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上海电视节回眸:在上海看电视

2013年07月12日23:24  综艺报

  文/胡里

  相对于“白玉兰”奖评选,业内对上海电视节的期待、兴趣,或许更多体现在其主体活动的举办上,比如“两大市场”、比如论坛、比如创投,毕竟评奖只是少数人的游戏,专业活动才与大多数电视人息息相关。

  6月14日晚,第19届上海电视节闭幕式暨白玉兰颁奖典礼举行。《赵氏孤儿案》获最佳电视剧金奖,孔笙、李雪凭《温州一家人》获最佳导演,张嘉译凭《浮沉》二次斩获“白玉兰”最佳男演员奖,宋丹丹凭《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拿下“白玉兰”最佳女演员奖。正如此前白玉兰奖电视连续剧评委会主席张黎所言,今年的入围作品“整体质量比较平均,由此引起了评委之间的争论”,最终揭晓的白玉兰奖归属也出乎大家的意料。

  相对于“白玉兰”奖评选,业内对上海电视节的期待、兴趣,或许更多体现在其主体活动的举办上,比如“两大市场”、比如论坛、比如创投,毕竟评奖只是少数人的游戏,专业活动才与大多数电视人息息相关。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电视节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和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市场共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家展商参展。其中,节目市场海外展商比例超过40%,除了新加坡MediaCorp,菲律宾ABS-CBN,英国ITV等国家级电视台,也不乏美国华纳兄弟、德国BetaFilm等国际知名制作公司。除了传统媒体,乐视、优酷土豆、百视通等新媒体也积极参与节目市场,借助上海电视节平台展现自身综合实力。节目市场除了为展商举办立体化的推介会和发布会,还将锦江饭店和新锦江饭店也纳入了市场洽谈板块,通过规范化、国际化、标准化的服务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完善节目市场的销售功能。

  设备市场是广播电视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具有节目与设备互动的特点。今年的设备展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包括SONY、松下、ACE、大洋、安达斯、索贝、新奥特、捷成世纪、傲威等知名企业。与去年一样,今年3D技术、4K技术仍然是设备市场的一大亮点。

  索尼展示了4K视觉新体验,索尼的X-Disc Archive一体化媒资管理系统则专门针对丰富多样的新媒体时代设计,可高效、多方面地对多种不同格式的内容,从采集到归档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大洋带来的Dauric图文包装系统全面实现了三维场景制作、无限层实时播出、自动化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与新闻网、后期网、播出网融合,提供专业高效的图文网络体系。

  索贝展示的新闻通联业务,可满足多个记者站采用不同的编辑制作设备,将分支机构采编的素材、稿件、节目完整高效的回传到中心电视台;索贝大型综艺节目制作解决方案,集多通道收录、素材管理、多机位编辑、后期制作于一体,代表了新一代综艺节目制作系统的发展方向,之前已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得以应用,系统承担了演唱现场11机位+PGM的同步采集和后期制作,同时另行部署6通道用于后台采访机位录制,所有录制素材可直接入后期制作库进入制作环节。

  在论坛设置方面,今年电视节对行业热点的及时反映有所增强,高峰论坛聚焦“转型”这一课题,探讨产业融合下的媒体新发展。专业论坛关注媒体的跨界发展,比如“当电视遇到游戏”“当演播室遇上舞台”。今年新媒体的话题继续发酵,“‘网台联动’的进化之路”、“云时代的版权革命”等等专业论坛人气旺盛。当然,话题最集中的依然是影视剧,围绕故事与人物如何叙述的编剧论坛、谈“古”论“今”的2013大剧年论坛,有关一座城市的“一分钟影像论坛”,都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参与。

  2013年是模式节目的井喷年,共有30多档模式节目登录中国荧屏。有鉴于此,《综艺报》与上海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了上海电视节的专业论坛“节目模式引进与原创高层对话”。论坛汇聚了当下国内顶尖的节目制作人,共同探讨节目模式的发展现状、节目模式生产制作的执行技巧、中国节目模式的自主研发等热门话题,为中国电视业的发展提供新启示与新思路。

