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镜头背后:徐欢历史叙事的新视野

2013年01月21日17:44  综艺报

  文/胡里

  2012年12月4日、5日,纪录片《china·瓷》在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首播。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央视纪录频道特别节目组制片人徐欢说,做完这部片子,她对中国外销瓷作为全球化商品的属性有了颠覆性的认知,人类攫取财富的欲望推动了文明的进程,同时伴随着开拓、冒险、创新、研发……纪录片的创作“很多题材涉及陌生领域,未知的人和事,对于一名创作者来说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进入纪录频道之前,徐欢曾在央视新闻评论部工作多年,参与过评论部所有栏目的创作和一些节目样态的研发,所以在她看来,应该以多元化的思维创新纪录片的题材和样式,而不应该用一种模式来界定节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徐欢是12集纪录片《故宫[微博]》的总导演之一,她领衔导演的纪录片《故宫100》用100集的篇幅建构了新的影像叙事系统,体现了创作团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解读,让“故宫”题材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

  除了自己执导部分纪录片,徐欢现在的大部分精力用于配合分管频道领导对特别节目组进行运营管理,“我的主要责任是怎样让团队的创作人员发挥最大的潜力,持续而有效地为频道打造精品纪录片。”

  《china·瓷》宏大叙事与精微细节的结合

  两集的《china·瓷》将视点聚焦于中国外销瓷器,展示明清之际中国外销瓷作为全球第一件“全球化商品”的历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西方的政治、经济、艺术、宗教以及社会风尚。该片选取“中国人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视角,勾勒出中国外销瓷叱咤天下的恢弘图景,也给今人颇多的启示。严格说,《china·瓷》不是一个文学意义的片名,它是一幅视觉图景,印有“China”落款的瓷器早已深深印在国人心中,世人的脑海。

  短短两个月内,《china·瓷》制片部门联系了8个国家,由中、英、法、伊朗组成的国际摄制团队,深入到与外销瓷相关的历史现场,以史实为依据,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精微的细节刻划相结合,展现中国人对于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胸怀。

  《china·瓷》的创作思路与徐欢执导的另一部作品《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一脉相承——以中国的眼光,现代的立场解读卢浮宫与紫禁城两大文明符号,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

  《故宫100》 微纪录 深传播

  2012年初,纪录片《故宫100》开播。这部片子以100集的容量、每集6分钟的篇幅,演绎100个空间的故事,引领观众“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为了能准确、全面地展现故宫建筑艺术中的精彩细节,摄制组大胆运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和表现形式,影片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对以后的创作、导演的成长也很有帮助。

  除了在叙事上有不一样的表达,《故宫100》还大量呈现了原来纪录片《故宫》所没有涉猎的内容,比如对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等众多非开放区的展示,对一些传统宫廷建筑工艺进行全方位揭秘,以及对防火、冷库等宫廷生活中必不可少却容易被遗忘的细节的展现。

  徐欢说:“短小精悍及清新活泼的纪录片《故宫100》以年轻观众为主要对象,有利于转化成教育计划,以利于推广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传播理念和教育功能,拓宽观众层面及影响力。”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