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新闻周刊:喧嚣之后,艳照事件的社会解读(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10:37  中国新闻周刊

  他个人觉得这是人家的隐私,男未婚,女未嫁,爱干吗干吗,让他关注的是周围人的态度。他感到,现在的社会普遍对性的态度太随意了。

  社会学家李银河(blog)在自己的博客中,把艳照门事件称为网民窥私的狂欢。她写道,“事件当中最有意思的是网民心态,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因素:第一,娱乐狂欢,单纯的高兴,就像狂欢节时人们所经历的感觉。第二,窥测名人隐私的窃喜,就像所有下流媒体追踪名人八卦受众所感受到的满足。第三,追寻偶像的阴面品格。”

  狂欢的一种是起哄看热闹。比如恶搞。制作“知音体”标题,如“我那曾经的爱人啊,为何你没有保管好你的电脑手机”;对对联,如“上联:白天很傻很天真;下联:晚上很黄很暴力——求横批!”另一类是淘物热。陈冠希房间里的玩偶、挂件,张柏芝穿过的蓝色制服……都被网友一一查明来历。淘宝网上,与“艳照门”有关的物件开始热销。网友们表现出一种“越堕落,越快乐”的狂热和执著。

  狂欢的另一种是集体窥私。文化学者朱大可将之称为娱乐圈加全民的病态,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的总爆发。“这一场喧嚣不过是中国人身体欲望的扭曲表达。”

  曾经历过惨痛的办公室恋情的媒体人秦飞(化名)对这种窥视癖很反感,他说,我们扒光了别人,其实也就扒光了自己。民众的狂欢,更多的是庆幸自己没有暴露而已。

  4年前,在新疆一家报社工作的朱峰也经历过一场在MSN上的聊天被人偷窥并告密的事件。本来已快被提升为总编助理的他被迫辞职。当被问到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朱峰干脆地说,这没什么。世界上到处都埋着蚂蚁窝,就看哪个窝上的石头被翻开了。一翻开,那黑压压的一片真相吓死个人。朱峰曾写文章,对这类“有人专门窥视别人,结果自己也被窥视”的故事一讲再讲。他说,艳照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明星——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压根没有秘密可言,每个人都在盯着你。窥视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或许是,原罪。

  一位署名黄海川的作者写道:“很多网民也许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尴尬境地,因为他们刚刚在华南虎事件中扮演了打假英雄的角色,却在港星艳照事件中变成了遭人鄙夷的偷窥者。”

  而作家韩浩月(blog)说,但愿以后我们回顾起这桩桃色事件的时候,别把自己当作无辜的观众,因为这里面的热闹,也包含着我们的津津乐道。 ★

  玉女的终结?

  玉女似乎永远都得以圣人的面孔示人。真人永远要埋藏在玉女的角色中,一但发现不吻合,就会引起人们的恐慌甚至攻击。本刊记者/孙冉(发自香港)

  在一个世纪前,发生在法国的一件名人事件,和今天的“艳照门”有几分相似。

  这个名人就是居里夫人,在她的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另一个男人介入了她的生活。他叫保罗·朗之万,也是一个相当卓越的科学家,一个有妇之夫,比居里夫人小五岁。

  朗之万打算和玛丽·居里在一起,但是他们最终失败了。这个男人的妻子,发现了玛丽·居里写给她丈夫的情书,并把它们公布给了报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