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养》晃动镜头玩创新:国外常见

2013年01月31日05:06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小儿难养》海报 《小儿难养》海报

  有了英剧、美剧、韩剧、日剧的“义务教育”,中国观众评鉴电视剧的能力也大大提升了,小宋佳[微博]、陈思成[微博]主演的《小儿难养》正在热播,导演曹盾多机位、手持摄影的拍摄方法,一眼就被“高水平”观众发现。其实,“晃动镜头”是中国电视圈导演在拍摄手法上的“微创新”。此前,《悬崖》、《圣天门口》、《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热播剧已有尝试,这些具有“气质感”的镜头,被称为“主观镜头”。

  家住西安东郊的董女士说:“呀,这两天,简宁、江心(《小儿难养》主角名字)看得我可开心了,他俩说话特别好玩,就跟我们单位的小年轻一样,可逗了。不过,我就不明白,为啥有些镜头一直晃,一开始我以为是穿帮,后来以为电视信号不好,还让老公检查机顶盒。”董女士说,她不懂镜头为啥晃,“不过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也有“懂行”的网友搬出理论反驳:“不懂了吧,这叫镜头语言,是导演在表达他的想法,我反而觉得这是个加分项。”

  记者也追看了几集《小儿难养》,镜头晃动确有其事,比如“女婿”陈思成去丈母娘家吃饭,餐桌上给老婆、小姨子夹菜,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按理说单一机位就能拍完,但曹盾却用了手持摄影机,拍摄几个人推杯换盏的细节,由于摄影机未架设三脚架,镜头也就跟着演员的动作“摇摆”起来。此外,角色之间的谈话,也能随着摇摆。

  导演解读:

  主观镜头,国外常见

  “我也了解到一些网上的评论,画面晃动并非摄影师臂力不够,我就是要求这部分镜头晃动起来。”《小儿难养》导演曹盾昨日解释说,这部分镜头是用手持摄影机拍摄的,是“主镜头”以外表达人物的情绪点,“比如拍摄细部的肢体动作,或者一些表现人物在故事中位置的视角,其实这种‘主观镜头’在外国电视剧拍摄中还蛮常见的,可能中国观众还不习惯吧”。

  该剧女主角小宋佳也做出回应,她透露很多场戏都是两部机器同时拍摄的,“一台主摄影机,另一台5D(摄影设备)全程跟拍,晃动镜头是导演特有的拍摄手法,是导演在镜头美学上的追求。” 本报记者任奕洁

  专业评析:

  多机位拍摄成本翻三四倍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艺谋电影《有话好好说》运用了大量晃动、频切镜头,电影采用这种个性的拍摄手法渐渐多起来,而电视剧采用这种拍摄风格,是这两年才尝试的,为的是给观众们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摄影专业教授雷载兴说:“这要求摄影师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懂得如何捕捉精彩细节,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也要求演员的表演要非常投入、连贯,这打破了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设计套路,对各方面要求更高。”镜头体现出来的拍摄风格大多来自于导演的想法和要求,导演把内心想法传达给摄影指导,摄影指导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建议和调整,商定妥当后再把要求下达给负责技术工作的掌机人员。

  “如果一部电视剧用到这些拍摄手法,那说明还是比较讲究的,和用常规老套路拍出来的一般电视剧不同,这样一集拍下来可能需要一周甚至十天时间,整体拍摄周期长,成本大概会翻三四倍。”因此国内电视剧为了节约成本很少采用这种拍摄手法。对于部分观众表现出头晕这种生理不适,雷载兴教授表示:“这种拍摄风格在国内电视剧中少见,观众从心理、生理层面都还在适应过程中。”

  近两年,美剧获得中国观众关注,除了精彩故事内容做支撑,精良的制作和电影化的风格也是重要加分因素。据雷载兴教授介绍,欧美剧集之所以大量运用此类拍摄手法,是因为其雄厚的资金投入和庞大的市场基础,“这些镜头运用在国外电视剧中很常见,分段落式地在每一集中体现,比如拍摄一些追逐场面需要用肩扛机器去拍,以此让观众获得视觉冲击,但并不是通篇如此。” 实习记者徐扬

(责编: 颜芥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