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19:06 新浪娱乐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现场 任仲伦发言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央视热播电视剧《亮剑》专家研讨会实录(2)
左青发言 焦凡洪发言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最后一点,我想应该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这次创作实践又一次证明了文学是电视剧创作的雄厚基础,我们要感谢《亮剑》小说的作者,要感谢责任编辑董保存同志,他本身就是报告文学家,而且是非常有成就的报告文学家,他有眼光编出了这本书。试想如果没有这本书,很多的文化基础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总结这种经验。虽然是刘总慧眼于海外发现这部作品,一个越洋电话,把版权买下来。这又证明了一条,电视剧人要读书,如果作为电视剧的制作人不读书,不看小说,不从中国的文学海洋里捞大鱼,光等着好题材来,很难。这条经验我觉得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我昨天看见

解放日报上有一篇文章是孙逊的,是上海一个有名的教授,他把韩流称为汉流,说韩流说到底是汉流,当然他也举了例,实际上是中国文化,没有什么稀奇的,他还举到了现在韩国人也在争先恐后地学汉语,这一条作为增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是有好处的,防止一种赶浪头。我最后一句话是,《亮剑》的创作证明了一条,它没有追随时下的一种对时尚和流行的盲从,远胜于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追寻,它独立地根据自己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精心选择进行创作,为此我作为一个电视剧观众,要向这样的创作集体表示一种由衷的敬意。谢谢大家。

  插一句,这个戏是气势戏,《亮剑》精神,有时候戏是很难琢磨的,随便讲,三个女性,小冯、小田、小张,三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三个人生哲学,别只看男人的人生选择,仔细看一下,三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三个人里都流淌一种人生况味和使人得到教训的人生哲学。男人里最明显的是李云龙和赵刚,加上丁军长。尤其是李云龙,唯有赵刚在那里陪衬,李云龙益发迸发出《亮剑》的风采。

  朱虹:《亮剑》超过了《大长今》

  朱虹:中国人的电视剧这几年发展得很好,到2005年的时候,整体规划到了4万部,12月份统计1.2万部集,但是好的不多。中央领导同志说我们的电视剧弄得不错,我每次选6部片子很困难,这一季度里选片,第一个是《亮剑》。

  虽然我们现在作品很多,好东西不多,我们中国的电视剧已经经历了品质和特色竞争力的新时代,但是我们并没有限制题材,包括网上给我们发贴,是不是限制电视剧,我们觉得没有必要限制,现在80%都是民营资本在搞,有数量最终能保证质量,竞争当中出好东西。《亮剑》就是有特色,有自己品质的优秀影片。

  这部影片的传播跟以往不一样,以往都是我们专家评论会上说,或者报纸上看到文章说它好,这部片只是口口相传的,说它好。我在党校,好多领导干部都说这部片子都好,有的认为开研讨会时说好,写文章的时候说它好,但是实际上并不绝的好,这部片子确实有它的特色,制作精致,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应该说是精品力作,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和肯定。

  2005年,也是我们国家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特别是这个时候,这部戏被评委2005年的力作,收视率也是最高的,超过了《大宋提刑官》,也超过了《京华烟云》。特别是目前我们提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产业化、企业化这一系列的目标,我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电视,是不是就搞戏说?搞清宫戏?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精神,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没有一系列的精神导向,是站不住的。包括冯小刚说出的观点,我们很多的戏都是市场戏,但是也要有一些主旋律的戏,这种情况下,《亮剑》的精神尤其显得可贵,值得肯定和提倡。

