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上,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出乎意料而又不出预料地摘取了四个奖项。在那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中国电影人和音乐人似乎出足了风头,无论是李安颇有风度的微笑、杨紫琼绚丽夺目的旗袍、李玟载歌载舞的表演、马友友深沉动人的琴声,或者是礼品篮里杨惠珊的琉璃艺术品,都倾力地展现出东方的情韵和迷人魅力,不少人就此以为一向握有文化话语霸权的老美们忽然醒过来了,对中国的文化有点相见恨晚了。可是别忙,千万不要陶醉,不要迷失方向,冷静地想想,奥斯卡是什么?评委们对中国文化到底有多少发言权?具体说来,那部获奖电影又达到了何种艺术水准?它能代表真正的中国电影艺术吗?
本刊特约撰稿/陈 言
《卧虎藏龙》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部让好莱坞接受的非常东方化的中文影片,甚至演员的对白也用的都是国语,在美国放映时,都是打上字幕的。而这部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不知所云”的影片居然在美国创下了不俗的票房纪录,在第73届奥斯卡上成为与《角斗士》分庭抗礼的影片之一。
到目前为止,《卧虎藏龙》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外国片。可以说,由李安执导的这部功夫片是美国文化亚洲化的一个集中反映。近年来,亚洲化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一道风景:东方与西方的联姻促使亚洲文化迅速渗透到美国的各个角落。
有人开玩笑说,在如今的美国,不难想象一个人穿着印有中国书法的T恤,去星巴克咖啡馆喝茶,之后再去租一盘李连杰的录像带回家消磨一个晚上。
当然会有人马上指出,以上的这些亚洲化的表现都是很肤浅的,并没有改变在美国的亚洲人的地位,很多亚洲人仍然是被摈弃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但不少亚裔认为这种趋势是正面的,潜移默化的。
据美国最主要的亚裔杂志编辑介绍,美国人喜欢带有亚洲特色的东西,从食品到日常用品,诸如纸灯笼、木屐,甚至文身时也使用太极图案。在纽约等大城市,亚洲的特色出现在各个地方。而即使在最偏远的小镇,也不难发现中国餐馆。而美国的许多文化评论家指出,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这种文化的渗透力更多地表现在年轻人身上,他们喜欢吃春卷、喜欢看日本动画。不难想象的是,当他们具有购买力的时候,他们会练瑜珈,去泰国旅游,收集中国山水画。
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亚洲系,越来越多的高中开设了日语班,学校里的亚洲学生也越来越多。目前,在美国的亚洲人总数接近1200万,估计到2003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所有的这一切主要发生在90年代。从佛教的盛行、中国市场的开放、迅速增加的亚洲移民,这些都让美国人意识到亚洲文化的深厚底蕴。
同时,这种东西方的融合在美国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例子之一是成龙的形象将会成为汉堡王连锁店赠送的玩具人之一。而今年夏天预计会有更多的亚洲片上映。
去年在纽约举办的亚洲家具展览向美国人展示了亚洲家具的美,从浓郁的红色到简单的线条,具有东方风情。以前美国人提到日本或中国产的东西,第一印象是“便宜”,现在美国的时装设计师也开始在作品中引进东方特色。
在餐馆里,面条和意大利粉一样好卖。在派对上,主人最时兴的是向客人提供“马杀鸡”服务,而不是请来的法国厨师。同时,“针灸”、“风水”等概念对于不少美国人来说也不再陌生。而10年前,这些词只会让美国人如坠云雾。
回到影片《卧虎藏龙》,有人批评说,这种影片是为西方定做的,并不能反映中国人的形象,而吸引美国人的也只不过是飞檐走壁、竹枝斗剑而已。但也有人把《卧虎藏龙》比作60年代英国甲克虫乐队“入侵”美国。但不管怎样,被接受总比被忽略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