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无伴奏大提琴诠释“完全巴赫”

2013年11月14日18:14  新民晚报

  本报讯 (资深记者 杨建国)虽然一年到头在全世界忙碌登台,王健却每年想着要回上海演出。今、明两晚,他又要亮相上海音乐厅,以两场参演本届艺术节的“完全巴赫”音乐会,呈现巴赫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两个月前,他曾回沪谈起演奏这套曲目的难度和意义。当时,许多人都为音乐会的上座率感到担心。然而,王健昨天回到上海后得知:两场演出的门票,在半个多月前就已售罄,连加座票也一张不剩。

  大提琴演奏家“试金石”

  作为大提琴演奏家,王健非常喜欢巴赫的这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巴赫写这些乐曲时,大提琴还只是伴奏乐器,但他感受到了当作独奏乐器时的声音,和声音里的内涵。可是,他写的难度太高了,没有人能表演,直到20世纪初,才有演奏家在音乐会上完整表现。”很多年前,王健听到这套组曲的录音时马上被吸引:“这些乐曲充分发挥了大提琴的品格,能感受到演奏者的心情。”他认为:“许多音乐作品被作曲家设定了框架,演奏家即使要注入自己的风格,表演效果也不会有太大差异;但是,巴赫的这套组曲可塑性非常大,每个人拉出来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能真正反映每位演奏者的特点,所以,是大提琴演奏家的试金石。”王健从小就接触巴赫,但演奏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却是近年的事情,其中原因不仅是技术难度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阅历和积累。

  把“第一次”献给上海

  虽曾在国内外陆续演奏过部分曲目,还录了唱片,但用两台音乐会连续演奏巴赫的全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王健还是第一次。“巴赫的这套作品,最可贵的就是会产生一种感觉、一种氛围。就如郊游时,大家在旷野里围坐篝火边,有人弹吉他,所有人都会倾心去感受。我演奏时,也不会刻意加入很多技巧,就是用一种真诚的态度,和听众很自然地进行情感的对话与交流。”

  王健是把这个第一次献给沪上听众,也许是觉得上海的乐迷更亲切,更容易通过音乐进行情感沟通。不过,在舞台上独自一人演奏,而且作品又属小众曲目,但门票却会如此热门,这个现象在让王健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

  “都是个人购买散票”  音乐厅公关部经理沈彦树在分析了门票销售情况后告诉道:“都是个人购买的散票,说明听众都有主动欣赏的意愿。有的希望能享受巴赫乐曲的氛围,在宁静的音乐中获得心灵的陶冶;有的认为是否能听懂无所谓,能从王健的演奏中感受巴赫,就很值得期待。”

(责编: 阿菲)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