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说《大丈夫》:人人身边都有老少恋

2014年03月05日16:19  解放日报-申江服务导报

  《大丈夫》热播后,上海收视率一度破7,不仅逼近古装大戏《甄嬛传》创下的纪录,也刷新了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沪上的成绩。编剧李潇[微博]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坚信这不是偶然。

  李潇这个名字并不如雷贯耳,但她编剧的一系列家庭剧确实耳熟能详,比如《当婆婆遇上妈》、《大女当嫁》、《人到中年》。她把早前的成绩比作旗袍,“以前的我是个裁缝,人家想要一件旗袍我就去做,透支得厉害。而我擅长的,其实是羊绒大衣。”

  《大丈夫》就是她口中的羊绒大衣。光是写剧本,李潇就花了将近一年,战线拉得很长。“打根子上我就喜欢这个题材,创作自由度也很大,相当有创作冲动。”

  编剧是“精分女”

  浪漫戏份全靠个人想象

  网友常常会将那些有着精神分裂属性的女子戏谑地称为“精分女”。她们会瞬间又哭又笑呈疯癫状,也会瞬间被一盆凉水泼得毫无斗志,兴致索然。编剧李潇在某种程度上,就很 “精分”。

  “80后”,双鱼座,李潇的性格在无形中被这两个标签左右。“虽然没研究过星座,但情感比较细腻,很敏感。”

  在李潇看来,演员穿着吊带裙在大冬天演夏天的戏,还必须坚信“我现在就是很热”,这叫做“信念感”。移接到编剧身上,就得靠十足的想象力了。“戏还没开演,导演还没把场景布置出来时,自己脑子里就要先勾勒出整个画面,包括场景、演员走位,谁走到哪说什么话,脑子里都要过一遍。”

  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幻想一些没有发生的,或者是即将发生的事。这对一位编剧来说,实在是值得拥有的潜在技能。但这不意味着要把自己生活也搞得“七荤八素”:“碰到生日、情人节什么的,任何桥段都不如戏里浪漫,索性就不搞了。”很多编剧跟她一样,喜欢把更多情感注入戏里。“留着最浪漫的,写戏时豁开了用!”

  还记得《大丈夫》中,时而浴袍裹身低胸抛媚眼,时而烈焰红唇卧床扮猫女的李小冉[微博]吗?别忘了,她“色诱”王志文单膝跪地主动求婚的戏码,可都是被李潇“精分”出来的呢!

  “翁婿斗”隐藏操盘手

  编剧也开“夫妻店”

  “谈到这个剧,我在说我的时候,其实是在说我们俩。”李潇口中的我们俩,就是她和丈夫的双剑合璧:在《大丈夫》的编剧一栏,除了李潇的名字外,还有于淼[微博],他正是李潇的丈夫,《大丈夫》的另一位编剧。

  学金融出身的于淼,还做过电台主持人。做编剧,是半路被妻子拽进来“误上贼船”的。很多年前,俩人第一次合作了个抗战传奇剧。“演员配置、出来效果都不太好,当时特别不满意。后来就各写各的了。”于淼还写过抗战剧《火线三兄弟》,甚至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直到《大丈夫》,李潇说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做出了一部能称之为作品的合作”。

  2008年开始编剧的于淼,身上的光芒自然不及中戏毕业、科班出身的李潇。“我2003年就开始创作,工作年头比他长,经验判断比他强!大体结构按我的意思来的多。”但《大丈夫》最精彩的“翁婿斗”部分,着实是于淼的功劳更大一些。王志文扮演的欧阳剑,说的话做的选择,都要从男性视角出发。“我作为一个女编剧,驾驭得了细腻的情感,却未必知道男人到底怎么想。写出来往往南辕北辙不接地气。”顺理成章地,于淼就成了欧阳剑的幕后操盘手。

  都市情感剧,归根到底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李潇惊喜地发现,恰好有一个如此默契合作的异性搭档,把视角展开得更丰富。何乐而不为?

  “老少恋”是常态

  身边几乎都有那么一对

  《大丈夫》里不仅有差20岁的“老少恋”和岁数几乎无差的“翁婿斗”,还有老头子二婚老婆的亲姐姐,来“抢”老头与前妻所生女儿的男朋友……如此复杂的人物设定,稍微往前走一点就犯恶心,往后缩一步,又碰触不到锋利的刀口。这个“80后”的年轻“小”编剧,凭什么胆子那么大?!

  在2012年初的一次策划会上,李潇和公司老板、策划人、制片人等五六人一起,和往常一样聊着新项目。聊着聊着说开了,一堆人家长里短开始了八卦。大伙儿发现,基本上在座的每个人,身边至少都有那么一个朋友,正在经历或经历过“老少恋”、“姐弟恋”。他们不像90年代的人那样藏着掖着自己的情感,而是光明正大地公布,就有了很多素材。“我们觉得这种社会现象越来越普遍了,值得做做。”

  李潇自己就经历着“老少恋”的小幸福。尽管李潇说丈夫只比她大了不到一岁,但在她的界定里,1981年出生的自己,心理年龄只有13岁,丈夫则有40多。“这是做心理年龄测评算出来的。”

  家庭生活中,情商超高的丈夫总会忍让着李潇。“天秤座的人脾气特别好。他永远都不会被我点着,一直在那儿,像老牛拉车子一样,有韧劲地不停往前走。就算我那么容易动怒发火的人,在他面前早被熄灭了。”

  知道了吧,就算编剧“精分”了些,但光靠想象力是想不出来的。实际生活,大抵如此。

  你可能不知道的编剧用心

  #经典台词如何写就?

  大概40%的台词是靠李潇和于淼“头脑风暴”出来的,尤其是一对一的交锋戏,比如欧阳剑和顾大海、顾晓珺和余茉莉的对垒。这对夫妻编剧的创作模式是:设定一个场景,俩人进行角色扮演,你一句我一句即兴发挥,同时用录音笔记录,整理出实录后再反复斟酌,尽量避免“水词”。李潇说,只有自己说出来舒服才能定稿,否则演员念出来肯定蹩脚。而那些大段大段需要聚集很强情感的戏份,比如王志文求婚那场,更要在纸上反反复复写了删,删了写。

  #“双恋并存”有何用意?

  《大丈夫》算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着重关注老夫少妻话题的电视剧。编剧有一点担心观众会接受不了“老少恋”,尤其当家庭剧的主流观众是四五十岁年纪大一点的女性时,怕她们有抵触心理。所以才会在“老少恋”的同时再做一条“姐弟恋”的线索,想在性别上做到一种平衡,同时包裹上一层轻喜剧的外衣,让人们在茶余饭后看一些轻松的东西,而不希望观众解读为所谓的男权思想。

  #争议太大倍感压力?

  真正好的话题剧,就是要做到让正反双方激烈地去辩论。意见一边倒,全是同意或全是不同意的话题剧,就属于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或者说是非黑即白的问题,那就没劲了。话题剧的东西,是处在灰色地带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编: 夏小末)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