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业内人士为综艺支招:可模仿忌跟风

2013年11月17日12:48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韩国JTBC公司文化事业总部部长丁一薰 本报驻北京记者 林树京 摄 韩国JTBC公司文化事业总部部长丁一薰 本报驻北京记者 林树京 摄

  今年电视荧屏频出怪现象,先是13档歌唱类选秀节目同室操戈,后有24档亲子秀节目拍马杀到,很快,20余档喜剧笑星类节目也将开启硝烟弥漫的战场……其中,口碑最好的节目当数引进韩国版权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这两档节目,让观众注意到韩国的电视节目——同样曾经模仿欧美,如今已迎来了本土原创的黄金时代。

  在广告招商季,宣布与韩国电视制作公司合作的电视台包括央视、湖南、四川、东方、东南等卫视。东南卫视[微博]日前在京宣布,与韩国一线节目制作公司JTBC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将于明年联手推出《最美“济”忆》和《追梦吧少年》两档节目,韩版《爸爸去哪儿》(《爸爸我们去哪儿》)的导演、编剧、策划均出自JTBC公司。韩国人的成功经验,究竟有哪些是值得中国电视人借鉴的?本报记者对话JTBC公司文化事业总部部长丁一薰,他慷慨奉献出了三个锦囊。

  锦囊1:可模仿,忌跟风

  华商报:纵观现在的中国电视栏目,很多都是引进国外版权的舶来品。韩国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丁一薰:刚刚起步的时候,韩国电视栏目也经常模仿欧美的制作公司,但慢慢我们发现,这些节目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为东西方观众所接受的文化是不同的,他们在如何界定“感人”和“有意思”等方面会有差别。但模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寻找征服本土观众的方式,再加以创新发挥。

  华商报:对于引进版权节目的创新,韩国有没有成功的路线可循?

  丁一薰:首先你要弄懂东西方观众的需求到底差异在哪里,东方文化可能在娱乐的同时,想寻求这个节目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会在真人秀节目中加入编剧团队,但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将矛盾、纠纷作为真人秀的核心,制造能引起观众共鸣的话题,让观众感同身受,如果参加节目的“真人”是明星的话,那效果会更好,观众会知道,原来明星们也有与自己一样的尴尬、痛苦和快乐。这其实并不只适用于舶来的节目,原创节目也是这样,《爸爸去哪儿》就是这样的原创理念。

  华商报:《爸爸去哪儿》在中国火了,各种亲子真人秀蜂拥而上,之前歌唱选秀类节目也在中国遇到同样的跟风问题。韩国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吗?丁一薰:韩国只有四家电视台,观众也只有5000万,竞争要比中国激烈得多。中国的观众群太大了,即使是模仿得很粗糙的节目,也会有收视率,而在韩国,一个节目火了,观众不可能再接受另一个跟风的节目在同一时段播出,面对强大的对手,你只能绞尽脑汁去打造不同类型的节目来争夺观众。必须说的是,全家庭收看的节目更容易赢得高收视率。

  锦囊2:观众想看什么就做什么

  华商报:从模仿到原创,韩国节目有什么成功经验是可以让中国电视人学习的?

  丁一薰:想要赢得本土观众的心,就必须为他们量身定做节目,观众想看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将目标收视人群细分,逐一对应广告客户。比如你选择不同观众群,先推出的A节目主打30到40岁年龄层,跟进的新节目可以针对10到20岁。根据新人群的特点,加入他们喜欢的环节,比如游戏,比如竞技,这样方式的舶来就不会再“水土不服”,反而会因为目标观众的不同,一档节目模式可以发展为两档截然不同的节目,又因为核心理念不变,而同样具有吸引力。

  另外有一个问题,中国的观众群体太大了,南北观众的喜好也不尽相同,要想赢得收视率,就必须贯彻“定制”的概念,为不同地方的观众定制属于自己特色、个性的节目,有个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以避免蜂拥而上,把一种类型的节目做到烂再去购买新的模式这样的恶性循环。

  华商报:这次与东南卫视合作《最美“济”忆》、《追梦吧少年》两档真人秀节目,你们做了什么样的尝试?这样的尝试是否可供中国的电视人参考?

  丁一薰:我们来中国开发新节目前,就做了非常细致的前期调查。这两档节目的主题分别是“结婚”和“造星”,也是贴合中国目前的热点来打造的。《最美“济”忆》是一档邀请国内新婚明星夫妇在“爱情圣地”济州岛进行疯狂蜜月的真人秀节目;《追梦吧少年》则是海选十位中国花样美男踏上韩国造星之旅,全方位揭秘顶级偶像的打造过程。中国一年有650万对新人登记结婚,按照东方传统,结婚是两家人的事,算上他们的父辈、祖辈,关注这件事的人是相当大的一个人群。而《追梦吧少年》则基于中韩两国造星机制的不同,中国不缺明星,但缺乏系统的造星机制,另外中国的“90后”在大众的印象中是看似毫无追求的一代,但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想借助这个节目来突出这个梦想,引发社会的关注。

  锦囊3:积极应对审美疲劳

  华商报:现在韩国的节目版权大量被中国电视台购买,这次与中国的合作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丁一薰:与以往直接引进节目模式不同,东南卫视与韩国公司的合作是将中韩两国的节目制作者组成一支团队,共同研发适合中国国情和观众特点的综艺节目。此次我们来中国的制作团队中,就包括《爸爸去哪儿》韩国母版节目的原创制作人林基弘,他被誉为韩国35年来最优秀的电视节目制片人。

  华商报:不少中国电视节目会经历这样的尴尬:开播时爆红,但播了两三季就基本上没有后劲了。韩国也是这样的吗?

  丁一薰:韩国也有这样难免“衰老”的节目,但也有不少长盛不衰的。在一季节目制作完成后,我们会做观众分析,看观众对哪些细节更为关注,被关注的内容将会保留甚至强化,不被关注甚至被观众反感的,我们就会赶紧抛弃。同时我们必须很精确地去分析收视率,你比如,同一个房间中三个女人在演戏,我们能否分析出哪个演员受关注度更高,哪个演员说话观众会换台,这种分析通常细致到了以秒为单位。最为极端的例子是我们曾对20秒长的节目分析了7天,精确到演员哪一秒从哪个门上场,收视率最高。 本报驻北京记者林树京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