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正在央视热播的《汉武大帝》集合了执导《雍正王朝》的“第五代”女导演胡玫,著名演员焦晃、陈宝国、归亚蕾等一班“好戏”之人。虽然现在就断言《汉》剧已全面超越《雍》剧为时尚早,但至少已是各有千秋。
比如在大场面的营造和把握上,《汉》剧比之《雍》剧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古色古香、气势恢弘的汉代宫廷建筑;那精工细制、繁美如锦的各类服饰陈设;那细节考究、热闹
非凡的种种庆典(驱邪)场景……尤其是当你意识到,其中的许多瑰丽场景是在年代相对久远(汉朝),史料、史迹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营造出来的,更不由得惊叹和佩服导演营造和把握大场面功力的深厚和老到。至于千军万马捉对厮杀的战争场景,更是将同样好评如潮的《成吉思汗》远远地抛在了后头。
当初看预告片时,曾对由陈宝国饰演的“男一号”汉武帝心存疑虑。这倒非担心他实力不济,而是其囿于外型的局限和束缚,能不能很好地诠释伟人笔下与“秦皇”并称的“汉武”这一千古风流人物。毕竟,陈宝国以往的角色更多是充满“市井气”、“江湖气”,要演好这位帝王,需要一种与以往迥然不同的“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王气”和不怒自威的“霸气”。
随着剧情的进展,笔者发现,导演当初没有随便找位“皇帝专业户”来演,实在是颇具独到的眼光。就拿大幕初开,年迈体衰的武帝斜躺在龙椅上,与同样年迈且拖着残腿的中书令司马迁的一席君臣对话那场戏来说吧,看着武帝那苍老的容颜,却依旧透射出威严逼人的王者目光;那交织着爱恨情仇复杂心境的举手投足, 你实在不能不被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激情和“逝者如斯夫”的无奈而感慨万分。在第22集,武帝与太皇太后为“独尊儒术”还是“黄老之道”这一政治分歧而激烈较量的重头戏里,陈宝国的表演沉稳内敛、张弛有度,全然不见刀砍斧劈的表演痕迹,特别是那看似不经意实则蕴涵深意的眼神和以小见大的细微动作特写,更是把此时的武帝虽胸怀雄才伟略,却受制于人的郁闷和无奈表现得入木三分。
除了陈宝国,在《大明宫词》里大放异彩的归亚蕾,甚至一些不太知名的演员,如李丹军(饰太监春陀)、张世(饰田?)等都有上佳演出。特别是归亚蕾,这次饰演的是双目失明的窦太后,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看了她的表演后,感觉归亚蕾比以前更善于用细腻、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朴素、自然的肢体语言来诠释角色。比如在冬至庆典(驱邪)一场戏中,虽然台词不多,但凭着对角色的领悟,归亚蕾还是恰到好处地将太后初见儿子梁王时的喜悦表露无遗。说句实话,看归亚蕾演戏,不怕她不入戏,就怕她太过入戏而不能自拔。倒是在《雍正王朝》里赢尽掌声的焦晃,刚出场时饰演的景帝却令人大跌眼镜:表情呆滞,动作生硬,好像怎么演都不是。幸好只是“慢热”。在第五集中,景帝在听了袁盎的拼死上谏后,为是否诛晁错而彻夜未眠。此处着墨虽浓,却无只言片语———景帝内心的挣扎和摇摆全凭演员通过“三掷竹简”的桥段加以表现,焦晃用极为细腻传神的面部特写和不温不火的动作语言真正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徐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