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虚”火旺 龙套“鬼子”成群

2013年02月12日09:31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骆俊澎

  26岁的“横漂”史中鹏最近突然成了网络红人,原因是他因为扮演日本兵,一天竟然在不同剧组“死”了8次。2012年,他总共参与演出了30多部抗战戏,演了200多次日本兵。表面上看,作为群众演员的这位很受伤,不过背后折射出了一个现象,在缺乏新颖剧本和题材的时候,千篇一律的抗日剧纷纷上马,为的只是一个争夺眼球的过程。

  为啥爱拍抗日题材?

  知名编剧高满堂最近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一年间,横店究竟死了多少“鬼子”?有业内人士曾做过一个夸张的统计,横店影视城[微博]演员公会2012年使用群众演员共计30万,其中60%演过鬼子;全年48个剧组在排演“抗日”,一人最多一天死8次,一部30集电视剧至少拍摄4个月——有人夸张地计算,横店去年“消灭鬼子”接近10亿……而在刚过去的2012年,全国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200多部,其中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型剧。新的一年到来,正在拍摄或已经拍完的抗战剧更是有增无减。

  什么大家都爱拍抗日题材?浙江绿城传媒老总周伟成[微博]告诉记者:“古装剧题材过审受限制,谍战剧不让在黄金档播出,不拍抗战剧还能拍什么?”早报记者采访了即将于2月12日上海电视剧频道播出的《雅典娜女神》制片人叶璇[微博],她则表示抗日剧有市场,观众爱看,投资者一般会拍最容易通过审查的题材。让那些拍武侠、搞玄幻的哥们不得不转行去拍抗日剧,抗日剧“百花齐放”的时代也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抗日剧“三宗罪”

  抗日剧数量如此惊人,但质量却遭到网友吐槽,许多人直指一些剧中的夸张手法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有网友就列举了目前抗日剧的三宗罪,第一宗罪则是抗日剧武侠化,一部《抗日奇侠》横空出世之后,抗战剧开始“武侠化”,在这些作品里,你能看到抗日英雄仿佛李寻欢附体,飞刀敌炮火,秒杀数百人。奇怪的是,这些剧情夸张、超乎逻辑、与历史相去甚远的抗战剧,收视却常常拔得头筹。另一部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抗日武侠剧”《利箭行动》随之面世。剧中,不仅有飞天打斗的场面,甚至出现了比子弹跑得快的奇人,被观众归纳为“凌波微步+小李飞刀”。而《飞虎神鹰》里“元芳”张子健饰演的燕双鹰,总是穿着一件黑风衣神出鬼没出入任何地方,更能飞檐走壁一人干掉对方多名狙击手,让观众惊呼“远超007”、“秒杀未来战警”。

  第二宗罪则是偶像化,去年下半年,多家卫视一口气推出抗日偶像剧,吴奇隆[微博]、周渝民、刘恺威[微博]还有朱雨辰[微博],他们的加盟让战争剧立刻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力捧,观众平均年龄被拉低10岁。在这个偶像化过程中可以看到,《向炮火中前进》的吴奇隆抗日顶着飞机头耍酷,而《冷风暴》 中的朱雨辰更像是在走秀,其衣服都是巴黎时装周的走秀款。

  第三宗罪则是鬼子脸谱化。26岁的“横漂”史中鹏近日成了网络红人,因为“鬼子”演多了,他总结出的经验是“越猥琐越好”。史中鹏说,剧组选演员的时候,会专门挑一些相貌较丑的、看上去有点凶的人来演“鬼子”,所以每次面试时,他只要把背缩起来,眼睛拉长,做出一副凶狠猥琐样,就容易被选上。

  “抗日剧必须要严肃”

  身为制片人,又曾经是演员的叶璇指出,“这种英雄满天飞的剧,更像武侠片”。叶璇表示,个人不太喜欢,对于夸张成分,必须建立在“不出格”的基础上:“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融入一些商业元素,融入爱情戏,还有一些传奇色彩的桥段。不过前提还是要做得严肃,要让大家记住历史。”

  早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讲师徐帆博士,他表示电视剧创作离不了艺术加工,在不违背历史逻辑、不改变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正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所在。“以前的战争题材剧,人物高、大、全是一种单薄的形象,现在要是为了博收视而过度偶像化,单纯地制造帅酷神奇的人物,又走向了另一种单薄。还有与日寇的残酷搏斗更不能简单处理为充满魔幻色彩的武侠传奇,否则是对年轻人的误导。好的战争剧人物理应饱满有质感。对比同样受年轻观众欢迎的战争题材美剧《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人物饱满、故事真实!”徐帆还指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认真创作出尊重历史事件、尊重历史人物的电视剧精品,将中华民族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影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每一个年轻演员、编剧和导演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编: 小甲)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