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 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专题 >正文

曹利群:九秋华章成大曲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6:36 新浪娱乐

  又一个金秋九月,踏着自然的节律和历史的足音,悄然走近北京——这个800年沧桑巨变的古城。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序幕即将拉开,这个代表北京新文化形象的舞台将奏出更为灿烂的华彩乐章。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九”的数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味。高有九天,深有九地,国有九州,河有九曲。而中国古代音乐又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传说,九段美妙
天成的乐舞,九种形态多姿的变化,排箫声中,高潮迭起,美丽的凤凰居然从天而降。从1998年至今,北京国际音乐节历经九个秋天,从默默无闻到初具规模,从小有名气到群星璀璨,从亚洲一流到国际知名,有过秋风秋雨的砥砺,更收获了秋日长阳的硕果。一年一度中外音乐艺术家的欢聚,几百年积淀的中外音乐艺术的精品汇粹,成就了北京古老文化新的风景,塑造了国际大都市最为夺目的品牌。意味深长的“九”,定会给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带来意外的惊喜,九秋华章必将奏出前所未有的妙曲。

  综观这届音乐节的演出,在总共25套曲目中,有8首首演作品,5部歌剧,8首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这在以往的音乐节中是不多见的。此外,由于今年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加上中俄文化年和中意文化年双美并至,使得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显得格外隆重。

  北京国际音乐节一贯非常重视对世界著名艺术家、作曲家的纪念,曾经成功地举办过歌德诞辰250周年音乐会,巴赫诞辰250周年专题音乐会,罗德里戈斯诞辰100周年音乐会,马勒逝世90周年音乐会,以及纪念维尔第逝世100周年歌剧演出等。其影响远远超过北京国际音乐节本身。

  为了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本次音乐节特意安排了2场钢琴音乐会,协奏曲和独奏曲各一场。由保尔·巴杜拉-

斯柯达和许忠领衔主演,一西一中,一个老当益壮,一个炉火纯青,两人都是莫扎特钢琴演奏的高手。曲目上的分量相当重,有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F大调第七3架钢琴协奏曲和降E大调第十双钢琴协奏曲。3架钢琴协奏曲的形式极为特殊,极少有人创作,在中外音乐会上的演出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尤其引人注目。

  与钢琴相对应的是弦乐协奏曲音乐会,第二和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自然是好听,独奏者法国小提琴家杜梅更是不可小视。在中法文化年的时候他来过北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把音乐当作是

图书馆的比喻让北京的媒体刮目相看。他演绎的莫扎特在爱好者中是有口碑的。

  另外二场莫扎特室内音乐会算是别开生面,柏林爱乐嬉游曲室内乐团将带来莫扎特中期的作品: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以及不太常听到的几首嬉游曲,典雅流畅,轻松嬉戏应该是它们的可听之处。而来自莫扎特家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演奏的曲目相对宽一些,既有小夜曲、嬉游曲,也有充满戏剧冲突和悲剧性的第四十交响曲。

  歌剧有北京首演的三幕喜歌剧《假园丁》和两幕喜歌剧《女人心》。在艺术水准方面,虽然《女人心》在评价上不如《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但问题出在编剧达·蓬特,莫扎特的音乐则是美仑美奂,保持了他一以贯之的水平。而现代的改写本已经让剧情更为合理了。殿后的是《安魂曲》,这部作品高度表现出莫扎特个人的悲剧,它既是一个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的悲剧。

  在巴赫的年代,作曲家在作品中对情感的表达大都是隐曲的,而莫扎特的音乐在情感的表达上却直指人心。这在他以前的作曲家是没有过的。音乐曾经为社会、宗教和娱乐的用途服务,而在莫扎特之后,音乐开始为生命,爱,死亡的阴影和个人最深刻的体验服务。这正是我们纪念莫扎特的意义所在。

  今年是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彼得堡几乎全年都有纪念活动。北京音乐节自然也安排了重头戏。首先给人惊喜的是,捷吉耶夫亲率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乐团将为北京的观众献上肖斯塔科维奇的四幕歌剧《姆钦斯克县的迈克白夫人》。歌剧描写了一个“在革命前的俄国噩梦般的环境中垂死”的妇女的命运。卡捷琳娜为了她的仆人兼情人谢尔盖,先后杀死公公和丈夫,罪行暴露之后,两个人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在那里,谢尔盖勾引了另一名女犯,最终卡捷琳娜淹死了情敌和自己。一方面,作品写了警察与平民、以及平民之间的各种争斗与暴力;另一方面又描写了俄罗斯人那种无止无休、茫然恍惚的对生活的厌倦心理;外在的暴力和内在的厌倦压抑了一个个感情丰富的俄罗斯男人和女人。音乐和剧情一样,充满了紧张和不祥的预感,既有引诱与强奸场面的冲突,又有男人的粗喊与女人的尖叫,以及囚犯们永无出头之日的悲剧性的合唱。整部歌剧被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苦难精神所渗透。虽然参加这次音乐节的这部歌剧是音乐会版,可能在灯光、舞美、制作方面会显得简单,但相信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乐团应该有上佳的水平,而捷吉耶夫处理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也是驾轻就熟。无论如何首演值得让人期待。

