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本报《抗洪勇士卖房跪讨救子》消息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本报编辑部和省红十字会电话不断,踊跃要求为抗洪勇士之子捐献骨髓,当日捐款2.8万余元。市长李宪生批示要求动员社会开展爱心救助活动。
昨日,市长李宪生读过本报后立即作出批示,责成有关部门迅速了解情况,动员社会开展爱心救助活动。他说:“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解决此类社会问题尚有困难。
然而通过社会发动,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却是做得到的,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昨日一早,一位姓吴的读者就捐来一万元。他说他老家就在簰洲湾,这些钱希望以“簰洲湾老乡”的名义捐赠给马书军的孩子;省医学会第一党支部所属外联部的4名党员一起捐款1000元,并预约登记参加干细胞捐赠;武汉众鑫医疗器械公司的4名员工捐款1000元;一位好心人从武昌赶到报社送来5000元捐款;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的500多名青年志愿者也集体报名参加本周日举行挽救马骁帆生命公益活动……至昨日下午六时,记者已接到160个援助电话,除武汉、仙桃、宜昌等省内好心人外,也有河北、河南的热心人。
昨日,根据广大市民的要求,省红十字会决定11月20日在汉口国际会展中心(中山公园对面)增设一个捐赠点。同济医院表示,欢迎马骁帆到本院治疗。
马书军卖房跪讨救子触动江城
众多读者表达捐款或捐赠干细胞意愿
“当年,马书军为保卫湖北、保卫武汉流血流汗!现在,该是我们为他做点事情的时候了!”昨日,本报联手央视《开心辞典》救助’98抗洪勇士马书军之子马骁帆的报道一见报,众多读者拨通本报新闻110热线和省红十字会热线,表达了捐款或捐赠干细胞的意愿———
我们都要为他捐款“我要捐款1000元!”昨日上午9时47分,市民张女士第一个拨通了本报新闻110热线,快人快语的她没多说什么话,除了表达捐款愿望,只说了句:“抗击洪水那一年,孩子父亲为我们江城做的一切,相信每个武汉人都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的确,在1998年抗洪的战斗中,正是有了马书军这样一些钢铁一样的战士,才保住了长江大堤,保住了湖北,保住了大武汉。然而,今天,马书军的脊梁却被孩子的病痛压弯了。生活在武汉的外地人徐先生表达捐款愿望后,一语道出了昨天所有捐款读者的心声:“孩子父亲为我们做过贡献,现在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生活中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他有需要,我们就帮一下!”
昨天一天,读者所表达的捐款意向就达数千元。我们可以捐出干细胞
昨天,江城读者心中关切的,不仅仅是治疗费,还有不少人希望能捐赠出自己的干细胞,为治好孩子的病贡献一份力量。
上午10时57分,一位女读者就抱着这样的心态拨通了本报新闻110热线,自始至终,她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只是表示愿意捐赠干细胞,她说:“我是个工薪阶层,要捐款也没有多少,我愿意捐赠自己的干细胞,或许这也能为他们父子解决实际的问题。”读者高女士甚至表示要召集亲朋好友一起参加验血,“这样,能让孩子得救的机会更大些!”
记者连线天津儿童医院:骁帆曾闯鬼门关
记者昨日连线天津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乔丽津得知:骁帆已进入维持治疗期,前不久已出院。现在从外表看,骁帆与正常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但仍需每三个月复查、化疗一次。
乔主任介绍,骁帆是今年6月转到天津儿童医院的,此前他在天津儿研所治疗。来时已因严重感染造成肺炎,呼吸已经衰竭。医生们立即给他上了呼吸机抢救,15天后恢复自主呼吸才脱机。
“那孩子已闯过一次鬼门关了。”乔主任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染这样的并发症,而骁帆的感染又特别严重。
抢救过来后,骁帆又在该院做了两次化疗,现在已进入维持治疗期,平时可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玩耍,但每三个月就要做一次骨穿,随后接受化疗。“孩子还小,对死亡还没有概念,因此表现得非常勇敢和天真。”乔主任说。
同济医院欢迎骁帆入治 治愈几率是75%
“白血病不是不治之症,我们同济医院欢迎骁帆到我们这里来治疗。”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刘正湘教授昨日看到本报后表示。
刘正湘教授介绍,同济医院在小儿白血病治疗方面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像骁帆这样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同济医院的治愈率是75%。
同济医院儿科胡群教授认为,从目前来自媒体的报道分析,骁帆进入到维持治疗期,已说明他闯过了诱导治疗、巩固期、大剂量MTS预防髓外白血病和早期强化等四个治疗期,如果不发生严重并发症,骁帆的病在经济压力上和心理影响上都会小得多。
胡群教授介绍,白血病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第一位),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每年新增约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2万多名是儿童,且以2-7岁的儿童居多。80%的孩子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和家长认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观念原因而放弃治疗。
胡群教授说,骁帆现在最关键的是防止复发,引起复发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耐药,二是反复病毒感染。她说,骁帆现在自己的力量大于药物的力量。进入维持治疗期的骁帆,还需要3年左右的治疗,期间每三个月做一次骨穿检查和化疗。
读者希望马书军星期日来武汉
看了本报昨日的报道,汉口一位张姓母亲说:“自己儿子在部队当兵,同样是部队家属,我星期天一定要到现场报名捐献干细胞,也为挽救马骁帆贡献一份力量!”