  古装剧、现代剧最热

  上海电视节影视节目市场一直被视作国产电视剧的风向标,本届电视节首次取消了开幕式及红毯,来参加活动的剧组也比往年少了很多,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展台有演员助阵,且以新人居多。

  就参展剧目的类型而言,历史、武侠、宫廷、神话等古装剧题材依然盛行,古装剧成为了不少公司主打的重头戏。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22条新规”,规定所有卫视黄金时段每月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原则上两部古装剧不能接档播出。这势必会让电视台在采购播出古装剧时更加谨慎,未来对精品剧目的需求会更加旺盛。

  参展的现实题材剧中,除了常见的反映婆媳矛盾、事业奋斗、育儿话题的都市剧,也有《心战101》这样的青春军旅偶像剧,以及聚焦85后群体的电视剧版《失恋33天》。尚世影业下半年将推出《小爸爸》《杜拉拉之似水年华》《我家的春秋冬夏》《生活永远沸腾》等多部新剧集,新丽传媒即将推出《我的父亲母亲的婚姻》《相爱十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剧,这些剧目都吸引了不少买家关注。

  “今年节目市场参展剧目整体偏重于现实题材,这种转型也反映出一个信号,目前影视剧艺术家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转变,希望未来他们能够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作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电影节目交易中心总经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裁助理马润生表示。

  6月11日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开幕当天,华策影视举办了第二届“华策日·大剧汇”主题活动,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公布了当天主推的9个电视剧系列,2013年,华策影视计划制作各类题材布局的电视剧20部,引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剧集200集以上,不少新剧将在下半年在荧屏与观众见面,比如古装武侠剧《天龙八部》,古装创意歌剧《新洛神》。赵依芳表示,观众在变化、播出方式在变化、创作生产方式在变化,制作公司就需要在题材、制作、投资、营销、合作等方面不断求新求变,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创作要壮心不已,这样才能适应和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

  6月11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携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TVBC)举办《On Call 36小时II》新剧发布会,主演吴启华、马国明、杨怡、黄智雯亲临现场为新剧造势。借上海电视节东风,翡翠东方TVBC还将在7月-9月与国内网络视频合作伙伴优酷土豆联手推出“看TVB剧,娱乐一夏”暑期主题剧场活动。

  纪录片的新故事

  去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颁奖首次将纪录片单元分离出来,今年白玉兰国际纪录片颁奖典礼依然率先举办,奖项共设有4个竞赛单元,分别是社会类纪录片、历史传记类纪录片、自然类纪录片和亚洲纪录片,一共有24部作品入围,数量比去年增加了8部。最后,有6部纪录片斩获白玉兰大奖。

  6月13日颁奖典礼现场,除了这6项大奖闪耀现场外,另有5份MIDA导演计划提案脱颖而出。另外,评委会还特设了三个特别提名奖。2013MIDA导演计划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提案征集,以“时间的力量”为主题,聚焦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命运的改变、文化的更新、社会的发展,截至今年3月31日,共收到361份创意提案。6月12日,《变奏》《长江边的女人们》《山坳里的三代女性》等15个入围项目、17位导演进行现场阐述,并接受评委的提问指点。MIDA导演计划的前身是“真实中国·导演计划”,是上海纪实频道于2006年推出的一项支持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长期发展计划。

  在6月11日举办的纪录片大师班上,法国“纪录片之光”(Sunny Side of the Docs)主席伊夫·让诺(Yves Jeanneau)表示,纪录片行业非常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全新的讲故事和拍故事的方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纪录片产业刚刚起步,有无数个故事等待着被挖掘和讲述,也因此他对中国纪录片产业的未来充满乐观。

