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玉碎》专题 >正文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6:08 新浪娱乐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轮流发言 抿嘴思考 展露微笑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认真对答 自信目光 激情澎湃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张晓光:原小说是周老师(新浪娱乐注:周振天),编剧也是周老师,但是剧本不完善,肯定会在拍摄中要改,而且根据不同的演员,我们可能对这个人物,比如李穿石、赵如圭等等这些人物的发展,根据这个演员的特性进行了剧本的改动。汤春晖先生一直跟着片子,他作为改编、制片人一直跟完,所以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现在《玉碎》这个效果这么好,不仅仅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努力,是全部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就像汤春晖先生说的,可能是每一个人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包括每一位工作人员。影视的东西是集体的创作,当然个人的作用,比方说王刚老师的演,比如陆雄飞的表演,比如导演,比如制片人、制片主任,比方说美术、摄影。不仅仅这些主创人员,可能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演员,每一个小角色的演员和临时的演员,他们的付出、努力都是这个影片圆满成功的一个保证。

  王刚:各个闪光。

  张晓光:对,因为一个好的东西需要大家去添砖加瓦,某些个别部门如果不添分,可能不会达到这么好的效果,这就是影视的一个特性。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像投资人、制片人、监制做一些前期或者是外围的努力,来保证这个剧组的顺利进行,我觉得是各个方面的努力。

    王刚张晓光谈《玉碎》的创作背景

  主持人:的确就像二位说的,我们这么多网友打5分,其实包含了不光是演员、表演,总制作的精良,还有方方面面。比如说大家根据剧中出现的一些场景、一些人物到天津当时30年代那个历史里去,追根溯源,并且真的找到了非常能贴近这个史实的东西,非常真实,他们还总结了20多条。比如说汉奸张碧,张碧其人有,并且当时一些场景是发生的真实的地方。这些东西真是跟他们所想去了解的那段历史完全重合上,都可以作为历史教科书了。

  王刚:那倒不敢,它是历史剧,终究不是历史。如果是那样,那就没有人再搞创作了,就把历史拿来,原来怎么写,咱们就怎么演,古往今来没有。《三国演义》对于《三国志》来讲就是演绎,甚至也可以说是戏说,没有演绎,没有创作,没有戏说,根本谈不上古往今来这么多好的文艺作品,这个戏可贵在哪里,也就是我对它追求的所在,一个时代真实的大背景,那个背景一定是或朝代更迭,或民族危亡,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人性展露的时候,把它摆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这么一个大前提下,才会体现出人的各种各样的人性。可能在一般的和平生活时期,比如李穿石可能是一个很可爱的小伙子,但是在那么一个大的民族矛盾面前他选择了当汉奸,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但是如果光有这个行吗?没有,他以赵如圭这样一个家族辐射开去,所有这些大事件,包括溥仪是多么大的事件,日本人策划,从天津接到营口,然后到长春,先是满洲国执政,然后伪满皇帝。

  张晓光:设计了很多,比如张作霖的死,设计到把溥仪撵出故宫。涉及到大的历史背景应该感谢周振天老师的剧本和小说给《玉碎》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历史舞台,这是原剧本、原编剧和小说作者所带来的一个大看点,只是我们在这个氛围中,把这些更加戏剧化,大的东西都没有离开周振天老师的故事。

  张晓光:大的背景下用一个家族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演绎出爱恨情愁这些故事,这是我们观众喜闻乐见的。这两方面都能呼应得到的作品,我觉得不是太多。所以,尽管我演得很累,但是我觉得很值得,非常值得。现在没有想到观众能够给予这么高的评价、那么高的比例,能够打5分,就我个人而言,大家能够认可赵如圭,在这一段时间忘却了和珅,这是我最欣慰的,也是最感谢的。

    王刚谈“摔玉”

  网友:《玉碎》自始至终都是以人物为核心,而且是小人物。我感觉这部片子在我的理解里其实有一些悲剧的色彩,是个体的生命在动荡的年代挣扎生存中最终无奈的毁灭了,这是原比战争的硝烟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强烈。

  王刚:我完全同意,而且说得非常之好。

  张晓光:他总结得比较透彻。

  王刚:一般来讲正面的我们在战争题材的时候,解放战争两军对垒,宏大的战争场面里也不乏一些震撼人的场面。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讲,特别是战争没有爆发,这个时候对广大老百姓来讲,好像不是离我们那么近,而《玉碎》选择平民阶层,我们说的是平民,没说贫民,平民阶层对比的是官宦之家,虽然赵如圭是一个商人,但社会地位也是很低的,无非是做玉器的商人而已,家里过的都是老百姓的日子,那种思维方式就是所谓大家只要平平安安、顺顺当当,我怎么没个儿子?我有个儿子能够把我的产业继承下来,一代代地繁衍下去,咱们做生意要诚信,保住咱们的名号,别让一些人一时疏忽把牌子给砸了,是这么一个好人。可以说在哪个社会这个人都是一个最基本的人群,而且尤其在他身上还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君子以玉比德”的这些品性,我们要温,我们要润,我们要待人以礼,我们要讲道理,我们要诚,我们要信。孔子总结出玉的11个德行都尽量在他身上体现,其实这也是我们千百年来中国人,一般的有良知、有正常感情的中国人,有的是明白的,有的是半明白、半糊涂的,有的可能是糊涂,但是好像血脉里传承下来,这是我们民族的基本品质。有这些东西,本来我们自己可以过好日子,可能你我他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矛盾、那样的斗争,但是没关系,这是家里的事情,但是忽然外面来人了,马上一切都变了,你再想过那样的日子没了不知道怎么渐渐就没了,最后这一切品行似乎都守不住了,都抵抗不了这种强势。那最后我们还有一句话,八个字,就剩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这是我们的一个民族气节。所以,当赵如圭倒下去的时候,导演的处理非常好。前面“吭咔”,到这儿戛然而止。

