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专题 >正文

《大国崛起》引强烈反响 堪称全民历史学习(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13:41 新京报
《大国崛起》引强烈反响堪称全民历史学习(图)

《大国崛起》节目截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大国崛起》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时近三年,七个摄制组分赴九个竞相登上世界舞台的世界大国进行实地拍摄和深度采访,分别介绍15世纪后陆续兴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的崛起过程,用影像和声音诠释了各个大国500年的兴起史。

  1983年,25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曾在央视创下了40%的收视纪录。20年后
,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投入拍摄、重续经典。2005年,大型纪录片《故宫》引起广泛关注,今年《大国崛起》的推出又一次使纪录片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

  《大国崛起》是央视第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系列片。这部电视片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时近三年,七个摄制组分赴九个竞相登上世界舞台的世界大国进行实地拍摄和深度采访,用影像和声音诠释了各个大国500年的兴起史。全片通过介绍15世纪后陆续兴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的崛起历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资源和借鉴。

  叫好又叫座自《大国崛起》在央视二套亮相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在观众间也是好评不断。据记者获悉,有热心的观众专门给剧组打电话,说“看一遍不过瘾”,强烈要求重播12次。而且各路学者专家的反映也很好,此片被称为“在浮躁环境下的一部严肃纪录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展江表示,真正对这部片子感兴趣的“应该全是社会精英阶层”。而观众则纷纷表示确能引发自己的思考。不但开拓了视野,“给自己的世界史补了课,还让人思考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要崛起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本土化和电脑特技虽然这部片子拍的是国外大国的崛起过程,但在拍摄过程中编导组尽量实现了“本土化”。《大国崛起》摄制组执行总编导周艳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国外买这样的片子,但是我们想用中国人自己的视角来看世界,这和直接买别人的片子是不一样的。”拍摄过程中牵涉到的国外历史学术问题,剧组也是靠采访大量国内的历史专家来解决的。

  从《故宫》开始,大型历史纪录片都采用大量的电脑特技来表现历史上发生过的宏大场面。《大国崛起》也不例外。比如在表现不可重现的巨大战争或航海场景就用了大量的电脑动画。比如法国攻占巴士底狱、荷兰的商船队等。

  对此,周艳表示:“像大航海时代那种气势上的东西,你很难用静态的语言去表达。我们希望我们的动画是为内容服务的,不是只追求一个技术的高端。”

  观众比想象中更智慧片子播出后,观众的反馈很热烈,在各大论坛上都可以见之与其相关的讨论。有网友说“怎样崛起是中华民族思考了二十年的问题,《大国崛起》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答,让我能够有更深入的思考。”不过也有给片子的细节挑毛病的,比如不少网友指出“介绍法国思想家的部分比较单调”。周艳对于网友的热议这样表示:“我们发现其实观众比我们想象中更智慧,他们都能够很理性地用一种探讨问题的方式来看待这个片子。更多地呈现历史,在历史当中能够让大家有一些感悟是我们最大的动机。”

  《大国崛起》:姿态与话语

  央视《大国崛起》刚播出。批评性的评论也很快就出来了,很多专业人士对它有不少苛求,也有非常尖锐的批评。这部“暗火”类型的电视纪录片,在我看来,其姿态与话语方式至少值得大大肯定。

  首先,《大国崛起》有一个比较诚恳的姿态。其总导演任学安在接受访问时说,这部历时3年的电视片最初的设想,是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内容的启发。不过,但却不是奉命之作。与传统的、主流的、宣传说教味道浓烈的片子有本质的区别。它能引起学界、媒体乃至网友们的热烈追捧和热议,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中国近30年的稳定发展的世界性变革使得我们具备了谈论这种话题的社会基础。所以不如说,在时代背景之下寻找中国历史发展成因的诚恳心启动了该纪录片,它的切入姿态很好。

  其次,专业层面上,《大国崛起》的话语方式有很大进步。学者麦天枢说,他们撰稿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看看国内需要什么就诉求什么;二是突出人物。所以九个大国的崛起史并不面面俱到,我们看到在英国专题中,主要介绍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与突破,以瓦特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学说。而介绍美国政治制度时,《独立宣言》确立的会议让人印象深刻。德国和日本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及其造成的历史灾难,则证明了“大国崛起”方式的不同,可能将结果殊异。

  关于媒体的说话方式,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的两句话可以附会这个纪录片,一句是说他们的节目《社会能见度》的,其节目力求要“我要让你感到我的分量,我又不能让你生气”;另一句是说凤凰话语方式,“凤凰不是话语空间大,而是它的话语方式有优势,是它的语态吸引人”。《大国崛起》讲了很多普通的外国历史故事,讲了许多国家发展的基本成因,和中学课本上的似乎没有太多超越,但你会觉得它很有技巧,一种新的电视话语方式使它与其他以大众诉求为主的娱乐电视节目决然不同。

  该纪录片最大缺点就是逻辑比较简单,很多时候结论粗暴,材料依附于既定的思维,甚至被批评有精英化的倾向。但“和平崛起”

  等宏大话题本来就是精英话题,它只是借助了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和普及形式。

  50分钟一集的容量也让更多的内容、争议以及理性思索不能被包容其中。不管对《大国崛起》的批评有多少,但值得肯定的是,至少可以让你换个方法心平气和地谈论。□萧三郎

  

  -观众反响

  匿名网友:《大国崛起》关注的侧重点是国家崛起的思路,尤其是思想、文化、教育、科学、制度领域,或者说是“软”的方面。不错,“软”的方面是国家崛起的基础,但是若只有“软”

  没有“硬”,那根本谈不上真正有保障的崛起,也完全谈不上是“大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实力是大国崛起的坚强后盾,是任何大国背后的支撑。对大国而言,经济、社会与国防是要协调发展的,片面认为集中力量解决了经济、社会问题就能天然地克服发展和崛起的障碍的想法未免过于简单化了。

  匿名网友:看了几集,真的很不错,很有深度,很正确,没有像历史课本那样的,但是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刚开始都是外国专家讲,但是后来中国的越来越多,明显的外国专家更客观。

  狂鼠:《大国崛起》并没说一切靠科技,它也说到了文化的重要性,这是经济方面的作品,所以倾向发掘各国的经济特征。

  匿名网友:连中国普通老百姓都会说的话:现在是科技年代,所以,以科学起家的美国成了老大,以技术起家的日本成了老二,其他依次排座。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老孔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还普遍地存在于老百姓的心中,只有转求科学精神,崇尚技术才是强国之路。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刘玮 实习生 康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830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