  最近我看媒体调查,哪部戏超过了韩国戏《大长今》,投票第一名的就是《亮剑》,这是很有说服力的,是群众投票,所以我称它为精品之作,是完全站得住的。

  对这部戏提一个想法,人物创作上,特别是对我军高级领导的创作上,是一个大的制作。以往我们写领导干部就是两种,一种是大背景,直接写主要领导干部,毛泽东出来,毛泽东就是主要的,邓小平出来邓小平就是主要的,这样底下的人不怎么好写。而这部戏写李云龙,三个非常有名的领导干部,一个是彭德怀,你如果把他真实一写,李云龙还有戏吗?这三个人虽然出现了,但是都是作为李云龙的背景写的。所以,李云龙是个性非常强的,面对这样高级的党的领导干部,有水平有能力的,把他也振不住,他不是写领导本人,也不是写基层干部,而是写我们军队的高级干部。应该说这个人身伤有一些毛病,这是他的个人特色,有些事情不到极致,你想把他写得各方面都好,这个人的特色就站不住了。所以我们常常讲这个问题,我们往往一讲这个人各方面都是好的,都是优点,这个人就记不住了,所以大量的都是肤浅的全面,最终这个人谁也记不住。深刻的片面,这个人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但是这个人站住了。所以,需要有一点深刻的片面,来展示这个人另外一面。所以这部戏人物的塑造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他的性格特点,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来展现。

  第二个特点,这个故事组织得好,一系列精彩的故事。中国人的特点,不管电影还是电视剧,没有好的故事是不可能抓住人的,比如他妻子抓走的这场戏,整个部队,底下的都说一定把嫂子抢回来,组织部队打这个仗,这个故事组织得很好,但是这个人还是非常理智的,到最后他居然开炮把自己的妻子都打死了,因为等的时间更多,战士牺牲得更多。这个故事组织的好。还有一件事,他明知道要被处分,但是他坚持要冲上去,因为战友牺牲了。故事好看,一集抓一集。

  第三个特点,高超迭起,好戏连台。就好象章回小说一样,组织了矛盾和戏剧冲突,都要把它看清楚,要了解清楚,能够抓住人,把戏看完。应该说,矛盾的冲突组织得很到位,能够把人抓住。

  第四个特点,它确实体现了一种精神,亮剑这两个字很好,即使敌人比我们强大,即使我们打不赢,也要有《亮剑》的精神。毛主席讲到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时共产党很弱,美国人多强大,国民党多强大,但是他敢说他们是纸老虎。后来五十年代的时候,说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赫鲁晓夫当面嘲笑他,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佩服毛主席,我们虽然很弱,但是有这种精神。但是今天,我们缺少这种精神,很多群众都说外交部缺钙,明明有力量进行回击,但是现在很多事情不敢表态。包括部队当中很多干部,一说打台湾,一说到美国人,根本没法打,哪里有《亮剑》的气势?还敢说人家是纸老虎吗?所以我们的精神状态,跟当时比都没有了。我们的整个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现在萎缩的人太多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不强,这是我们国家目前碰到的大问题,有些事情必须要表态。

  毛主席当时说了一句话,我们6亿人,死了3亿,还有3亿,人家听了吓得要死,这是战争贩子,这么大的胆子啊。

  李淮:昨天晚上凤凰卫视说了,日本的飞机在东海拦截了中国的飞机。

  朱虹:所以很多群众说外交部缺钙,应该补一补钙。

  这部戏的演员不错,李幼斌演得不错,以前看他其他的戏,比较文弱的形象,但是把这个戏演活了,刚开始人家不看,说他不适合演这个角色,但是看完以后,都认可了他,而且赵刚的戏也相当不错。评最佳男演员,应该评李幼斌,而且这个戏中讲李幼斌的毛病,就是胆子大,没有什么事怕干的,什么事都敢干。但是何政军演的政委,之后对腐败现象提了很多问题,可能最后文化大革命会被打成右派,我看人都有毛病,所以我们才要承认这个人有毛病是正常现象,确实要承认,我们今后要树立一系列有缺点、有错误的伟大光辉形象,这是我们今后长期的目标。

  我提一条意见,刚才制片人讲了为了表现战争的质感,学日语的事,我们有在日本留学14年的人跟我讲,你们发音不准确,用词不到位,这个是给中国人看的,日本人说话时间不要太长,发音不准确,日本人看了,日语专家看了,都说不怎么行。

