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同样困扰了我好久的疑问在今天终于得到解释,就是“(我们)迟来了起码三个月,晚了三步,也进了起码三步”,闻之可喜。进了哪三步呢?就是奖项设置的与时俱进,评审程序的完善,以及提名名单的合理。这个说法听起来有“最早的不如最好的”,“以时间换空间”的意思。
看着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一点一点办起来,知道这其中的过程和努力,所以颇有感
触。
最大感触就是发现这个奖越来越讲道理,这是前两届无法相比的。在这一届提名名单每一个奖项的入围点评中,评委们都给出了清晰的评奖标准,比如“最佳男/女歌手”,入围点评首先就指出演唱力+创造力+影响力是一个艺人能否入选的关键,接着又明确给出了“演唱力”、“创造力”、“影响力”的明确解释,即“演唱力=专业的歌唱水准,演绎富感染力”,“创造力=音乐的创造性,尝试突破,推陈出新”,“影响力=足够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影响受众”;定下了大前提,入围点评又列出了决定能否入围的具体考量要素,即专辑的歌词、旋律、编曲、制作、演绎等艺术成就、专辑的发行、销售状况,以及个人知名度、曝光率、口碑等。
没有绝对公平的奖项,只有被接受和不被接受的奖项。每个奖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标准,甚至自己的偏好,但这都不要紧,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而自圆其说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标准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对这些共同使用的语言在内涵和外延上加以明确定义,使一个奖、一件事具有可讨论性,同时也就具备了具有合理性的可能性,而一旦“合理”,就离被大家接受不远矣。(窦婉茹 原载《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