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逼格高 侦探迷影迷文学迷拜服

2014年03月13日07:10  信息时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真探》

  在国内电视界还在围绕“看肥皂剧催生脑残”、“中国能否拍出《来自星星的你》”等话题展开争论的当下,欧美评论界已开始流行这样的论断:电影已经放弃了长期保持的先锋地位,当下电视的创造力已经超越电影。如果你对这个观点表示难以想象,那么有必要去看一看有线电视台HBO在今年推出的热剧《真探》。

  8集迷你剧《真探》于1月9日在美国首播,大结局刚刚于美国时间3月9日晚(北京时间本周一)上演,这部节奏缓慢的侦探剧一开始因两位大明星的出演而受到关注:新科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与实力派演员伍迪·哈里森在剧中联手破案。

  但剧集的火爆并不仅仅因为明星效应,《真探》在多方面将人们对电视剧的认识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迅速聚敛一批忠实观众,一边笑其“高贵冷艳(高冷)”、“逼格爆表”,一边对它“顶礼膜拜”,连向来爱追剧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对它赞不绝口。首季大结局吸引352万人收看,因为点播人数太多,还导致HBO的直播网站服务器一度瘫痪,剧集在IMDB上的网友评分是9.5分,豆瓣网友评分为9.2分,“开年第一神剧”当之无愧。

  专题策划/撰文 黄文浩

  侦探剧迷在看:终于有剧集好好地讲破案

  《真探》在年初开播时,正值英剧《神探夏洛克》爆红之际,当时就有人指出,在《真探》面前,《神探夏洛克》这种被粉丝和编剧“玩坏了”的剧集,已经完全配不上“侦探剧”的名字,一度还因此引发粉丝骂战。不过平心而论,两部剧集的诉求点并不相同,放在一起比较的确有失偏颇。

  《真探》的首季用8集的长度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案件调查,故事从主角拉斯特(Rust)和马丁(Martin)在1995年接手一桩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仪式杀人事件展开,直到2012年两人重逢,记忆细节与新的线索层层交织,让他们再度深陷黑暗的泥沼,事件跨度长达17年之久。

  相对于《神探夏洛克》等剧的快节奏,这出剧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慢!而且一季一案的形式也与老牌的《CSI》、《犯罪心理》乃至近期的《汉尼拔》等剧“一集一案”的形式有很大区别,这意味着剧集将有更从容的时间,全面展示侦破一个案件所需要注意到的方方面面,同时包括期间走过的种种弯路和误区。

  剧集也跳脱了同类破案剧所依赖的现代侦破元素,观众所熟悉的那些从指纹排查找到犯罪心理分析等高端洋气的“新概念”都将被抛开,回归到相对原始的档案分析、走访相关人物寻求蛛丝马迹的路线上来。

  在破案过程中,剧集也展现出两位主角生活经历的方方面面,在人物方面采用的当下侦探剧最常见的双主角模式,马修·麦康纳所饰演的拉斯特被打造成了一个游离在正邪边缘的角色,他曾经当过毒品案卧底,大脑因此受到药物影响,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他处在主导地位;而伍迪·哈里森所饰演的马丁,则担当“正常人”的角色设置,两人之间的磨合、破裂、重聚,对案件侦破也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与大多数边写边拍的美式破案剧不同,《真探》在拍摄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框架,这就意味着在每一集出现的细节元素、两个主角各自的所见所闻都可能是编剧埋下的伏笔。

  实际上,周一播出的大结局也印证了这种创作模式的高超之处,让剧迷有了反复观看咀嚼的动力。

  电影迷在看:这明明就是一出8小时电影

  以往人们在赞美一出电视剧制作精良的时候,常常会评价其“具有电影般的质感”,这话让《真探》的主创听到可不一定开心,因为这出剧本身就是按照“电影规格”打造,也难怪会有网友评价:“摄影技术、镜头剪辑、哲学观念、叙事手法、人物表演、故事背景,无论哪一方面,《真探》这部剧集都做到了堪称完美,是的,这不是电视剧,这是一部时长八个小时的电影。”

  《真探》在编排上具有典型的三幕式结构,前三集徐徐铺垫,接着三集点燃矛盾,最后两集揭开真相,同时以两条并行的时间线与主角的双重视角,打破了叙事的单一性。类似的叙事结构在电影中不算创新,但放到电视剧制作上,就对剧集的整体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叙事方面,也体现在画面风格和氛围的营造上。

  《真探》的摄影让不少影迷都感到惊艳,剧集本身也是跟传统电影一样采用35毫米胶片拍摄。画面着重营造美国南部偏僻地区的潮湿与荒凉,从发现女尸的犯罪现场、被焚毁的教堂、密林中的制毒窝点,到拉斯特的房间和贮放证物的仓库,剧集的每个场景都堪称精心打造。场景设计师从古代艺术、巫毒文化中得到很多灵感,充满诗意的构图中带有一种未知的恐怖感,将人带入到窒息至无法言表的压抑氛围中。