  张晓光:他倒下的时候我可能贴了5、6种音乐,我觉得都不能体现这一时刻所带来的悲壮,最后没有声音,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这样。

  王刚:处理得非常好,我把玉摔碎之后,小日本鬼子气愤的两边要打死他,抽出刀来,等于把赵如圭劈了,但是没弄得血肉横飞,保持了我们那种美感,对这个人物也是一种爱,没让他血肉横飞,连个血花都没有溅,只是很震撼人心的动效,我也不是痛苦的,最后是微笑着合上眼。那时我心里真实的情感是什么呢?玉碎了,我涅槃了,我获得了一种解脱,这是我新生的开始。这些东西当然我们的理解是这样的,我想表达的是这样的,但是那一瞬间观众是不是能接受,能不能感悟得到,再期待。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王刚张晓光做客新浪聊热播剧《玉碎》实录(2)
连比带划 低头思考 畅所欲言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王刚:我对玉的品行的提升完成了

  主持人:我有一个感觉,因为从小我听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会有一种骄傲的感觉,我觉得只有中国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宁为玉碎,玉一直在我们中国文化里、中国心里都有不一样的分量。刚才王刚老师说到他涅槃了,怎么样了,我觉得他非常对得起玉了?

  王刚:你的理解非常好,我对玉的品行的提升完成了。

  张晓光:正面描写的是一种文化侵略,不是武装侵略,当然后头发展成抢玉。刚才王刚老实说的,这时日本还没有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只是占领了东三省,开始武装侵略,但对华北来说,对中国大面积来说,是一种文化侵略。

  网友:以前只知道王刚老师是一个瓷器收藏的专家,这次听说拍《玉碎》,对玉器也颇有研究,您认为玉和瓷是不一样的东西吗,请您介绍一下。

  王刚:我不是瓷器收藏家,只是痴迷而已。对瓷器原来比较了解,玉也曾经收过几块,但是玉的内涵不在于像瓷器,什么胎制,哪个窑口,什么釉色等等。而玉重要的是它的品质。比如说一块山料雕得再好,在很多朋友的眼中不如一块子料,光是一块料上面带点玉皮子,恐怕都不如那个在他心中感觉到的美感或者分量,而重要的是瓷器尽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上面通过造型、纹式,通过断代,因为它有不同朝代的文化元素。但是玉从新石器时期,三千到七千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玉的基本品质,从2400多年前孔夫子对玉已经下了很多精神层面、形而上的一些评价之后,它承载的民族的精神、民族的品质这个东西不是瓷器所能比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我的理解大概如此。

    张晓光:因为摄影出身所以更注意造型

  网友:张导,《玉碎》的画面拍摄得很精致、很漂亮,感觉都可以比韩剧还要漂亮,这是不是和张导出身摄影有很大关系?

  张晓光: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在拍剧的时候可能也同时比较注重造型,不仅仅是摄影,可能对美术这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我的班底也是跟我们在一起拍了很多片子,比如《一米阳光》,美术、摄影都是比较好的,造诣比较深的、比较高的,这个班底合作起来可能比较默契。不管是色彩上的控制、影调把握,我们肯定会谈的很多。其实《玉碎》,我当时就跟他们说,我们讨论的结果就是我们不要那种唯美的很细腻的感觉,比方说像《一米阳光》,因为这个片子的风格是男人戏,是有力度的,我们力争把它拍得比较大气一点,当然说我们的画面的那种影调,那种把握,那种色彩,我觉得这应该是作为影视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的控制,是这样的。所以,现在的效果是达到了我们预先所设计的那样,我也是比较满意的。

  王刚:因为赵家的院子原来不是那个,纪晓岚、刘罗锅都在那儿拍过,那起码像一个王府似的,像柱子,里面有很多树,结果晓光要求统统重新来。这里还有一个挺逗的事,那天制片主任蒋晓梅突然跟我说,因为制片主任考虑的是经费,导演考虑的是创作,经常会有矛盾,但其实大家都是朋友。张晓光、张晓波、美工小飞非要把墙刷了,等于是做旧。刷了这堵墙,人家要1.5万,晓梅心疼啊。晓光说我们三个人花钱行不行?我们掏自己的钱也要把这个墙刷了。说明他极重视这个画面是否有那个时代特点,是否有这个家的基本特点。这都是我后面才知道的。

  张晓光:主任告诉你的?

  王刚:对。

  张晓光:主任跟我们合作很多年,但是从她制片人兼制片主任的角度来说有她的道理,因为她不想经费在完成好的影片的情况下超支。因为她也明白,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坚持这样做,她也是会支持的,很多戏都是这样。

  王刚:最后还是支持下来了。

  主持人:很多人都对《玉碎》从心里充满了一种疼爱。

  王刚:对,那些年轻的演员、孩子们都非常可爱、非常认真、非常之刻苦,非常钟爱自己演的角色。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剧组,在开拍之前导演要对剧情阐述,每个人物大家开会,你有什么想法,那些年轻演员都是争先恐后地提,可以这样讲大家都认为自己在这个戏里的角色非常重要,不管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动。所以,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互动的,不管是我这个年龄段还是年轻的,大小人物,从我的角度来看,都闪现了他的光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