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新版《红楼梦》专题 >正文

是选秀还是作秀 重拍“红楼梦”还能玩什么(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0:55 新闻午报
是选秀还是作秀重拍“红楼梦”还能玩什么(图)

选秀还是作秀 玩味还是玩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红楼梦》本身只是一部通俗小说,就连作者曹雪芹自己在文中也是如此认为,“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不过他做梦也不会料到,“把此一玩”的人们,竟玩出了一个唇枪舌剑的“红学”,甚至如今还玩出了个万人海选演宝黛。

  自古就有“把玩”一词,而如今,它已经被完全物质化了,今天把玩的,明天或许
就弃之如敝履,那么曾经一代代被把玩的“红楼”,是不是在今天就被我们“玩耍”了一把?

  主办方:制造红楼娱乐

  投资1亿元重拍《红楼梦》,是一颗重磅炸弹。于8月21日开通的“红楼梦中人”官方网站,进行全球华人范围内的海选,则是一台“娱乐孵卵机”。截至昨天,报名人数已突破10万大关,其中报名贾宝玉的人数已达到2.8万,林黛玉的接近9100人,薛宝钗的接近6900人。其中,上海有3200多人报名,海外报名者670多人。

  重拍“红楼”,主办方以当下潮流——“海选”作为选角方式,引来一片争议。主办方回应,早在1987年王扶林执导的《红楼梦》中启用新人,走的就是海选的路子。换句话说,这次海选只是承袭而已。然而,这种“承袭”如今却有了质的变化。1987年,电视剧拍摄尚未进入商业操作阶段,所谓“海选”,就是导演从茫茫人海中把那些角色给选出来。而21世纪的今天,“海选”就不是选角那么简单了。1亿元的投资中,“海选”究竟占了多大份额?该活动筹备小组副组长张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以“不便透露”作为回应。而主办方究竟以何种方式采纳、考虑大众的意见,记者也只是得到了一个“再作考虑”。

  含糊的措辞背后,究竟是什么?事实上,大家都很明了,“海选”就是一种商业模式,是一个被精心炮制出来的娱乐项目。从“超女”、“梦想中国”等活动中,不难发现,“海选”是引爆各类话题的最佳导火索———不必再绞尽脑汁策划宣传卖点,形形色色人物的汇聚自然会产生话题,那么“红楼”人物的荧屏PK,为电视台提高收视率也自然不在话下;其间,又有多少赞助商及回报资金被吸进浩浩荡荡的“红流”中,恐怕也是“不便透露”吧。

  学者:“把玩”红楼海选

  如果“海选”是主办方制造的一个全民娱乐“红楼”的活动,那么学者却“为我所用”,以另一种角度去看待“海选”中的“红楼”。

  在学者顾晓鸣看来,“海选”就是“红楼”选角最为合理的方式。“人人都可以去解读《红楼梦》,‘海选’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林黛玉’的可能性展现出来。”在他目前的红楼研究中,其重点着眼于其中的性心理。以此为据,他甚至提出,林黛玉身体不好,容易发脾气,其实就是生过肺结核,这直接影响了她的性心理。如果现在有个生过肺结核的人站出来,要演林黛玉,说不定会给大家全新的感觉。

  “87版海选其实是简单化的,如今的‘海选’是‘即时’、‘互动’,没有时间差。如果当年是‘皇帝选妃’的话,那么现在就是‘平民选美’。”顾晓鸣说,“大家都有资格竞选,这是尊重群众的表现。不仅角色,我觉得导演、编剧都可以‘海选’。一百个导演进行PK,导出来的红楼梦都是不一样的,这是突破环绕‘红楼’刻板模式的捷径。”参与者:蹦个台阶继续玩

  目前报名的数据表明,大众对于“红楼”海选的参与程度和关注程度大有超过“超女”、“好男儿(blog)”之势。无论是“超女”,还是“我型我秀”、“梦想中国”,最终都沦为“唱歌+表演+外形”的对决,对每一个选手和观众而言,谁胜出都是非对象化、非确定性的。而“红楼”海选则不同,几乎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恰恰是选手和观众新的兴奋点。

  网上报名者中,有初中时就开始读《红楼梦》的;有大学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有关《红楼梦》的,现在网上报名,就是希望自己能有机会饰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当年87版《红楼梦》招募演员时,大家都是奔着想演戏、想做演员去的。如今,近十万人报名参选,明显带有个人娱乐的倾向,总而言之就是“好玩”。唱歌唱腻了,跳舞跳累了,外形看来看去也就向中性靠拢了,“红楼”海选却抛出了更多的“玩法”:根据主办方的介绍,涉及文学知识、文学修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涉及形象气质,还涉及演技。若将琴棋书画都拿在手上正儿八经地玩一把,如此娱乐,那还真值得庆贺一番——至少说明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了。

