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李玲玉畅谈教子难题 和教授讨论跨国婚姻问题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16:03 新浪娱乐
李玲玉畅谈教子难题和教授讨论跨国婚姻问题

李玲玉和儿子杰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李玲玉畅谈教子难题和教授讨论跨国婚姻问题

  

陶宏开教授

  

李玲玉畅谈教子难题和教授讨论跨国婚姻问题

  

胡华教授

  会客厅: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天做客会客厅的嘉宾是著名的演员李玲玉,还有李玲玉的宝贝儿子杰西。

  杰 西:您好。

  会客厅:杰西来自一个跨国婚姻的家庭,李玲玉的先生来自加拿大,在这个家庭里,你能看到非常典型的中国式教育,还有西方式教育。杰西,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

  杰 西:喜欢妈妈。妈妈老给我玩电脑。

  会客厅:那你怕谁?比较怕谁?谁对你比较厉害?

  杰 西:妈妈。

  会客厅:也是妈妈,妈妈比较厉害,我们跟李玲玉今天讨论几个可能所有的家庭都会问到的问题,可能对于所有的父母来说,这都是挺困惑的事儿,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有过不听话的时候吗?

  李玲玉:有吗?

  杰 西:没有。

  会客厅:没有啊?妈妈揭发一下,有没有?

  李玲玉:孩子不听话是经常的事儿,那时候我的脾气比较急,有一段时间是我父母,就是我父母去带的他,带他以后,他有时被我父母宠得说话不讲理,有时候跟我父母就喊,我听到以后特别生气,希望他去跟他们说对不起,他不说我就特着急,就这样打他的手。

  会客厅:打过孩子?

  李玲玉:打过,后来我记得有一次他不听话的时候跟我父母说话不礼貌,然后我就当时特别生气,我正好在吃饭拿的筷子,我一下就过去打了他这边,那次打得很重,当时打完以后我自己也在哆嗦,后来我父母出来以后说你不能这么打孩子,哭了以后我当时特别生气,我就跟我妈说,你们进去,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们不要加入意见。我父母进房间了,然后他就哭,我说你到你的房间里面去哭,等你哭完了以后你觉得这件事错了,你回来跟妈妈说对不起,然后你过去跟外婆、外公说对不起,他就进去哭,一直在那儿哭,我估计我打得挺重的。当时他爸爸在旁边坐着,因为我们俩有个共同的协议,就是不管是谁,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的时候,是对还是错,那个时候你不要给予意见,就是让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信心,当时他看完以后他也走开了。然后他爸说你不能这么打人,你要打疲了以后这孩子就不听你的了,我说那你觉得怎么办,他说应该是教育,我说这么小的孩子你怎么跟他去沟通,他说小孩子你要打基础,比方说一次谈不通两次谈,以后不断长大的过程当中你每次跟他谈的那种感觉,他自己就潜移默化地就在心里面记住了。

  会客厅:后来爸爸去跟他谈了吗?

  李玲玉:我说我不会去跟他谈,你去谈吧,他就进去了,可能谈了将近一个小时,我是在外面,在客厅里面,我听到里面的声音从大声哭,到最后慢慢变轻到最后不哭了,终于把门开开了,他们俩手拉着手就出来了。所以那次他过来以后跟我说,妈咪,对不起,然后再过去跟外公、外婆说对不起,这种事情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会客厅:杰西,谁说话会好好跟你说,

  杰 西:爸爸说话比较耐心。

  会客厅:爸爸比较耐心,为什么?一般说起来都是妈妈比较耐心。

  李玲玉:我的性格比较急,觉得我老对他吼。

  会客厅:你现在觉得找到了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了吗?

  李玲玉:我现在就是平时他有时候有问题的话,我还尽量跟他聊天,跟他去谈,

  会客厅:中国的父母们可能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多大的压力。孩子天性爱玩,但怎么也得让他学点特长,杰西学不学?

