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超级英雄始终被当作一种“幼齿”的流行文化。其核心是远离现实的英雄主义,对特异功能的幻想,善恶对立的二分法,正义战胜邪恶的绝对信念,各种异常脸谱化的反派,玩偶般的角色造型,都显得过于单纯幼稚。而《黑暗骑士》彻底摆脱了这种幼稚感,恰恰是最简单的内容可以承载复杂的问题,通俗的幻想电影完全能变成对现实社会的评论。
《黑暗骑士》献给小布什?
在2005年《蝙蝠侠5》上映前,蝙蝠侠电影并不被看好。1997年《蝙蝠侠4》过分追求大场面和开发玩具,弱智的情节招来恶评如潮和票房失败,导致电影公司有好些年不敢再拍续集。当新生代导演克里斯(听歌)托弗·诺兰拍摄《蝙蝠侠5》时,他的方向已很不一样。
在此之前,漫画超级英雄电影大多偏向夸张化、幻想性,脱离现实,卡通色彩浓,基本上在摄影棚内搭建奇形怪状的布景来完成,少不了要依赖大量的电脑特效。但诺兰却很少用特效,而且进入实景拍摄,营造出冷峻的写实风格。这位善于使用灵活的叙事技巧、热衷心理和记忆问题的导演把重心放在蝙蝠侠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上,追本溯源蝙蝠侠的童年阴影并展现了他的困惑,蝙蝠侠加入了一个恐怖组织,该组织认为世界太过堕落就应该用暴力摧毁,蝙蝠侠最终无法认同这种以暴制暴的理念。《蝙蝠侠5》改变了正义邪恶对立的简单道德观,它提出的问题是:也许反恐战士自己就是恐怖分子?
《蝙蝠侠5》以2亿票房,证明了超级英雄电影不必拘泥于漫画天真的英雄主义和夸张的形式感,继续担任导演的诺兰可以放开手脚续写他对蝙蝠侠更深入的解释。蝙蝠侠的存在吸引了更多的罪犯来到歌谭城,他的行动并没有真正改变城市的面貌,反而招来了一个让人无能为力的犯罪分子小丑。他犯罪不是因为贪婪或野心,只是以制造混乱为乐,这个无目的的目的让蝙蝠侠束手无措,最后只能陷入用疯狂来对抗极端疯狂的无止尽循环。小丑固然代表了失去理性的无政府主义暴力,但蝙蝠侠也以正义之名破坏了社会的法则、侵犯了个人权利,为了捕捉小丑的电话信号,蝙蝠侠监听了歌谭城所有人的手机。至此,蝙蝠侠从过去强大的超级英雄沦为无力的悲剧英雄,他坚持与小丑对抗到底的决心让他被民众憎恨,无论他如何努力,越来越丑恶的事情总会发生,他只是在一堆糟糕的可能中做一个不是最糟糕的决定。
美国人需要什么样的英雄?正义与复仇之间的界限在哪?为了安全必须牺牲多少自由?
《黑暗骑士》暧昧的道德观引起了极大争议,有人觉得这是对反恐政策的批评,自伊拉克战争陷入泥沼之后,谴责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已成美国社会的主流声音,连以反恐为主题的电视剧《24小时》都发展到让美国总统变成恐怖行动的幕后主脑。但《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却认为这部电影是献给小布什的颂歌,在某种程度上,蝙蝠侠就是小布什,他们都在抗争恐怖分子的时候被大众误解,甚至羞辱,在紧急情况下,他们都越过了公民权利的边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