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视中心主任郑晓龙补充说,由于条款中牵涉方众多,因此编剧对剧本的修改权遭到恣意的侵犯。剧本审查过程中谁都可以给编剧提意见,投资商、导演、演员、各级领导都可以要求改剧本,导致编剧的创作自主权存在很多问题。更严重的是,人们根本没有意识说改变剧本的主题、结构必须经过编剧同意,像我要修改《生如夏花》都是会找秦溱谈,再根据他的理解协商,之后他负责修改;而现存的大量情况就是,不商量就改,甚至不通知编剧。
在座的各位共鸣道:我们究竟要这样的条款要干什么?!这样强权的条款是不是早就应该修改了?!我们的此番行动就是要和霸王条款抗争到底!
从“黄金档”看整个编剧行业
黄金档聚编剧分散弱势为强势
问:黄金档如今的这种做法直接的优势在哪里?
秦溱说,著名编剧邹静之曾经说过,“电影永远是导演的;歌剧是作曲家的;电视剧永远是演员的;只有话剧会提到是谁写的,是属于剧作家的。比如老舍的话剧,莎士比亚的话剧。”如今随着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编剧们成为自由职业者,这使得编剧相对于制作方相比成为处在分散状态的弱势群体,这样一来,编剧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我们黄金档的做法正是集合了众多编剧智慧的凝聚力,各尽所长。
现在好莱坞剧本的创作早已凝聚了集体力量,成为了流水作业。编剧按照个人喜好发挥所长,分专人负责选题、地方风情、暴力、色情等情节构筑;一个好剧本的诞生可以使这样一个编剧组动辄得到上百万的获利。这一切,不仅给编剧带来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对这门行业的重视,意味着商业化分工对个人智慧更细致的利用。
西影厂的丁小鹏补充道,在这一点上更多应该提醒的是国内编剧们的自我维权意识匮乏,没有更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像《三国演义》的编剧叶式生一样用法律武器和坚定的信念为自己的合法权益疾呼。再者,国内的编剧在这方面也不够团结,总是因为害怕自己吃亏而坐等其他人出来说话,这种维权热情同创作热情一样,是不应该在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下被漫漫侵蚀的,因为二者绝对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是行业组织的后备生力军!”
问:在目前的情况下,你觉得单依靠你们和编剧同行的力量是否能有效解决此行业的现实问题?
秦溱说,目前单单依靠我们的力量不是不能解决,但肯定是弱一些。最近著名编剧王兴东发表了《维护编剧权益的声明》,得到了众多支持及声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王兴东背后,还有一个行业性组织——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的存在。不可否认,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行业组织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行为职责。
没错!黄金档的另一位负责人补充道,黄金档作为国内开创剧本工业的先驱者,运用先进的剧本生产理念,支持所有优秀的剧本以及编剧工作者,也勇于同一切侵害编剧权益的行为抗争,我们无疑是这些行业组织最强有力的后备生力军。
推广编剧行业新理念
问:黄金档的运作理念是从何而来?
秦溱说,这首先当然还是和实践的经验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我在最近读到的理查得·A·布鲁姆所著的《电视与银幕写作》一书中看到他完整地阐述了编剧们从创意到签约一系列重要的环节,其中提到了一整套新的编剧行业理念,这与黄金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公司理念不谋而合。
书中提到:一个剧作家不要去写剧本,要写好创意,然后开个展示会,向制片人或者导演推销你的点子。这里有三:一、创意是指舞台或者布景、人物和冲突的蓝图。它是电视剧或者电影的轮廓与基础,它是为更为具体的陈述服务的。二、电视剧陈述是进一步处理过的创意。它包括创意和舞台或者布景、人物、故事草案和故事情节样例。三、写一些电视剧文献,文献是最详细的连续剧资料。它包括完成了的示范剧本,每个主要角色的具体性格曲线和分步故事大纲。下面一步就是写你的创意,然后找一个经纪人,向制片人,或者导演推销你的点子。
这一构想有效地把一个优秀的剧本变成了投拍的现实,客观而公正地刺激投资者的灵感和欲望。书中还写道“如果你不想变成垃圾的制造者,就放下手中的剧本写作,开始市场性的动作。”这一思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内一些编剧们闭门造车地闷头写,又蚍蜉撼树地想要扭转困境的不成熟思想。黄金档的成功运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理念的正确性;因为优秀的投资方更希望看到的是你剧本创意的市场,而不是几十万繁琐的文字。
“黄金档‘苗圃’行动”的重大意义
根本宗旨就是明确好剧本和优秀文艺作品的良性循环概念
问:本次“黄金档‘苗圃’行动”的中心宗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