  沈卫星:《亮剑》在三个层面上完成得不错

  沈卫星:刚才几位领导都介绍了很多情况,谈得很全面了,我写了一个稿子,一个没有英雄主义的民族是可悲的,同样,一种缺少崇高美、阳刚美的电视童话也是可悲的,英雄虚实只是讲述英雄的故事和讲好英雄的故事。24集电视连续剧《亮剑》,一部战争虚实并非特别突出的剧作为什么那么有看点,以李云龙对以往电视剧英雄模式的突围恐怕是主要原因,李云龙的现身影评将中国电视荧屏的英雄提高到一个层面,是电视剧创作中现实主义中又一次回归。战争剧和英雄剧是主要两大类,战争剧这些年有较大的进展,也就是以战事为主。特别是最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一些战争剧表现得更为客观公正,这类影视剧还会继续发展。相对于战争剧而言,英雄剧就不可能乐观。各种历史记忆的束缚,使我们难以突出固有的英雄模式,《亮剑》的好看并不在于故事上具有一切战争剧的要素,比如两军对垒、运筹帷幄、战场拼杀、斗智斗勇等等,它的好看的正是李云龙的性格史,对故事剧来说,好的电视剧必须走进观众的记忆,没有值得记忆的人物,就没有值得记忆的作品。但是这种观赏记忆并不是强迫的,而是靠性格和人格的魅力,李云龙之所以能够形成强烈的记忆,这个形象在塑造上突破了三个层面,就是所谓个性、性格和英雄性质。我们有的人物往往在一两个层面就止住了,他在这三个层面都完成得不错。

  首先是个性层面,个性是构成人文性格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个性还不就是性格。李云龙自称是个粗人,豪爽当中甚至有些霸气,勇敢当中有一些常常不守纪律等等。这种性格,也就是勇敢、忠诚、坦荡、透明,这样的性格才决定了他是那类追求有英雄业绩的英雄,一旦与他追求的英雄业绩相冲突,就顾一切天条纪律去取得英雄业绩,因此也造成了他一些悲剧性的命运。屡次立功、屡次受处分、屡次遭降级等等。但是我们说他是英雄,是因为他屡错屡改,愈败愈勇,他天生是打仗的,他的霸气均与战争相关联,均与军人相关联,不是紧急关头,在决定战争胜负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多的霸气。所以说李云龙的形象不仅是可信的,而且是可爱的。

  最近看了一个美国汉学家评价中国17年当中中国军事题材最后一篇小说《欧阳海之歌》中的欧阳海,他认为欧阳海并不能称之为英雄形象,理由是认为欧阳海只是写了一个想当模范和学习当模范的青年,他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动对他人的影响,而当他人的判断成为评价一个人唯一标准时,不可避免地这个人就只能变成一个矫揉造作的人。这当然和一些政治上的东西有一些关联,但是我感觉还是有启发的。矫揉造作的完美貌似攀高,实际上仅仅能够表现出英雄的一些低层次的层面,而李云龙的形象看上去是视点下移的创作,实际上是真正的攀高,接近了英雄的创作和英雄刻划的真谛。

  我们不管是《高山下花环》的靳开来,《激情燃烧岁月》中的石光荣,均有一些进步的地方,但是李云龙更有当代英雄的性格,沿着这样的路子,每个英雄都是有特征的充满生气的组合,而英雄仍然是本身完备的主体,只有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亮剑》不仅有弘扬新英雄主义的意义,也具有电视审美上突破的意义。

  仲呈祥:刚才我说漏了一句话,《亮剑》是真正把一个作品实现了思想性艺术化,把艺术性承载了深广的思想内涵,可以说是有思想的艺术、有艺术的思想相统一的作品,因而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孟祥林:这部电视剧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忠诚质朴的形象

  孟祥林:非常高兴召开这次座谈会,更感谢制片方拍摄了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品。现在无论是从广大的百姓还是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电视剧,非常重视电视剧这种大众文化的形式。我们作为职能部门,也感觉到压力非常大,责任重大,这样的话,就从内心里更希望每年有那么几部能够叫得响、立得住的优秀作品,因为无论是百姓还是领导都非常关心关注这个问题。

  这个电视剧据我所知有四个版本,我看到的是三个版本,第一个是最早的中央电视台的24集的版本,第二个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4集的版本,还有一个是30集的版本,据说中央八套出了一个27集的版本,在中央台1套播出的这24集感觉最好,也证明了浓缩就是精华。这部电视剧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忠诚质朴的形象,是优秀的电视剧。