  李玲玉:他上游泳课锻炼身体,我喜欢他踢足球,是想培养他跟小朋友之间那种团体精神,大家一起有那种集体的精神,还有有家教要来给他上课。

  会客厅:他爸爸觉得是不是给孩子太多压力了?

  李玲玉:开始不同意,后来我觉得,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这样长大的,我是不太喜欢北美教育方式,我有一次回到加拿大,他爸爸之前还有两个孩子,有的时候周末到我们这儿来,我一看作业,都小学三四年级了怎么还在做加减乘除,我觉得太简单了,我当时挺不高兴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我儿子在中国上学,让他基础打好了,但是他爸就是跟我之间就一直争论说不可以,说孩子上小学一定要在加拿大,我说不可以,我们俩为了这事儿后来达成了一个协议说,可以,可以在中国上学,但是在中国的国际学校,所以我找了半天后来发现我们家附近有个国际学校,差不多整个课程非常非常严格,比中国有些小学还要严格,所以我就答应在那里面上。

  会客厅:现在爱孩子的人太多,除了父母之外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隔代人宠孩子宠得厉害,怎么办?

  李玲玉:这点在我们家好像比较用不上,因为第一,爷爷奶奶是外国人,他们外国人的感觉就是我把你已经养大,我没有义务去给你带孩子.我从一开始孩子生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爷爷奶奶照顾,我首先想到是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挺辛苦的,那时候我是剖腹产,爸爸妈妈在那段最艰苦的时候帮了我,而没想到是爷爷奶奶帮我

  会客厅:但是这个外公外婆宠孩子,那怎么办?

  李玲玉:气死我了,所以后来他到3岁的时候,我实在受不了,就把他接到北京来上幼儿园,我父母为了这个事儿还哭了一场,因为他们想他嘛,但是现在看来还是对的,孩子个性挺独立。

  会客厅:杰西,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你喜欢谁?

  杰 西:喜欢奶奶。他们给他买玩具。

  会客厅:看来阻止这个隔代亲,挺难的。

  李玲玉:我是从小离开家,生他很晚,他们对我的爱全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因为小的时候他们觉得我个性太强,也没有很好地照顾我,现在就加倍地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到后来一看宠得实在没样了,两岁半我给他带到北京来,三岁之前。

  会客厅:那怎么办?

  李玲玉:只要我不在身边,我没办法,因为我有时候跟我父母一说以后,他们这只耳朵进,这只耳朵出,根本不听我。

  会客厅:他们控制不住。

  李玲玉:控制不住,他一喜欢,几百块钱一个车,人家是放在那儿模具,他们就既然会买回来让他去玩,我当时特生气,我说你们怎么可以,我就说我妈了,我说你不可以,这样的话等于是你在害他,我妈说,买一件东西怎么了,就会跟我吵架。所以现在我是除了放假,去上海呆十天,几乎我都在之外,一般来说就很少回上海,一个是他现在上学前班了,上学。

  会客厅:你觉得是东方式的教育比较成功还是西方式的教育比较成功?

  李玲玉:各有利弊,我是比较喜欢东方教育的基础。

  会客厅:在教育他过程中,你最困惑的事情是什么?

  李玲玉:他大了,大了问的问题比原来更严肃,有时候觉得孩子挺难缠的,他就会问,为什么女孩跟男孩不一样。我说女孩头发长,梳两个小辫,我说女孩嗓子细一点,男孩嗓子粗一点,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回答,这个是挺困扰我的,因为随着他年龄大了以后,他慢慢可能问问题会更多。

  会客厅:李玲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心得,也有困惑,现在有两位专家一起跟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教育学家陶宏开教授,和中华女子学院的学前系胡华教授。

  陶宏开:我觉得他今天表现很好,挺自然的,也挺放松的,而且没有一种好像受制于一个环境压力的感觉,而且在我看来他的表现也不是很过分,因为有很多孩子一到特定场合要么正襟危坐,要么破坏性极强,我觉得他还是表现不错的。

