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刮起的超级旋风,让不少观众觉得“大结局一播完,自己也失恋了”。在讲求参与感、共时感的当下,一部有广大读者基础的网络小说,天然具有“吸粉”的能力。但几部网络小说搅热了市场,就意味着影视改编的新潮流吗?
近日《何以笙箫默》电视剧的热映,再次引发人们对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关注,翻查2015年即将上档的影视剧,《花千骨》、《盗墓笔记》、《芈月传》等在网络小说圈内传为经典的作品也赫然在列。于是,不少人大呼:网络小说这是要一统影视江湖了!
对这种说法,笔者是不以为然的。
首先,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即从2014年开始在互联网圈内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儿———IP(in-tellectual property)———也就是知识产权。它可以延伸为指代具有商业价值的任何文化产品。
以《何以笙箫默》为例,这部作品从2003年起在网上连载,2005年出版,之后三次再版,已经长销百万余册,网络点击也早已破千万。网络上炙热的关注度和夯实的读者基础,使它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IP。它在影视剧上获得的成功,实际是“IP模式”的又一次典型性成功案例。说得更直接一点,即利用这部小说本身的人气和读者黏度,获取延伸后的文化产业链上衍生的经济价值。
但,这类“大IP”的成功又能复制几次呢?
以《何以笙箫默》最初开始连载的网站晋江文学城为例,该网站目前拥有在线作品65万余部,已经成功签约影视改编合约的达上百部,但目前成功上映、且反响热烈的,也不过寥寥两三部。
进一步说,目前许多网络小说能改编上映、引发关注,也是得益于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爱奇艺、乐视、优酷等视频网站自制剧不受审查限制,题材可以更加多元化、新奇化,与网络小说的许多特质贴合,因此发展成了大量“出货”的局面。
但从2014年开始,国家文化部门对网络文学的监管加严,对网络视频审查也是越抓越紧。目前网络剧井喷的现象极有可能在2015年就被直接腰斩。各家疯抢“大IP”的趋势只会渐趋平缓,数量会回归到市场和管控的双重格局之下,改编费用也会渐趋稳定。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据笔者了解,类似《何以笙箫默》、《花千骨》这些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合约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签订完毕,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才终于搬上荧屏。这也充分说明,各家影视公司对这些“大IP”的消化过程并不如想象中的顺畅,甚至可以说,是有不少问题存在的。
许多网络小说毕竟不是成熟的剧本,剧情、人物都有可能比较单薄,需要后期大量的改编工作才能变成具有成功潜质的影视作品。而对于依赖“IP模式”的改编作品来说,一旦改编得不符合作品原来粉丝的预期想象,本来想让粉丝们“移情”,结果却成了毁灭粉丝梦想的罪魁祸首,以至于播出后反响远远不如影视公司预期。这类失败作品也是数不胜数。
因此,单凭少数几部“大IP”改编影视剧的成功,就预期网络小说从此要出人头地、一统天下,是极为虚浮的。只能说,网络小说依托“IP模式”,在整个新媒体产业链上,开始逐渐占据一席之地,且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真正有质量的文学作品,都将收获自己应有的IP价值。
而对于影视公司等文化开发商而言,盲目迷信“IP模式”,大量复制雷同题材的粗糙的影视作品,只会让自己尝到苦果。以笔者一位业内友人的话来说:“我们要做IP的繁衍者,而非IP的消耗者。”
□苏无衣(网络作家、资深网络文学编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