  第二个,李云龙这个演员的选择上,李幼斌把握得非常到位,李幼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他的《刑警本色》中的表演让人记忆犹新。李幼斌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人的气质。有几个关系,处理重大革命历史电视剧方面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是艺术再现与真人现实相关系的把握;二是剧中的小人物和个人的命运与整个历史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关系注意把握好;三是如何把握有些敏感问题的度。在把握这三个关系问题上,《亮剑》做得非常恰如其份。

  如果说这部戏还有什么缺憾的话,一个是如果某些演员或者一两个演员选择得更好的话,这部电视剧会更加精彩。这部电视剧播的过程当中,其中两个主要演员给我打电话,首先问这个电视剧怎么样,我们当时在审看的时候也反反复复的讨论,首先说李幼斌演的非常好,他们又问他们演得怎么样,某种意义上他们也看出来了,尤其是跟李幼斌演对手戏的时候,稍显得弱了一些,这是一个缺憾,但是整体上并没有影响艺术水准和艺术质量。

  再有是有些对白和场景稍显得长了一些,有些观众大部分看的是盘,实际上一套播出的时候,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好了,其他的就没有了。

  汪国辉:电视剧是大众文化

  汪国辉:电视剧是大众文化,对这么多从业人员,两年评一次对他们也有点不公平。应该考虑,评奖应该压缩,但是也要实事求是。

  这次我很有感受,这部剧是好剧,评得很深,很透,我很受感动。我说点内心的话,中央电视台确实对这个戏也有很多苦恼,不好说,包括这个戏怎么播,审完了之后,刘总做了很多工作,签了11家,我们硬给做工作抢回来的,所以对刘总表示感谢。播出的过程当中,对24集那个做了一些论证,本来想播全的,但是我们总公司还有一些问题,是我们内部的事。感受很深的是中宣部在播出过程当中对这种戏的保护,一边播的时候,有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对李云龙这个人物,说中央人民电视台播了这么一个形象,我说这种戏不播我们还播什么啊?说军人的,现在大学生看了之后都觉得振奋,中国人缺乏这种骨气,这种精神。这时候,中宣部文艺局的领导及时帮我们收集反馈意见,给领导报,这个艺术作品本身就见仁见智,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如果像过去那样作为一种政治的因素,说有什么问题,就很麻烦了。作为不同意见,很正常的,没有关系的,但是总体来说是部好作品。

  收集完之后,领导一看,从正确对待艺术作品,从艺术规律来把握这个戏,到顺利播出,然后到全国各地播了,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特别害怕来个行政命令,个人的责任倒无所谓,一个台里就严重了。

  李兴叶:要提倡《亮剑》精神

  李兴叶:这部作品还好在什么地方呢?它不光写了这个人的勇敢,写了这个人的智慧,还提炼了一种哲学思考,就是他提出的《亮剑》精神。这种《亮剑》精神,说实在也就是军魂,我们中国革命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很强大,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不能取胜的话,也不能退却,也不能退缩,也要亮剑,即使是倒下了,也要成为阻碍敌人前进的一座山,这种大智大勇,仔细想想,中国革命确确实实从亮剑精神取得的,如果从十分理性的方面考虑,革命取得不了胜利的。不管是抗日战争也好、解放战争也好,土地革命战争也好,我们面对的敌人都是很强大的,非常强大,如果说非常理性的来思考的话,就放弃斗争了。所以,实际上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那种敢于亮剑的精神,就像主席讲的,要看中国的革命特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一般很有理性的人考虑,他会觉得这是扯淡的事,基本上不怎么可能的,实际上也是那样的。你想想,包括我抗美援朝,从哲学思考的话,都是一种亮剑的精神在。

