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里的女人》海报
罗燕无疑是近日备受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有关她的传奇经历似乎比她的新片《庭院里的女人》更有卖点。4月20日晚,记者在首都政协礼堂见到了这位传奇女子。无论是首映式上的泣不成声,还是记者招待会上的滔滔不绝,抑或是指挥工作时的干练、果敢,都令我们看到了一个多侧面的罗燕。不过,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身材娇小的她似乎注定了是干大事的命。
悬崖边的燕子
她的名字叫“燕子”,注定了要“高飞”。心地单纯又自信的人往往能成就大事,因为他们不会为了杂念而放弃目标。每一次,罗燕都是被一个美丽的梦想诱惑着,然后就狂热地去追求,因为自信因为狂热所以每一次都会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然后带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纵身起飞。结果每一次都飞得更高。1982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她主演了《红衣少女》和《女大学生宿舍》等影片,正当红时,却揣着60美元赴美“充电”去了。刚到美国的时候她曾做过女招待、保姆、清洁工、保安等工作,边打工边“啃”英文,终于拿到了波士顿大学戏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在洛杉矶戏剧中心找到工作并拿到了绿卡,平稳的生活刚刚开始,戏剧中心却关门了。虽然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失业,她却并没有因此心灰意冷,而是再次将自己置身于“悬崖”边,1994年她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蒙斯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事业上的强者
对电影界的人来说,能进入好莱坞主流影片的权力金字塔顶峰———制片人才是真正的荣耀,这条路华人已经走了很久,从杨燕子(《喜福会》的制片)到Alex(《生于七月四日》的制片)到Kevin张(吴宇森的制片),他们最高只做到执行制片的位置,而罗燕却以“总制片”的身份,指挥着她的“多国部队”。罗燕说:“《庭院里的女人》整整筹备了三年,其中几乎有一年多的时间用在谈判、签合同上,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但后来,我觉得必须要坚持下去。”戏开拍了,罗燕更是分身乏术。既要考虑财务问题,又要考虑艺术问题和人事问题,经常是白天指挥着千军万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晚上精疲力尽还得去演激情戏。这些事,别说去做,就是听起来也够累的了,好在“梦”已经实现了。
精明的女商人
当记者问罗燕,“为什么不选择内地导演的创作班底”时,罗燕苦笑着说:“不是没有考虑过。我原本打算与张艺谋的班底合作,但国内电影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同时制作影片的机制也较原始,所以才没有这样做。”罗燕还透露:她曾经被“自己人”的工作方式所困扰,一名国内知名女演员和她签约后,却在《庭》片开拍前一周爽约了。“你对这部影片的发行、放映前景怎么看?”罗燕的眉梢微微向上挑动了一下,告诉记者:“我充满信心,当然了,这还需要媒体的大力宣传。”记者还了解到,该片在四川的发行没有找以“五元票价”而出名的峨嵋影业老板赵国庆,当记者向罗燕求证此事时,她点点头说:“从商人的角度看,他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因为《庭院里的女人》采用的是好莱坞通行的分账发行方式。”
庭院里的女人
《庭院里的女人》这部电影取材于赛珍珠的小说《群芳亭》。罗燕看到这部小说后,被其中的人物深深地打动,凭女性的直觉判定,她相信由自己来阐述这部小说,一定会成功,因为她自己是另一种类型的“庭院里的女人”。
罗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而又温馨的家。她的先生熊晓鸽是一位实业家,平常比罗燕还忙,虽然二人共住一个屋檐下,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各自在自己的房间里打电话或上网,有时甚至顾不上说话就通过E—mail交流。所以,他们的度假方式也十分奇特,竟是双双呆在贝弗利山的家里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两个人都有各自的事业,在一起的时候就以快乐为原则,有时候互相发发牢骚,出出主意,已是最大的安慰”,我们从罗燕的一番话中,领略到了她作为“庭院里的女人”的那种快乐。(新报记者:林涛;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