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不只是经济和分工问题

2015年05月22日15:35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

  湖南卫视有一档“星爸”和“星二代”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叫《爸爸去哪儿》。之所以是“爸爸”,不是“妈妈”去哪儿,因为大家感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参与得较少。到底实际情况怎样?一周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报告》指出,父亲在照料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陪伴、教育不足。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儿童日常生活的只占7.5%,共同教育的只占11.7%。0—5岁儿童主要由妈妈来养育,其次是祖父母,第三位是父母双方。至于爸爸为主承担的比例,报告没有提及。

  一般认为,爸爸育儿“缺位”,主要是一个经济和分工问题。即爸爸不在家,不是他不惦记孩子,是因为他需要在职场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承担起养家的责任。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孕妇和0—6岁儿童家庭)》。报告指出,中国月均育儿支出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0%,在沿海大城市比例更高;而房贷支出则是育儿成本的两倍。一对夫妻要想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中独立抚育孩子,最好是一方收入较高,另一方工作较为清闲。合理计算之下,爸爸在外头拼杀谋取更好前程,妈妈主力照顾宝宝,这样分工成为最佳选择。“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则强化这种家庭照顾的性别分工,客观上也给予男人脱身的便利和借口。

  时至今日,育儿经济成本应该更高,拼爹之外还得拼妈。《家庭发展报告》显示,0—5岁儿童中,14.4%的儿童与妈妈平均每周见面次数为0。在城市的双职工家庭,老年人白天帮忙带孩子的情况很普遍。根据2014年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2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比例高达60%—70%;3岁以后,祖父母照顾的比例也有约40%。农村比城市的情况更严重,大量留守儿童由留守老人来照顾,更谈不上父母教育。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哪怕家里有老人搭把手,很多妈妈也要离开职场做家庭主妇,因为请保姆的成本比妈妈的工资还高。

  对缺资源的家庭,不能靠教育父母共同育儿的重要性来把爸爸拉回家。需要通过儿童福利政策,切实予以资源,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比方,有孩子的单亲家庭或者双亲家庭能够享受一定额度的退税或者儿童津贴,当然也可以通过发放育儿券予以实物支持。同时,女性作为育儿主要承担者,除了享有哺乳期的产假之外,还要有弹性工作制,可以兼顾育儿和工作。比如,保护产后重返职场的妈妈不被辞、不被挪岗。重新就业的家庭主妇,给予免费职业训练的机会,对雇佣她们的企业还给予税费优惠。不仅如此,公共设施和服务也要跟上。比如设立一定比例的哺乳间,鼓励社会组织在社区中提供日间托管服务。

  另外,父亲育儿缺位,要区分是单纯的资源和分工问题,还是婚姻方式问题。简单来说,在照顾孩子上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有可能因为对孩子及配偶的重要性有不同的理解。以美国为例,科学家发现比起前几代父母,今天美国父母整体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尤其如此。因为父母们意识到这有利于孩子身体和精神的成长。他们进一步发现,在教育水平较高的父母中,陪伴孩子时间的增加,主要发生在与配偶一起的时候,因为父母把陪伴孩子也看做与配偶共同分担责任、一起享受快乐。

  中国的情况是怎样呢?需要去看与上一代父母相比,今天80后的父母如何理解婚姻本身,以及孩子对婚姻的重要性。不过照我看,对那些老婆生完孩子自己做甩手掌柜的男同胞,光靠教育提升认识太慢了。可以学习丹麦的做法,给予父亲育儿专休产假,不得转让给妈妈,而且如果男人不休,女人也没机会休。这招据说特别灵,比高大上的男女平等口号效果还好。

  社会观察:钟晓慧专栏

文章关键词: 爸爸家庭育儿问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