还有湖北省电力公司的李先生,来电话询问:星期日的活动,马书军是否来武汉?还有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这个问题,本报已将湖北人民希望马书军来武汉的消息,转告给了他,马书军表示正在考虑中。
昨天,每一个打进热线奉献爱心的人,都在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为着当年那位最可爱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会尽一份心!”
汉口增设报名点三报名点设募捐箱
开通捐款热线“16860999”
昨日,本报刊发《抗洪勇士卖房跪讨救子》的报道后,在江城引起强烈反响,本报与省红十字会的热线一直响个不停。
家住汉口火车站附近的王女士说:“我们非常同情马骁帆和其他的白血病患儿,星期天的两个报名点都在武昌洪山,不知能不能在汉口设一个报名点?”一百多名读者打进电话,表达了这个希望。经过本报与省红十字会协商,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毛三元当场表示,在汉口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中山公园对面)增设一个报名点。武昌水果湖海兰星打印部的吴楚初师傅听说后,主动免费印制宣传条幅。武汉科技大学的表演队,也要求在活动现场表演节目,为马骁帆的募捐活动助威。
还有一些市民打进电话表示,仅仅报名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以及报名登记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还不足以挽救马骁帆和其他白血病患儿的生命,建议现场增设募捐箱。为方便市民救助马骁帆,省红十字会除在三个报名点增设募捐箱外,还开通捐赠热线“16860999”,凡湖北居民只要在固定电话拨通热线,根据语音提示,可捐款5元。省红十字会将在11月18日-12月18日期间电话接受的捐款,连同现场募捐款,一并送到马书军手上。
江夏马书军岳父泪满襟:这小两口命苦呀
昨天,江夏区五里界镇粟庙村,一间简陋的窝棚里,马书军的岳父曹忠意手捧本报,感激地说:“谢谢晚报,感谢所有的媒体为这个小家庭作出的努力。”
提起女儿、女婿,曹忠意声音哽咽:“这小两口不容易,命苦呀。”马书军的妻子曹玉姣是曹家老大,曹玉姣身世很不幸,在1岁时,其母就去世了。曹忠意带着女儿在农村生活很不容易,后又在湖南娶妻。
曹忠意娶妻后,又育下4名子女。懂事的曹玉姣从小就挑起家庭重担,和继母关系处理得很好,曹玉姣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回家做事,每天洗衣做饭,还要照顾一群弟弟妹妹。1999年,18岁的曹玉姣到武昌打工时结识了马书军。
曹忠意至今还记得马书军第一次上曹家的情景。那是2000年,当时听说马书军家在河北,曹忠意并不太乐意,“希望姑娘找个本地的,离家近,好照顾一些。”曹忠意家境并不宽裕,有三个小孩读书,常为小孩的学费发愁。马书军也直言相告,来自河北农村一离异家庭,家境贫寒。倘若女儿远嫁河北,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曹忠意将担忧说给女儿听,曹玉姣回答得坚决:“就认这个命,我要和马书军生活在一起。”
虽然马书军家境不好,但他在曹家屋前屋后地做事,给曹忠意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小娃实在,懂事理。”曹忠意最终答应了他们的婚事。曹玉姣远嫁河北,小两口开始了辗转各地的打工生活。逢年过节,两人就回江夏老家看一看,手头拮据的小两口,也不忘捎点东西。曾跟着曹玉姣打工的妹妹曹开花提起姐姐、姐夫也满是敬佩之情:“姐姐比我们懂事些,家务事大都是姐姐做,姐夫是个实在人。”
孙子患病的处境让曹忠意左右为难,曹玉姣的老家如今被拆迁,新房建设也要一大笔钱,曹忠意至今窝在一个工棚里。期间,马书军和曹玉姣曾经回来过,马书军看着岳父睡在窝棚里,几个弟弟妹妹连学费都要四处借,马书军没吭声,背着岳父的面大哭一场。马书军又带着曹玉姣,继续外出打工。
得知女婿为了筹钱,在外卖房,跪街求援,曹忠意半晌说不出话,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女儿没有嫁错人,他是个负责任的好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