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汉武大帝》荧屏热播专题 >正文

一个王朝的背影之历史还原(二):仪乐之邦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13:21 新京报
一个王朝的背影之历史还原(二):仪乐之邦
剧中借鉴了中国戏曲脸谱的描绘手法,女子唇中的“一点红”取汉代审美中“樱桃小口”之意

一个王朝的背影之历史还原(二):仪乐之邦

  宽衣肥袖是汉代服装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最大特点,汉代女子的化妆主要有红、白、黑三种颜色,配合各种华丽的服饰,却也变化万千。而汉武帝提出“尊儒术,兴礼乐”,更让汉代人从服饰、妆容到礼仪器乐都有了自己完备的形态。

  化妆 大胆借鉴戏曲脸谱的描绘手法

  剧中:《汉武大帝》中的化妆与日本艺伎的妆扮极为相像。脸部只有较为单一的红、白两色,女子的发式也多以披散、蓬松为主,且饰物极少。化妆师刘晓东表示,但就化妆问题,剧组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商榷。日本文化其实是借鉴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而非我们去模仿。只是汉代的传统后来没有被传继下来,所以观众会对它感到陌生。这种妆扮看似与日本艺伎的化妆很像,但实际上却大为不同。比如日本艺伎的眉毛是全部被遮盖掉的,而且眉行是呈上走,称为“鹅翅眉”,但剧中人物的眉毛还是“细而弯”。在剧中化妆师大胆地尝试了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化妆的常用方法,而是借鉴了中国戏曲脸谱的描绘手法。此外,女子唇中的“一点红”也是取了汉代审美中“樱桃小口”之意。

  历史还原:据历史学家介绍,汉代女子的化妆主要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红色都是女子用花自制的胭脂,主要涂于腮红、眉毛和眼睛之间(就是现在说的眼影)和嘴唇。白色是当时发明的一种白粉,作用类似于现在的粉底。而黑色在当时主要是用炭条,用以描眉。据史料记载,汉代的皇帝在参加祭祀等重要仪式时也会在脸部略扑些粉,但多偏黄色。此外,自战国以来,妇女的发式以拖垂为尚。但也有将头发束起的,妇女的髻式也很多,有堆在头上的,有分向两边的,有拋到脑后的。汉代皇家贵族的女人如果不参加重要的仪式,平时大都是以素妆示人,头发也以拖垂、松散、蓬松为主。头发上多以插步摇作装饰,这是一种附在钗之上的首饰,上面饰有金玉花兽,还有五彩珠玉下垂。耳垂上带腰鼓形耳珰,即现在说的耳环。

  服装 强调表现汉代淳朴大气的民风

  剧中:强调表现汉代淳朴大气的民风,贵族男人着高冠、长袍、大袖,脚穿方口履。女人的服饰则大领后扩,长裙方形拖尾,露出美丽的脖颈。据服装师侯云怡介绍,剧中所有的服装造型都融入了很多现代审美的因素,比如将所有男人的冠全部设为黑色,去掉饰物,以便和宽袍大袖浑然一体;在图案的设计上也略微夸张,重新设计出了数十种织物纹样,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此外,在材质的选择上也多以厚重增强质感为主,由于汉代的面料以帛、绢、罗、麻为主,但这些面料容易反光,也不够有垂感,所以在制作时选用了呢子代替织棉,用真丝绡代替罗等。

  在颜色的选择上,汉代帝王的服饰以黑、红、白为主,至汉武帝时加入了土黄色。而剧中每个主要女性角色都是一人一个色系,如王美人的白色、窦太后的暗色、卫子夫的红色、平阳公主的绿紫色等。

  此外,战袍的设计也别有用心。据侯云怡介绍,由于铁甲拍出的效果不是很好,再加上东方男子的胸膛不够宽阔和厚实,所以在剧中大胆尝试了用皮甲代替金属铠甲的特别制作,而且在胸膛两边加上了不同颜色的穗子增强观赏性。

  历史还原:宽衣肥袖是汉代服装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最大特点。自秦开始以袍作为朝服,汉代从皇帝至贱更小吏亦以袍作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其服色是五时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汉代妇女的礼服以“深衣”为主,显著的特点是,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摆增大。腰身大多裹得很紧,且用一条绸带系扎腰间或臀部。此外,汉代妇女也穿“襦裙”。这种裙子上窄下宽,不加边缘,因此得名“无缘裙”。汉代妇女也有穿裤的,但大多仅有两个裤管,用带子系扎。后来宫中女子有穿前后有裆的系带裤,逐渐为民间仿效。

  汉代铠甲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扎甲,就是采用长方形片甲,将胸背两片甲在肩部用带系连,或另加披膊,是普通士兵的装束;另一类是用鳞状的小型甲片编成,腰带等部位仍用扎甲,以便活动,这可能是武将的装束。

  礼乐 多层立体展现汉代音乐场面

  剧中:汉代礼乐一般用于上朝、祭祀、外交等重大活动中。剧中也多次展现了这一场面。如皇帝上朝时敲击编钟、编磬;皇后阿娇29岁生日时演奏的《皇家狩猎》;张骞十三年后重返朝廷时的击鼓鸣钟等。此外,汉武帝初见卫子夫时筝、瑟等弹唱也是汉代音乐的多层体现。

  历史还原:由于先圣孔子将儒家礼乐定为正统音乐,而开始有了完备的音乐理论及乐器出现。至汉武帝提出“尊儒术,兴礼乐。”西汉乐府原来是因应郊祀典礼的需要而设,首要任务在负责编练祭祀乐舞,其次编练宴会乐舞,最后才是搜采民间讴谣。乐府诗的产生和汉朝宫廷的礼乐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礼乐政策又基本受制于君主和当政者的意识形态。

  汉代乐器共分为打击乐器、管乐器和弦乐器。打击乐器多以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组成,虽然在宫廷雅乐中还不可或缺,但至汉代已走向衰弱。管乐器中包括竽、笙、箛等,至汉代在构造上继续有所改进,弦乐器包括瑟、琴、筝等,东汉时琵琶由西域传入我国。

  “汉武辞典”

  乐府

  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多次出现乐府演奏皇家音乐的场景。汉武帝后来任命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为“乐府令”,掌管乐府大权。

  大傩

  《汉书·礼仪志》中“大傩”条曰:“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

  汉代人认为,疾病、灾难就是鬼蜮作祟的结果,是升仙的大敌。所以,汉代盛行驱邪逐疫之风,其中大傩便是其中的一种。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第一集中,汉景帝前元元年。景帝初即位,匈奴大军侵入云中。景帝决定出兵抗敌,御史大夫晁错认为国内诸侯割据危机严重,不宜对外用兵,主张先削藩,解决诸侯问题。汉景帝诏命弟弟梁王刘武入朝。皇太后窦氏为迎接梁王,在冬至节举行宫宴和并举行大傩驱邪仪式。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汉武大帝》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