  陶宏开:我说个故事,我在美国,有一天放学了,家长接孩子来了,刚下过雨,雨停了,孩子把伞撑开在那儿玩,家长让她停下来,不要玩伞,那个孩子不听,家长声音更大了,孩子还很快乐,家长大声叫了,孩子还是置若罔闻,家长就不做声了。我说你怎么不叫了,她说大事上寸土不让,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这是小事儿。我说不,你错了。

  会客厅:玩伞不是小事吗?

  陶宏开:玩伞是大事,孩子玩伞很可爱,如果他用伞去打人,去弄别人的花你可以制止他,但是你叫她三声了,一声比一声高,她头都不回,说明你亲子关系有问题了,原则有问题了。

  会客厅:看来当大人得学习,得分清楚什么事儿是大事儿,什么事儿是小事儿。玩伞是小事儿,但喊三声孩子没反映,这事儿是个大事儿。

  陶宏开:是。像刚才这个孩子就是因为他情况比较特殊,他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妈妈是一种教育,爸爸一种教育,他的外公外婆一种教育,他就混杂了,他就没有一个界定了。

  胡 华:他的文化价值观是混乱的,很难选择作为主体的价值观。

  会客厅:李玲玉对这个问题也特别困惑。

  胡 华:实际上我们还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很愿意父母关爱我们的孩子,坦率地讲,作为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的父母像西方人那样不闻不问,我们心里肯定很难受的。在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父母特别忙,没有特别多的时间关爱孩子,所以他有一种补偿心理,他要把更多的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有时候我就看我母亲就这样,她是个挺坚强的人,她很少拥抱我,可是我女儿每次去上学离开她的时候她就要拥抱,要亲吻,我说妈,你这好像有点错位,但是从她来讲,可能多多少少这个是她那个年代人共有的一种特征。

  会客厅:但是当父母发现爷爷奶奶在溺爱这个孩子,那怎么办呢?

  陶宏开:这个往往很难讲,中国人有孝道,不好怎么去反对自己的长辈,但是有时候又忍不住去讲,又造成了很多冲突。

  胡 华: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进行一些沟通,选一些案例,借鉴老师的观点,通过有效的沟通寻找到共识,在方法上取得一致,我把它叫做家庭圆桌会议。

  会客厅:李玲玉的跨国婚姻家庭观差别最大的地方,李玲玉觉得需要给孩子压力,而她的先生觉得孩子天性就是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听谁的首先?

  陶宏开:一个懂教育的父母应该从小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一种公式,一种模式去教育所有的孩子,那是错误的,所谓的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中国的从众心理特别严重,看了别人上什么班我去上什么班,这个是错误的。一定要学会从小发现孩子的特长,然后去发展他的兴趣。她在尝试,这不错,但在很多方面她不是很成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胡 华:我特别想了解,她的孩子想在哪里生活,我觉得这点很关键,如果她的孩子想选择加拿大那样地广人稀的地方生存的话,我觉得她可以放松一点,如果她的孩子要选择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来生存和发展的话,那他要从小体会压力。

  会客厅:您的意思是,适当的压力在中国社会环境下是有必要的。

  胡 华:是。有些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盲目跟风。看人家学钢琴,也让孩子学,结果孩子很生气。有的孩子把钢琴砸掉,甚至有的很极端地把自己的手指头剁掉。这本来是可好可坏的事情,但最后父母把它变成了很糟糕的事情。

  会客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家长都会这句话。

  陶宏开:这句话是错误的,看在什么情况下。压力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成长来逐步逐步增加的, 而中国倒过来了,胎教、零岁教育、起跑线,压力大得不得了,但到大学以后反而放松了。

  胡 华:我更喜欢这样,一点一点渐入式的。

评论星光无限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