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主妇》剧照
《疯狂主妇》剧照
摘得十年来北美收视率之冠的《疯狂主妇》今晚将在央视八套开播。该剧全球发行商总裁曾自信地宣称:“一部好的电视剧是没有国界的”。真的没有国界吗?也许在发行商眼里,购买放映权的金钱不必有国别之分,但是从文化分析的角度看,《疯狂主妇》中的剧情、主题和人物形象都属于道地的美国中产阶级文化。
剧情后现代主义艺术拼贴
现代主义阶段的美国影视剧制作严格遵循类型剧的划分规则,即便是性质非常接近的惊险剧与惊悚剧,言情剧与温情剧,也都各归其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进入后工业时代,文化艺术方面也相应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特征之一就是在创作中使用即兴化的拼贴手法,把不同文化来源的现成艺术品混在一起,构成奇特的拼贴景观。从剧情上看,《疯狂主妇》就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大拼贴之作。
在该片不足半分钟的片头中,次第叠加了7幅时代不同、国别各异、体裁也不尽一致的画作。原本毫不相干的7幅画作经过动漫技术加工后巧妙地连缀叠加,形象化地说明了古往今来女性角色在家庭中的功能演变。
进入剧情之后可以发现,《疯狂主妇》的剧情调配是一剂大胆的虎狼药方。在情节类型上融合了情景轻喜剧、言情剧、侦探剧和惊悚剧等多种形式。剧情的引子采用悬疑剧常用的自杀者倒叙,先给全剧罩上一层神秘面纱。接着,在破解陈年凶案的情节主线之外,又插花般地交织叙述另外5个主妇的家庭故事,从而把美国主流社会中的种种灰色现象连贯其中。婚姻中的夫妻冷战、外遇出轨、身体背叛、道德欺瞒甚至暴力威胁,都一一得以展现。分支情节中还隐约涉及到一些更为出位的社会问题,比如情欲方面的虐恋和同性恋,人格方面的勒索讹诈以及精神意志上的毒品依赖和抑郁症的普遍流行等等。不同风格的艺术元素奇特地混合在一起,构成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特有的拼贴风格。
主题反讽中产阶级价值观
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一度是“美国梦”的主要内容,富足的经济、优越的地位、体面的生活和高雅的品位几乎成了人生幸福的代名词,占美国人口总量80%的中产阶级所奉行的保守主义价值观成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自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运动以后,对于中产阶级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反思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1967年揭穿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毕业生》,1979年讲述中产阶级离婚大战的《克莱默夫妇》,1997年剖析中产阶级冷漠心理的《冰风暴》和2000年表现中产阶级中年危机和精神绝望的《美国丽人》,都把居于美国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作为反思和批评的对象。稍有不同的是,《疯狂主妇》在批评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时候,把焦点集中于被美国传统价值观牢牢束缚住的中产阶级主妇们身上,通过表现她们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不失幽默地调侃了正遭遇信任危机和空洞化的正统价值观。
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以家庭为核心,以公平正义、诚实善良为底线,以友好助人、安宁和谐为美德。但是在《疯狂主妇》中的5个家庭中,上述观念一一遭到反讽的解构。高尚社区中的主妇们表面上亲热,私下里却为琐屑家务明争暗斗。人们在偶然犯错之后不仅想不到道歉和改正,反而接着犯下更大的错误去掩盖前一个错误。自杀的主妇玛丽通过杀人来保住家庭的形式完整;发现儿子飙车撞人的母亲为了销毁证据不惜把新跑车故意丢到贫民区;担心丈夫有外遇的妻子暗地里阻止丈夫职务升迁。正如该剧宣传语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肮脏的小秘密,”揭露每个人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实就是在嘲讽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虚伪和无力。
人物符号化对号入座
在美国时尚的风向标上,电影中的形象造型一贯位于电视剧之前,但是《疯狂主妇》中的人物着装和发型却着实惹眼抢镜,而且自始至终保持了高度一致的符号化风格。
单身主妇苏珊总是身着T恤或者宽松毛衣,恰如其性格直率而单纯。美艳主妇加布里埃尔代表中产家庭中不肯遵守忠诚誓言的偷欢者,天天穿惹火吊带装,连运动服都露脐。矛盾主妇丽纳特眷恋职场,干练的衬衫长裤似乎在追怀那个长袖善舞的强人自我。至于最为典型的完美主妇布丽,任何时候都发丝整齐,套装平整。然而服饰越是优雅,妆容越是精致,微笑越是标准,她的虚伪感就越发让家人不堪忍受。
为了给观众一份明晰简易的人物性格说明,《疯狂主妇》用风格固定的符号化造型给主妇们一一贴上鲜明标签。一方面能够帮助观众轻松理解头绪众多的剧情,另一方面也让观看过程本身充满了愉悦。
《疯狂主妇》也许会赢得已进入小康社会的许多殷实之家的共鸣,或引起向往富裕生活人们的关注。可是,在生活与文化的差异前,大多数中国观众也许会有种距离感。聂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