疵令人难以接受。 吴宇森对名著的改编是值得支持的,这一点我认同“改总比不改强”这个观点。在《赤壁》中,曹操攻打东吴的原因是为了小乔,刘备给兄弟们编织行军打仗用的草鞋,诸葛亮给马接生为鸽子洗澡……作为一部娱乐大片,最主要的任务不是还原历史和传说,而是根据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打造出符合他们审美需求的产品。吴宇森的失败之处在于,他的改编本来可以给《赤壁》带来新鲜感,但却没能让这些情节稳妥地落入到影片的整体情景里去,港台演员包括其中一位日本演员蹩脚的台词和完全不在状态的表演,和《赤壁》作为战争史诗片所需要的悲壮、惨烈、厚重气息格格不入。对于三国人物的生活化还原貌似做到了,但导演似乎忘记了,这种还原只能是衬托而不能成为主旋律,观众想要看到的,还是赤壁这场史上最著名战役的紧张、激烈和刺激的一面。 《赤壁》的上部是冗长的,无聊的对话和没有新意的乱战场面,仿佛只是为这部电影分成两集而服务的。笑场台词取代战争场面成为调动观众情绪的主要手段,这让看多了中国大片的人有些无所适从。论箭阵,《赤壁》不如《英雄》;论乱战,《赤壁》不如《投名状》(blog);论情义,《赤壁》不如《集结号》。三国时的英雄豪情在《赤壁》里看不到,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也显得落伍和陈旧。 是观众变得挑剔了,还是吴宇森真老到要退休了?我宁愿相信是前一种。观众的确不好伺候了,但这更要求电影从业者们充分认识到电影生存环境之“艰难”,不要以为只要凑够了商业元素,就可以安然等待回收票房了。至于《赤壁》是不是吴宇森的滑铁卢,现在尚不能断言,但通过《赤壁》,的确能看到吴宇森的无力感。也许,他来拍这部电影,是选择上的错误。
【赤壁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