  在本届电视节国际影视节目市场,中央电视台带来了一系列纪录大片:《京剧》《瓷路》《敦煌伎乐天》《电影眼看中国》彰显历史文化气息,《丹顶鹤》《熊猫淘淘》带来野生动物的活力,《魅力印度尼西亚》《魅力希腊》《发现肯尼亚》展示异域风情……“这次我们推出了将近100部,大约4000部/集的作品,主要是四大类:电视剧、引进片、纪录片、动画片。不仅引进了很多海外项目,也达成了很多国际合拍协议。”马润生表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本届电视节达成签约和意向共计100万美元。

  中国动画的国际梦

  上海电视节亚洲动画创投会今年是第六次举办。

  本届亚洲动画创投会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地区的200多部样片和创意文案,作品风格和类型更趋多元化。从整体来看,参赛作品超过80%都配有制作精良的样片,一些作品的制作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准。最终评选出了16部优秀作品、3部学生获奖作品,以及10部入围作品的名单。

  在6月12日举办的“亚洲动画创投会项目陈述”上,《汉字岛》等10部入围作品代表人进行了现场陈述,这些作品大多面向学龄前儿童,《汉字岛》中琅琅上口的汉字儿歌让人印象深刻。也有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创作团队已经解散,让评委们深感惋惜,这也反映了原创动画对投资者的真实需求。此次惟一一部面向18到30岁年轻女性的微动画《茉莉日记》开辟了非低幼女性动画市场,这部以新媒体为平台的微动画每集片长仅一分钟,不受电视平台和播出档期、受众年龄限制,对特定受众的投放更加精准直接。

  今年亚洲动画创投会增加了新媒体买家。在入围的10部作品中,绍兴大相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的《妙先生》获得“最佳创意奖”,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的《努努和露露》获得“最具市场投资潜力奖”。

  中国动画如何实现它的国际梦?在6月13日下午举办的亚洲动画创投会论坛“国际动画市场的中国梦”上,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贡建英表示,中国动画的国际化语言,不只是形式上的,更重要是内容上的,要更加注重前期的策划、创意,在编剧环节舍得投入。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认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要有一部或几部影响全球的动画大片,这需要一个时代,创作团队应该长片和动画艺术短片“两手抓”,世界各个舞台上都有动画短片的声音,恰恰中国比较少,学生短片、专业团队更需要走向世界;其次要注重新媒体给动漫带来的影响,尤其在移动互联网上,动画艺术将有巨大的价值空间,“世界文化正在走向融合,新媒体是一个虚拟社会,将动画艺术与中国文化结合,这种元素容易被西方世界所接纳。”

  在漫画与动画的结合上,台湾《卡通王》杂志总编辑朱鸿琦提出了“一心双管三方四好”的建议:一心,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双管,漫画与动画双管齐下将会产生更大的市场,四连环漫画投资小,题材多元,剧情成熟,已经具备了读者的市场,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三方指消费者、制造者、政府三个方面,目前中国最大的消费对象是儿童,随着儿童年纪增长,国内没有满足他们喜好的动漫作品,就开始通过网络观看外国作品,日本动漫虽然以青少年为对象,却能向上跨到上班族,这一点值得借鉴;政府的协助包括两大重点,一是智慧财产权的保护,二是分级制度的建立,读者会长大,作者也会变老,如果有完善的分级制度,一般级、保护级、辅导级、限制级等等,作者就能根据他的成长创作出不同时期的作品。前面都完善了,就能达到四好——市场好、创作好、营运好、发展好。“动漫发展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给他们完善的发展空间,就能创造出国际级的动漫作品,就有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

  ·广电领军人物聚首上海 共谋产业融合下的媒体新发展

  ·节目模式论坛举行 “模式年”引发电视创意新思考

  ·专访导演张黎:期待大型历史剧、年代戏出现

  ·专访伊夫·让诺:优秀纪录片要“双腿并行”

  ·对话上海台长、SMG总裁裘新:构建新生态 做强电视产业

  ·电视剧市场需提高准入门槛 要少些雷剧 多些情怀

  ·媒体转型本质是“丰富”而非“替代” 网台合作将纵深发展

  ·当演播室遇上舞台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