  另一个吸引电影迷的元素则是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的表演,麦康纳刚刚凭《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真探》则是他参演的首部电视剧。与在《达拉斯》中骨瘦如柴的造型相比,《真探》中的他身形有所恢复,但是骨子里散发出的颓废气质却和整部剧的风格融为一体,堪称剧集的主心骨。

  伍迪·哈里森的角色虽然不如麦康纳出彩,但同样对演技有极高要求。马丁在工作上依赖拉斯特,同时他也是拉斯特的靠山,与拉斯特相比,马丁在破案之外有着个人生活,有着更为外露的情感。有趣的是,据剧组人员透露,两人在表演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方法派的麦康纳在片场全程保持高度集中的入戏状态,而哈里森只要一听到喊“Cut”就能很快回复自己,“入戏-出戏-入戏”毫不费力。评论则认为,这两位演员都已经锁定今年艾美奖迷你剧类最佳男主角提名。

  文学迷也在看:神秘氛围与虚无主义哲学

  尽管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不在少数,但是像《真探》这样从骨子里呈现出强烈文学性的作品却不多见。要看透《真探》案件的背景,还必须了解罗伯特·W·钱伯斯的《黄衣之王》,这部出版于1895年的短篇小说集正是打破剧中阴暗谜团的关键元素,同时也为剧集提供了大量视觉意象的灵感来源。

  《黄衣之王》被认为是志怪小说中最诡异、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影响了诸多后世作者,小说中充满了有关“宇宙真相”的种种恐怖颓废、令人费解的启示。充满神秘色彩的“黄衣之王”在拉斯特调查被某种宗教仪式杀害的年轻妓女朵拉·朗时被提出,受害者在日记中写道:“我闭上双眼,看到‘黄衣之王’在林中穿行,王的孩子被选中,他们成为了王的天使。”

  不止到最后都没有现身的“黄衣之王”,螺旋符文、魔鬼崇拜仪式这些志怪小说中常见的元素,也都成为了揭开案件谜团的关键,加上拉斯特在不时出现的超现实幻觉(如在被烧毁的教堂外,他看到成群的鸟儿在空中变换出螺旋状符文),同时也为剧集带来了强烈的恐怖与神秘气氛。

  在一篇《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编剧尼克·皮佐拉托就透露了自己对存在主义恐怖与他热爱的作家的迷恋,“他们(指作家们)虚构出的这种绝望宇宙的场景,同许多虚无主义与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一样,但更富有诗意,艺术性与视觉性。对我们来说,能够正视潜在的真实深渊是很重要的”。

  除了案件本身中所具备的志怪文学元素,剧集在人物塑造上还带有强烈虚无主义哲学风格,拉斯特时常对他的搭档宣扬他悲观的虚无主义人生理念,“你和你自己,以及这整个荒诞的逢场作戏,都只不过是对假设和愚蠢的盲目迷恋,这一切都是可以放下的。一旦放下,你就会意识到之前对其紧紧的依赖是多么的不必要”,又或者“我认为人类的意识,是进化中一个可悲的错误。我们对自己认知得太多,自然从自身中抽离出一部分又化为自然。从自然法则上来说,我们是不该存在生物”……这些对于“人性实质上是一种错乱”的长篇大论的描述,都让不少观众觉得“不明觉厉”,甚至有观众专门开帖收藏“拉斯特哲学语录”。

  但拉斯特这个角色并没有被定性为纯粹的虚无主义者,一直到本周播出的大结局最后,观众通过拉斯特的台词看到了他在与黑暗抗争多年后,在绝望中找到了光明的力量,一番关于“黑暗与光明”的论述,让观众表示“直接看哭了”。

  链接 管你再“高冷”,照样遭恶搞

  虽然《真探》的黑暗氛围足以将所有人压得透不过气来,不过还是有观众在剧集中活生生找出了“萌点”,拉斯特和马丁如此硬派的警探搭档,在大结局末尾“真情告白”,被观众调侃:“看了最后一集,真没有想到史上最甜侦探夫妇竟然从此剧诞生了!不管编剧是不是刻意撮合主角,我都欣然接受。”

  随着《真探》的爆红,“无下限”的喜剧节目也将“魔爪”伸向这部“高冷神剧”,吉米·坎摩尔和塞斯·罗根就在这周播出的《吉米现场秀》中恶搞两位男主角,还原二人开车、打架等场景,甚至贡献出“亲密镜头”,让网友就大喊“马修和伍迪情何以堪”。

  此外,因为《真探》已经率先预告第二季演员将“换血”,不少剧迷都率先为剧集推荐接班人,当中“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弟弟利亚姆·海姆斯沃斯、马特·达蒙及老友本·阿弗莱克都有人支持。

  但最抵死的还是有人推荐刚刚在奥斯卡上败给马修·麦康纳的李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演男主角,因为麦康纳在剧中有一句“神台词”:“你演得再好,也不会给你奥斯卡影帝。”网友笑称接麦康纳的班或可以帮他打破陪跑命运。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