  由此我想到,相反,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包括创造历史的人物,都有许多非常惊世骇俗的行为,所以这部作品才达到了成功。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好,就是战争越来越接近实际,比如这里写着部队里也有山头主义,你这个团,你那个团,大家较着劲,不像别的说你支援我,我支援你,以往电视剧里都这样表现,他是不服气,这个仗功劳归我的,这是实际,一定要有山头主义,这缴获多了,谁打得多了,指挥员也不见得料敌如神,我们队伍的内部也要掰扯掰扯,敌人也不是饭桶。所以,随着思想解放,随着我们的题材创造越来越发展,随着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接近,我觉得我们将来会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其实我想,我们中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应该是有非常生动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和矛盾,内部的矛盾,我军内部的矛盾应该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以往作品中都回避,或者不太接触,这部作品开始就往那些地方来,所以也让大家感觉有点新鲜,觉得有点味道,和以往看的战争片不怎么一样。

  陈先义:老百姓渴望英雄主义精神,也渴望精神

  陈先义:我来之前,我们报社正在搬家,有一个编辑部的主任专门让我带两句话,他家有个小包工头,大概二十岁,小包工头最近两天老跟他对话,你看《亮剑》了没有,这个小包工头一个月也就是六、七百块钱,自己花钱买了一套《亮剑》,天天跟我们主任对话,讲《亮剑》,我们主任没办法,自己也买了一套,好跟他对话,要不然怕他施工不好。这个小包工头说,你是当兵的,能不能让我当兵,我看了这个电视剧就想当兵。

  我当过首长的秘书,接触一些老同志,我跟一些老同志聊聊天,他们认为,这部电视剧反映的生活就是他们当年的生活80%、90%的就是这样的。关于英雄主义的内涵,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过去我们讲的英雄,到底算不算英雄?我觉得这些人只能算英雄行为,或者模范人物,对高级指挥员来讲,从来没有表现过,李云龙这个形象的出现还是比较完整的,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再一个,长时期以来,关于英雄的宣传,也是观众渴望已久的,电视剧里都是红男绿女,宾馆小楼,都是软性的生活,缺乏英雄。老百姓渴望英雄主义精神,也渴望精神。这几年我们外交上当然需要一种委曲求全,需要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但是有两件事,比如说南斯拉夫的事,还有南海王伟跟人撞上了,也是有一种压抑的情绪在里面,老百姓渴望英雄,有解气的英雄出现。

  还有一点,关于政治委员赵刚这个人,我觉得是有独特意义的。战争年代,关于政治委员的理解,凡是重大任务、重大事件或者重大战役的时候,那个司令员肯定要兼政委,他不会再弄个政委监督他的,林彪这样干过,陈毅也这样干过,但是这个人物形象成功出现了,能够配合李云龙,并且让李云龙驾驭得了他,他也能驾驭得了李云龙,党和军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这个把握特别好,给军队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赵刚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是比较成功的,给军队的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多值得参考的东西。

  另外,在表现李云龙方面,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我们也接到不同的反映,我们报纸最早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是老董写的关于都梁、关于《亮剑》,一个普通的评论,没想到我们在报社,在社会上反映非常强烈,老百姓关注,并不是关注文章,而是关注亮剑,符合大家想的。我也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民族看《亮剑》,总政接到一封信,要批判亮剑,我说有这事没有?他说给你问问,因为我文章已经写好了,老总一问,说没这事,个别老干部有意见,这封信要告我,既然写了,我把文章的意思简单地跟大家说一说。