  新《红楼梦》选秀方案出炉

  自新《红楼梦》宣布海选以来,一直面临着“选秀只是做秀,最后还是要用明星大腕”的质疑,活动筹备小组副组长张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新版《红楼梦》绝不是做秀,贾宝玉及十二金钗肯定全部用新人。王扶林导演做出了榜样,我和总制片人韩三平、总导演胡玫也意见一致,保证新版中60多名年轻角色都用新人。”

  选秀具体方案日前也正式出炉,将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全国各地的海选,计划在内地设立10个左右的中心赛区,比赛将从11月持续到春节前;二是北京的复赛,各地胜出者将通过文学素养、角色理解、形象气质和表演技巧等环节的考试,筛选出30名左右的选手进行封闭培训;三是选手将在封闭的环境中接受文学培训、演技培训,同时开始试妆、试镜、试戏。综合观众、专家和导演的意见后,筛选出宝、黛、钗各3名候选者,落选者作为十二钗、刘姥姥等其他角色的候选者;四是北京总决赛,宝、黛、钗各3名候选者将通过难度更大的试妆和考试,最终决出胜负。-黄笑宇

  道"红楼"

  警惕“经典”变“模式”

  由王扶林导演的央视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观众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不仅一直以来奉为荧屏经典,而且至今仍不时重播,收视颇高。如今,重拍“红楼”的消息宣布,网上诸如“不许你们糟蹋经典”、“简直是亵渎”、“动什么别动红楼梦”、“坚决抵制重拍”的声音蜂拥而起。何为“经典”?“这是一个时代对‘红楼’的理解,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所谓的‘经典’是那个时代的经典。”文化批评家张闳指出,经典是历史性的产物,需要接受时间的检验。

  前不久,“越女争锋”传出消息,20强中的十多名越女已经集体报名加入“红楼”海选。这些越女非常自信,理由是“有底子、有实力”。学红楼是越剧演员的必修课,不仅把《红楼梦》烂熟于心,而且对林妹妹的一颦一笑、宝哥哥的顾盼传情都经历了几代演员数十年的打磨。然而,“经典”的传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一种模式。明末清初,中国绘画出现了“四王”,其中尤以王鉴的青绿山水对后人影响极大。然而,由于过于模式化,在一个模式下变成了纯粹的笔墨游戏,此后虽然出现了“小四王”、“小小四王”,但清朝的画坛却越来越衰落。“模式”是一种需求之下的功利产物,当原本独一无二的艺术成为一种成批生产的商品时,结果可想而知。如今的“红楼”经典正遭遇这样的问题。“经历几代演员数十年打磨出来的一颦一笑、顾盼传情,试问是一种体验,还是一种模式?“在改编《红楼梦》的过程中,不但脱离了红楼原著,而且也越来越简单。”顾晓鸣指出:“无论是87版‘红楼’,还是越剧‘红楼’,所演绎出来的红楼人物,表面看来很像,其实今天看来已经脸谱化了。”

  “死忠”还是“神似”

  尽管新版《红楼梦》已经再三声明,此次重拍将忠实于原著,并沿用高鹗的后四十回,但依然响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借鉴莎士比亚戏剧的改编,由莱昂纳多主演的后现代激情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人眼前一亮,而由三个人上演的话剧《莎士比亚全集》,则让你100分钟捧腹大笑地“读完”。由此,一些人认为重拍“红楼”,完全可以突破、甚至脱离经典文本本身,只要整体精神完全体现,就是成功。张闳表示,电视没有必要像原著,可以用各种方式,有市场就有权利拍。只要能传达出那个时代的神韵就行。

  “《红楼梦》在其新的衍生产品开发中,才会拥有生命力,慢慢逼近红楼精神。”顾晓鸣显然持相同观点,“作者死了,作为多重内涵的文本往哪里走,决定权在于观众。《百家讲坛》就兴起了重新认识‘红楼’热,客观上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新版‘红楼’的最大可能性。”

  难道忠于原著,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吗?支持忠于原著拍摄的红学专家孙逊则认为,《红楼梦》作为长篇巨制,每个人理解不一样,即便完全遵循原著,由于改编者的身份、观点、关注点不同,改编也会各有不同,所以忠于原著依然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名著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去咀嚼、阅读和研究。‘海选’是种炒作手段,‘重拍’也会引起争议。如果大家在这次‘红楼’热中,能够回归文本,阅读原著,那就是成功。” 本报记者|王健慧|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20,000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