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谢谢莫彩莲女士的精彩致辞,下面有请制片人赵薇介绍《故宫》的制作经历。
赵薇: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十二集纪录片《故宫》于2003年开始拍摄,开机仪式是在故宫的太和殿广场举行的。当时出席仪式的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的领导,这样隆重的开机仪式对一部纪录片来说是罕见的,这也说明了《故宫》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谈到当初拍摄故宫的感受,所有创作人员使用最多的词除了“激动”就是“敬畏”。这既是因为故宫的博大精深,也是因为肩负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十二集纪录片《故宫》的拍摄过程历时两年,而正式拍摄之前,我们还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前期策划和准备,在这个阶段,仅仅是全国一流的建筑、文物专家参与的策划会就有几十次,而当时在任的故宫博物院的所有正副院长都以专家身份参加过节目研讨会。我们是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怀着敬畏之心,经过充分的准备开始《故宫》的创作的,而这也正是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在开拍之前,我们把《故宫》的创作目标概括为三句话:一,故宫是伟大的,它是中国建筑史、艺术史、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坐标。二,故宫是有生命的,作为大中国的核心和缩影,这个完整、鲜活的小社会曾经生存、运作了数百年。三,故宫是个载体,它的每座建筑、每件文物、每个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内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生动的方式、巧妙的角度和完美、新颖的手法把故宫的伟大、故宫的生命状态以及故宫的内涵表现出来。在这三句话当中,故宫的“伟大”是指故宫的建筑以及故宫中的文物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我们要表现出这个高度。故宫的“生命”是指我们要表现出它曾经的生命状态。同时,我们的镜头和文字要使静止的建筑和文物活起来,赋予它们人性化的魅力。
把故宫作为“载体”,是指要挖掘具象的建筑和文物背后的丰富内涵,要对故宫的价值加以引申、强化和升华。而“生动的方式、巧妙的角度和完美、新颖的手法”,则是对电视片表现力的要求。这包括节目讲述的内容以及画面、声音等元素的表现力和技术指标都要做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由于《故宫》题材的特殊性,它必须要科学、严谨,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海内外播出的电视节目,它又要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满足普通观众的收视需求,如何把握平衡,这是所有文化类纪录片制作面临的共同问题。
《故宫》片中涉及的每段历史、每个观点,我们都要向专家反复请教、核实。每件文物的选择、每座建筑的拍摄,也都是在专家指导下完成的,确保了节目的权威性。那么可视性如何实现呢?可以说,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故宫,而在专家和普通人眼里,故宫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关于故宫,多年来,民间各种传说流传甚广,甚至影响着普通人对故宫的认知和对节目的收视期待。
比如说,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故宫的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正确,我们在节目中引用了大家信以为真的这个有趣的传说,然后采取正误的方法告诉大家,目前故宫最准确的统计数字是八千七百零四间。在严肃性和趣味性之间,通过合适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来做到两者的平衡。加强节目可视性的另一个做法就是将深刻的意义和宏大的主题寓于具体的事务和生动的细节当中。抓“独家发现”的细节、讲“不为人知”的故事、说“生动典型” 的人物。
比如,在采访中,编导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雍正时期,在养心殿与军机处之间存在一条穿越宫墙的秘密通道。从这个细节入手,讲解皇帝与朝廷办事机构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展开论述,一条秘道使得原本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有趣的是,这条秘道在屏幕上的展示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却成为很多平面媒体刊发的故宫宣传文章中介绍的重要看点之一。
作为电视节目的《故宫》,所有的创作意图要通过画面、声音等视听元素表现出来。我们力图在这些元素,尤其是画面的表现上做到有新意,有亮点。从开拍之初,对《故宫》画面的要求就明确定位为国际水准。这包括技术质量和艺术表现两个指标。
在技术质量方面,按照电视台领导的指示,使用了当时最好的高清摄像机,以期达到最高的技术指标。在《故宫》的创作中,我们还大量引入了电影技术,聘请电影专业人士参与制作,并补充采用了很多电影专业的附加设备,使得画面的质量水准大大提高。
在影像的艺术表达方面,我们以国际一流纪录片为借鉴,以“创新”为号召,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如果《故宫》的影像不能给观众以冲击和震撼,就意味着失败。《故宫》的画面因精美和新颖成为节目引人注目的亮点,声音、特技等制作也有所创新,这与前期的定位以及设备与智慧的大投入是分不开的。
纪录片《故宫》在运作方面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策划先行,整体运筹。《故宫》从策划到播出历时近三年,涉及与若干单位和部门的合作,参与的人员先后达几千人次,拍摄内容有实景、再现、电脑特技等多种类型,拍摄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任务繁重,头绪复杂。任何一个环节计划不周、安排不当,都会影响整体节目的完成。
《故宫》预定在2005年10月播出。我们以此为基准,依照现代管理学中工作分解的原则,以倒计时方式制定了节目制作的流程表,将每个阶段、每个步骤都纳入计划之中,将每项任务分解到人,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拍摄工作分成若干小组分头进行,各摄制组作出计划上报,全部汇总之后,再统一安排每个组的拍摄时间和地点,涉及古建筑和文物的同类或相关的拍摄合并进行。设备的使用也采用统筹安排的方式。向计划要效率,向统筹要效益,追求经费、设备和人员使用的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
与以往节目制片人只关注节目本身不同的是,《故宫》的策划工作还包括了节目的国际版制作以及后期产品开发等全方位计划。比如,从前期拍摄开始,我们就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同行展开了合作,就片子的结构、内容,镜头的设计等做了细致的沟通和磋商,并与国家地理的有关创作人员共同在故宫实地考察采访和拍摄,这一方面使得故宫国际版的制作更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双方通过交流和沟通互有收获,对于中国纪录片更快地走向世界以及国外同行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都大有益处。
另外,我们与负责节目销售的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合作贯穿了节目从策划到制作的全过程,节目创作同时考虑到播出与销售的两个效应。除了采用最为先进的设备,集中优势力量组建团队,还邀请了国际知名的摄影师和作曲家等参与创作,这些有知名度和号召力人士的加盟,不仅提高了节目的质量,也有利于节目播出后作为产品、资源和资产的再度开发和推广。
这也反映了本次《故宫》策划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适应现代电视业发展的需求,在理念上突破传统,不限于一次性的节目制作,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综合产品,对其设计、生产、销售、再开发、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作出整体规划,并指导和把握实施的全过程。
《故宫》的拍摄,做到了三同步,一、同步进行更多素材的套拍:提高节目的投入产出比,为后续创作打下基础;二、同步制作国际版:与国际一流制作机构的合作,缩短了国际版制作周期,确保了节目质量;三、同步进行海内外预销售:既可尽快收到回报,同时,预销售的过程也是对节目最好的前期宣传。节目播出后,相关音像产品尽快上市。
所有这些纳入前期策划的举措都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感谢《故宫》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创作上难得的机遇,希望这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能够拍出更多的纪录片精品,让代表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2008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