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拍不好偶像剧:是我们的流行文化落后

2014年06月13日03:39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来自星星的你

  偶像剧,一个风光大好商机无限的剧种,然而韩国同行的风光和内地市场的不景气却是长期无法逆转的现实。昨天,一场《敢问路在何方——从偶像剧探究电视剧制播营销新思路》的论坛在上海电视节引起业内极大关注。《来自星星的你》韩国导演张太侑、台湾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赖聪笔、《爱情公寓》导演兼制作总监韦正、前韩国CJ E&M中国区代表、韩国制片人金翰九、浙江卫视管理中心总编室主任冯微微等代表不同地区从业者,争论如何生产好看的“偶像剧”。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争议来自各方对“偶像剧”概念的不同认知。韩方表示,在韩国根本没有“偶像剧”这个概念,好的故事搭配好的演员,是唯一的制作方向;而国内的从业者依旧存在着偶像剧究竟是该消费明星还是生产明星的困惑。好在,中国同行至少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就算我们照搬了“星你”的台词、服装、场景,换中国演员来演,这个剧也一定不行。“韩国的偶像剧和台湾的偶像剧,是基于他们本土的流行文化,而我们在策划的时候,要分清楚,哪些东西是内地的制作团队可以学习的,哪些东西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特色”。

  韩国导演澄清:

  《来自星星的你》严格意义上应叫“叙事剧”

  “偶像剧化”是国产剧制作的一个非常明显趋势。明确偶像剧这个定义或可揭示传统偶像剧生存困境以及国产剧观众满意度差强人意的原因。没想到,在这个定义上,内地、台湾及韩国的从业者理解非常不同。

  《来自星星的你》导演张太侑首先澄清,韩国没有“偶像剧”这个概念的描述。“这种词也就是在我们业内才使用,观众们都不会知道。”在他看来,明星的爱情故事都是“偶像剧”,只不过40岁有40岁的爱情,20岁有20岁的爱情故事,就看故事情节,看谁更适合来演。“我觉得分为偶像剧什么的,都没有什么意义。即使他现在是一个新人,他也可以成为一个偶像;即使有偶像,那个片子也不一定成功。”他认为《来自星星的你》严格意义上应叫“叙事剧”,“韩国最近一年开始流行用超现实元素包装的叙事剧。过去只是一个富二代和穷女孩的爱情故事,人们都已经看腻,就想添加一些新元素”。

  台湾偶像剧衰落的前车之鉴:

  人才流失方向迷失

  台湾偶像剧曾经在内地的影响力远超韩、日,但是从《我可能不会爱你》之后,几乎再无台湾制作偶像剧在内地走红。谈到台湾偶像剧迅速衰落的前车之鉴, 台湾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赖聪笔归结为内地市场的“磁吸效应”: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内地的巨大市场将台湾好的导演、演员、编剧都拉拢过来,“毕竟在这边可以拿到的酬劳比在台湾多5倍”;另一方面过分依赖内地市场的引进,在制作上自我束缚,“我们一直在反思——如果做的剧在台湾的收视率都不好,内地的电视台怎么会引进?未来台湾偶像剧要走的方向是不要在乎内地的市场,就照台湾自己的尺度去拍,自我修剪,反而不好。”

  内地偶像剧不吃香:

  是我们的流行文化落后了

  内地偶像剧式微,主要原因是在市场上“不吃香”,制作方不敢拍,挣不到钱。从电视台购片方角度是如何看待国产偶像剧的问题呢?浙江卫视管理中心总编室主任冯微微说,偶像剧从剧种来说相对小众,原来偶像剧的定义和今天偶像剧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现实题材的一种,而电视台下单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好看。《辣妈正传》、《大丈夫》、《步步惊情》等剧首先是故事好,然后是制作班底好,演员阵容强,宣传到位。她说,目前供需双方的一个矛盾是,生产者还在产出狭义的偶像剧,而电视台想买的是广义的偶像剧。

  成功打造了国产《爱情公寓》系列的韦正指出, 如果今天内地请来韩国的团队,所有的服装跟《来自星星的你》一样,我们仍然拍不出《来自星星的你》,“因为那不是我们的东西”。他说,偶像剧代表的是流行文化,“韩国、台湾、日本的文化圈,相比内地的文化圈处于强势地位,中国的偶像剧要卖到韩国去不可能,人家不要看。我们需要反思,不应该归结到服装师不好、导演不好、编剧不好。不!这是我们的流行文化落后了。”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