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50年:琼瑶的人情乌托邦

2013年08月06日11:16  南方都市报

  □韩松落(专栏作家)    

  1963年7月,琼瑶《窗外》出版;2013年8月,琼瑶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播出。新剧选择这样一个时间推出,固然是为了暑期,却也难免有了五十周年纪念之意。对创作者来说,笔耕不辍五十年,值得艳羡,但也意味着,创作者在这五十年里,时时要被一种焦虑侵扰:自己是否还能被年轻人接受?《花非花雾非雾》也悄然地承担起这样一个问询之责。

  琼瑶文艺,最受人欢迎的部分,到底在哪里?在她所描绘的纯真爱情?还是优美文笔?她为什么总能在人们以为她词穷才尽的时候,来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于正的评价)?其中秘诀何在?我想,不论作为一个写作者,还是作为影人和电视人,她的秘诀在于:她只更改那些外在的标识,例如选择更符合当下审美趣味的面孔,更符合年轻人的表达。而在更深的地方,她从没改变,她永远在描绘一种最恒定的事物,那种人情之美。

  在前段时间出版的《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里,江青(生于一九四〇年代的女演员)回忆了她和琼瑶的交往。那是1966年,在《窗外》被中国育乐有限公司拍成黑白片之后,“国联”又将《几度夕阳红》改编成了电影,主要导演是李翰祥,21岁的江青,扮演李梦竹,将一个女人的青年和中年时代,都演得丝丝入扣,并因此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江青因此和琼瑶结识。后来,江青婚姻失意,远走异国,琼瑶仍在台湾替她奔波,办理各种遗留手续。

  江青为了替丈夫还债,曾经出演过许多电影,但她不愿提起这些电影,甚至举出一个新闻事件来说明自己有多么愿意遗忘。那个新闻里,有个女人忘记了自己曾被轮奸,但江青却对《几度夕阳红》念念不忘,固然因为那是李翰祥主导的电影,制作讲究,恐怕也还因为她和琼瑶的友情。

  琼瑶小说(甚至她本人的生活)的价值,就在于她所表达的这种人世间恒定的部分,在于她所歌咏的人情之美。不论是爱情,抑或亲情友情,这种情意,被她表达得热烈又专注,夸张又含蓄。她深知人生无常,却又耽溺于欢聚,在她的小说和电影里,家人朋友动辄围坐一起,谈论不休,以至于她后期的电影被称为“三厅电影”,长篇小说《冰儿》得到了这样的标注:“第一部没有父母亲角色出现的琼瑶长篇小说”。显然,她想尽一切办法构筑的,是一个人情乌托邦,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全部义务和责任,就是开掘自己在感情上的最高潜能。

  琼瑶小说里的男人女人,都在这种人情经验里梳理着自己,《几度夕阳红》里的如峰,本来过的是一种不乏荒唐的生活,《秋歌》里的芷筠,曾住在穷街陋巷里,生活里也充满瑕疵,但经历过爱情的梳理之后,他们的最高潜能都被唤起,在关键时刻都熠熠生辉。这是琼瑶文艺隐藏的主题,人在情感历程中的自我梳理。

  不会过时的,是这种梳理。这是她在过去五十年,持续不断受到欢迎的原因,也是她在75岁时,依然被关注的原因。绝美的风景背景上,男男女女出没其间,在爱人亲人朋友中间扎根,努力变成更好的人。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