  早期三幕歌剧《鼻子》是纪念音乐会的另一个亮点。作品是作曲家根据果戈理的同名短篇小说创作的,不用说是一部充满讽刺与幽默感的作品。情节有点异想天开,音乐却充满活力。该剧的最大特色是管弦乐配器的奇特,像表现骑马动作的铜钹与几种打击乐器的合奏,描写醉鬼打嗝儿的竖琴、小提琴和木管,以及用低音提琴去表现柯瓦利约夫少尉剃胡子的声音等,可谓妙趣横生。这样原汁原味的作品对上海歌剧院无疑是个不小的考验,好在指挥张国勇曾留学俄罗斯多年,又是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高足,应该给北京音乐节的观众交出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至于说到作曲家的歌曲专场音乐会的策划也是可圈可点的。肖斯塔科维奇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人声与乐队这种形式,把他最有代表性的声乐套曲和歌曲放在一场音乐会里,无疑给了我们了解他创作另一个侧面的绝好机会。在音乐会作品的选择上可谓是眼光独具:写于1937年的《为普希金诗而作的4首浪漫曲》可以看作是作曲家第五交响曲的“预告”,其中不少动机和片段后来被移植到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根据日本诗人诗歌谱写的6首浪漫曲、6首西班牙歌曲和和6首英国诗歌浪漫曲等,显示了作曲家兼收并蓄的胸怀和博大精深造诣。在这场意味深长的歌曲音乐会上,重中之重的当属肖斯塔科维奇晚年为女低音和钢琴而做的《茨维塔耶娃诗6首》。作曲家在逝世的前一年,又把它改编为女低音和室内乐版本,足见其重视程度。在这个声乐套曲中,作曲家不但突显出布罗茨基所说的“诗与帝国的对立”,而且还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对一百年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苦苦的思考。歌曲中既有痛苦、悲哀、孤独和羞辱,更有轻蔑、抗争与骄傲。女中音、男高音和低男中音都是马林斯基剧院的演员,期待他们能给观众带来俄罗斯苦难文化中杜鹃泣血般的吟唱。

  2004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一个主题是“中法文化年”,而今年同时赶上了中俄和中意两个文化年,让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给音乐节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实际上,肖斯塔科维奇的系列音乐会也是中俄文化年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开幕式上的俄罗斯音乐会就是中俄文化年的音乐盛会,格林卡、鲍罗丁、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众多作品汇聚一堂,管弦乐曲和歌剧咏叹调交相辉映,以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开场,用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收官,其热烈欢腾的气氛令人憧憬。另外一场俄罗斯作品音乐会专场也颇有分量,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钢琴独奏巴里·道格拉斯和指挥家帕维尔·柯冈将面临北京音乐爱好者苛刻的挑剔,毕竟这两个经典曲目有着太多的经典演绎。然而,既然有一千个观众就有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每一个艺术家都也都有权利阐释他们对作品独到的理解。

  此番“中意文化年”与“中俄文化年”的艺术水准也是难分伯仲。意大利歌剧最后一位伟人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早已让歌剧爱好者翘首以盼。1853年3月6日,正是凤凰歌剧院首演了威尔第的《茶花女》,该剧根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致死不渝的悲剧人物,歌剧中的每一幕都闪烁着威尔第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心。然而这样一出脍炙人口的歌剧,它的首演却是歌剧史上最为惨败的。对此,威尔第对自己的作品倒是充满信心,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究竟是我的错,还是演员唱的不好,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在灾难性首演的14个月之后,威尼斯另一座著名的剧院――圣贝尼迪托剧院再次上演了《茶花女》,一举获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历史证明,这是威尔第歌剧中最吸引人的一部。有意思的是,一个半世纪之后的北京,《茶花女》作为中意文化年的头牌大戏,仍然由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出演,不出意外的话,作为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式,《茶花女》定会获得空前圆满的成功,这是当年的首演难以望其项背的。当然,音乐爱好者的惊喜还远不止这些,凤凰歌剧院合唱团还给我们带来莫扎特的《安魂曲》。虽然世人至今无法弄清楚作品的哪个部分是莫扎特写的,哪个部分是他的学生苏斯迈尔写的,但恰恰是这部作品包含了莫扎特的伟大之处。只需听听它的第一段,古风古韵,和谐壮丽,在辉煌的声音中延续了人类的永恒精神,带给人们心灵的巨大的震撼。

  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让人期待的太多,可以说多的目不暇接。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弹奏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大师的面对面。40多年前他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时正是意气风发,听到他的唱片时他已是人到中年,而见到他却要等到年逾花甲。再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会,8位当代有成就的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齐集一堂,虽然不一定是最新的,但演奏者却不得不提。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在国内的名气自然不如德国的交响乐团,但这个团包括北欧其他室内乐团(比如多年前来过的荷兰新音乐团)对演奏中国当代作品情有独中,而且演奏的水平往往是国内乐团难以比肩的。为了表彰他们对中国当代音乐的矢志不渝,本次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准备把今年的荣誉音乐家的称号颁发给他们,想来也是实至名归吧。

  9年前,当北京国际音乐节尚在襁褓中时,也许没有人对它日后的影响想得太远。今天,当越来越多的国内国际的音乐艺术家在这个亮丽的舞台上绽放异彩的时候,人们发现辛勤的耕耘已经悄然有了不期而至的收获。累累的果实中除了成功的甘甜,不也裹夹着众多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