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之躯》:外星雷锋改头换面

2013年06月21日17:46  新京报

  【电影笔记】

  与《黑暗骑士》的批判态度不同,作为全DC最正能量的青年,超人简直是“外星雷锋”。为他人牺牲自己,为帮助别人而活着,这种老式思维方式是超人的重要精神支柱。

  超人与蝙蝠侠是DC漫画的当家小生,都与诺兰和大卫·S·高耶沾亲带故。《黑暗骑士崛起》讲述了蝙蝠侠是怎么走的,而《钢铁之躯》则主要介绍了超人是怎么来的。重启版的《超人》是一部元素混杂的电影,怎样在一部电影中最快地整合近五年来好莱坞所有超级英雄电影的元素,并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在科幻、青春、动作、灾难、伦理、独立电影多种类型之间自由切换,最后还得体地输出了美帝主流价值观?看看《超人:钢铁之躯》就明白了。

  DC漫画的英雄多是社会另类角色,作为地球上的氪星来客,超人也是一个边缘人物。不过在设定和剧情上,《钢铁之躯》进行了改头换面——克拉克·肯特不再是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笨家伙,也不是一个平庸的记者。肯特早年的经历听起来很耳熟——少年丧父,忧心忡忡,四处浪荡,寻根溯源,发现自我。《钢铁之躯》恰当地将超人置身于现代政治语境下,这位氪星移民更是个小型活体杀伤性武器,他如何被主流社会接纳,才是故事最紧张的部分。其他设定上的改动也不在少,但基本都是为了让这版超人更符合现代身份。

  由于编剧是同一个人,而诺兰也都参与了制作,所以谈论《钢铁之躯》的时候没有办法完全避开《黑暗骑士崛起》。除了之前提到过的寻根之旅和自我救赎让人觉得熟悉之外,超人生父、养父的先后过世以及对超人带来的影响也很难不让人想到不幸的布鲁斯·韦恩。与《黑暗骑士》的批判态度不同,作为全DC最正能量的青年,超人简直是外星雷锋,只要看到事故发生就忍不住停下来搭把手。为他人牺牲自己,为帮助别人而活着,这种老式思维方式是超人的重要精神支柱。片中的超人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只是普通农民,远不是那种大农场地主,这毫无疑问印证着“领袖来自平民”的美式论调。超人还是第一代自然孕育的氪星人,打破了所谓乌托邦的按配给生产后代模式,也是“自由美国”的再一次强调。总之,尽管同样是外来领袖,这位平易近人的“神”在地球上远比不谙世事的鲁莽雷神受欢迎多了。尽管才移民33年,他就已经可以强忍眼泪扼杀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同族,并说出了“我是美国人”这样的话,细思极恐。

  放弃了浓墨重彩的高饱和度和没完没了的慢镜头之后,扎克·施耐德该怎么释放自己的能量?由于电影中讲述超人故乡氪星的篇幅较多,施耐德有了更多释放野蛮荷尔蒙的机会。从开篇的海上救援开始,身披烈火咆哮着的大胡子肯特就仿佛列奥尼达附体,而反派佐德在脱下盔甲之前始终保持着一副希腊军人般的英勇神武。超人身陷骷髅海洋的桥段令人惊叹,摧毁前的氪星犹如庞贝在观众面前变为一撮星际灰尘,都暴露出人文艺术与科幻混搭的魅力。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这部电影令人流泪的视效。看得出《钢铁之躯》有着充足的特效预算,一刻都没离开银幕的蓝色弥散光晕和大面积的CG质感建筑物碎片,以及极速闪回的打斗镜头——有些太过用力了。

  □郑坤杰(北京 媒体人)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