  一部电视剧为什么在部队,在群众中间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为什么能够创造近年来最高的收视率,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这部作品为我们关注了一个这个年代几经消失的阳刚之气,一种品格。当下观众批评军事题材缺乏英雄的背景下,李云龙的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精神恰恰适应了观众的审美需要,这不仅表现在军事题材影视剧的播出大多在黄金时间,比如说石光荣,但是太少了,影片上更多出现的英雄人物是俊男靓女,大多数场所都是别墅小楼,什么事都英明神武,处处占上风,观众批评,看今天的影视作品,总觉得我们的军人缺少一股劲,一种军人缺少的阳刚之气,缺少的恰恰是文艺创作不可缺少的真实。一点消炎,穿着破旧的军装,具有逆向思维,缺少正规的教育,对战争有独特理解的李云龙出现,我们觉得这个人物那样熟悉,那样触手可及,是我们期待依旧的指挥员的形象,我们不能不说这才是中国军人,当李云龙冲向山崎大队时,当他付出惨重代价从废墟中站起来时……我们不能不为他的英雄气概热血沸腾。有人说军事题材《亮剑》夸张的细节,编造了人物,也有人说李云龙身上匪气多了一点,不像共产党的指挥员,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他只有一种姿态,明知冲上去血溅七步,也要宝剑亮出,气势恢弘。人们的认识已经走出了过去高大全精神的套路,比如石光荣、姜必达这样两个人物,如果这两个人物只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怀念,李云龙的出现,对这个人物内涵的欠失,是生动人物的一种展现,在整个文学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如一些老将军评价所言,战争年代的英雄大都有几分豪侠气概,绝不是我们实习的那样温文尔雅。在战场上抗命的指挥员很多,但是他们往往以胜利的结局在战后同时受到批评又受到表扬。战场上不能墨守成规,这是规律,这一点上,李云龙这个英雄人物是代表性的。《亮剑》大都取材于民间文学,比如说李云龙大闹县城取材于38军的历史。其实,战争年代这样的故事很多,都梁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采访时讲的故事,抗战时期山西定襄有一个大队长,英勇善战,杀鬼子出了名,有一个连队队长给他写了信,非常钦佩范大队长,不知能否拨冗见面,范大队长回了一句,愿奉教。两个人开怀对饮,那个连队长说,范大队长有什么要求,范大队长说我要两个歪把子枪,两箱子弹,这无疑是开国际玩笑,没想到这个日本连队长真的给他送来了。聂荣臻知道这件事之后,批评他,为什么不报告,他嘿嘿一笑说一个小日本要见我,有什么好报告的。这说明,英雄是充满个性化的,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张口豪言壮语,举止正而八经的人物。《亮剑》表现一些细节,李云龙妻子被日本鬼子押上城楼之后,妻子喊着是男人就给我报仇,李云龙,咬着牙喊着开炮,没有一句口号。匠心独运,给人物强烈的个性,给老故事放出了个性化的光辉,李云龙身上体现的精神,正是当前军事文学创作当中最为重要的,这是这部作品更为深刻的意义。这篇很短的评论在报纸上发表以后,昨天社里找我,说把你告了,信这样写的,人民日报负责同志你们好,你报10月27日7版登的陈先义的文章说,电视剧《亮剑》是英雄气质,我们有不同看法,如果把这种说成英雄,我们过去所有题材的电视剧没有英雄了吗?过去我们电影电视里的才是英雄呢,怎么把无组织无纪律的到处瞎碰乱撞的鲁莽家当成英雄呢?这样的李云龙称为英雄的话,把我们的解放军带到什么方向呢?我们认为,李云龙是个1不讲党在抗战中的统一战线、方针。2.不讲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的方针。3.不讲党在战争中有利有利有界的策略,4.真正成为毛主席批评过的不要指挥员瞎碰乱撞的指挥家。李云龙不爱部队,带着自己的兵到处乱装。5.不讲三大恩注意八项注意,一切缴获要归公他不听,李云龙不管是公家、缴获的、抢的骗的,都归他自己部队,因分工不平,还打架动武。6.不讲党的原则,只要团长说了算,把部队带成他自己私人的。7.不讲毛主席思想,像土匪头子一样,部队思想都没有了。8.不尊重政委,一切个人说了算,也没有党委领导,战争时间,我们部队党委行军路上都要开会,没有时间开会,都要互相交流意见。李云龙把政委当成一个不起作用的手下的兵。9.不服从商机命令,自己决定一切,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独立王国。自己的老婆被俘了,自己的警卫员牺牲了,他就下命令工程,去打仗。10不讲尊严,不管什么场合满嘴粗话。11、不讲军人姿态,对军人风气以及理解礼貌,什么场合都歪带着帽子,去单位进门就把帽子一摔就坐下。《亮剑》李云龙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是无组织、无纪律者,是瞎碰乱撞的鲁莽家,这个剧是怎么造出来的,我们党的八路军解放军没有这样的干部。作者说,战争年代好象是应该的,我们都没听说有这样的人,也没见过,不管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失去原则,都不能胡说,都是添油加醋的,当时的上级领导不能让他胡作非为的,所有人都不说他是英雄。署名是一群老老老兵。这个信还往中宣部送,到处给你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