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国际音乐节组委会,探知2006年第九届的项目内容,竟自不觉一阵头晕目眩。还未等到逢十志庆,又一个“大年”丰景在望赫然来临。歌剧一直是音乐节的主打品牌,从威尔弟的经典歌剧《纳布科》,到贝尔格的现代歌剧《璐璐》,再到中国作曲家郭文景的《狂人日记》和《夜宴》,概由北京国际音乐节搭建舞台,成功实现国内首演;上年的瓦格纳四联乐剧《尼伯龙根指环》,更是开创中国歌剧演出史新纪元。今年,一下子推出5部歌剧,怎不令人欢呼雀跃喜出望外。
一个日渐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周而复始如约而至。有些东西必须坚持和保留,不能随意丢失遗弃;有些东西必须更换和改变,不能盲目固守僵化。当金秋的期待已成为爱乐者某种季节性情结,新的元素和新的景观开始变得举足轻重。
本届音乐节从10月2日开幕至29日落幕,历时23天。整个时段上往前提了半月,以往从10月中旬开始至11月上旬结束的常规因此而改变,这就为音乐节大举挺进“十一”黄金周的演出市场打开了新的突破口。歌剧之外,交响乐、室内乐、独奏会等在容量和质量上再冲新高。总共25套27场演出,依照年度主题框划四大板块:1.纪念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2.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3.中俄文化年;4.中意文化年。此种做法堪称历届音乐节之新创意,四大板块系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且彼此重合叠套,相互穿插呼应,无不体现主办者高度成熟的艺术理念和内在自信。“名家名团名作”、“国际水准”、“中国气派”等等概念,通过机巧灵活的选择与平衡合理的配置,呈现出多元多样多重的艺术形态,将在金秋时节化作美妙的旋律,为这座城市带来神奇的华彩和深邃的感动。
1.肖氏先声夺人 精品光耀千秋
开幕式音乐会举足轻重,它将为音乐节奠定基调。还记得,2005年10月15日上一届开幕式音乐会,莎拉·张领衔肖斯塔科维奇《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2006年纪念肖斯塔科维奇诞辰百年奏响序曲。本届开幕式音乐会,肖氏已非单打独斗,与他血脉相连齐头并肩的俄裔作曲家将以集团军亮相。中俄文化年系列(1-5)与纪念肖斯塔科维奇3(1-3)重合,先声夺人异彩纷呈。
捷杰耶夫亲率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乐团,单这一项足以吸引北京乐迷心驰神往。著名作曲家高为杰闻讯激动地说:“这太棒了,太值得期待了。”他认为,捷杰耶夫是当今最杰出的指挥大家,“他和许多名气更大的西方指挥很不一样,他有他独特的个性魅力,代表着典型的俄罗斯音乐艺术的风范和精神。他的光芒无法掩盖。”这位见多识广的专家对开幕式音乐会曲目也大加赞赏,“全部是俄罗斯最优秀的舞剧、歌剧音乐和交响乐,听起来一定会很过瘾”。
开场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无疑是众望所归;声乐部分包括柴科夫斯基歌剧《圣女贞德》《叶甫盖尼·奥涅金》、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歌剧《雪娘》、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格杜诺夫》等著名咏叹调;器乐部分还有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柴科夫斯基舞剧《天鹅湖》“大圆舞曲”、《睡美人》“双人舞”、鲍罗丁歌剧《伊戈尔王》“波罗维茨舞曲”。音乐会终曲为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军乐团友情助阵,铜管的金子般的光彩和威力将声震行云震撼人心。
10月10日,肖斯塔科维奇艺术歌曲专场国内首演,将为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师生和艺术院团声乐演员,提供一次难得的示范。开幕式指挥捷杰耶夫的姐姐拉丽莎·捷杰耶娃担任音乐会Coach和钢琴伴奏,作曲家为俄国诗人普希金、莱蒙托夫和莎士比亚、罗利、彭斯等英国诗作谱写的浪漫曲和声乐套曲琳琅满目,一定会让中国的作曲家、歌唱家大开眼界。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创作的两部歌剧未曾搬上国内舞台,这回一次性补偿,既是众多肖氏乐迷的福音,更填充了歌剧爱好者的心理缺失。苏俄歌剧常以经典文学原著为蓝本,肖斯塔科维奇两部歌剧也概莫能外。
肖斯塔科维奇根据俄国作家N·S·列斯科夫小说《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创作了同名四幕歌剧。讲述了一个商人的妻子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杀人犯罪,最终走上自我沉沦毁灭的故,俄版的“潘金莲传奇”。据说,1936年该剧首演时,斯大林当场面带怒容拂袖而去。随即《真理报》展开公开批判。肖斯塔科维奇遂陷入惶恐不安“痛苦而深刻地反省”。该剧后更名《卡捷琳娜·伊兹迈罗娃》,在赫鲁晓夫时代重见天日。这次北京首演为音乐会版),指挥和乐队还是开幕式的阵容,看点则是该剧国内首演。郑小瑛曾幸运地身在现场观看了该剧更名复排首演,“我当时正好在莫斯科留学。亲眼目睹了当晚首演的盛况。这部歌剧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重要代表作。以我在那个年代的耳朵听起来,音乐实在太棒了,它带有鲜明而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但我对该剧内容不敢恭维,肖斯塔科维奇为什么要选择去写那样一个题材呢?”郑小瑛认为,肖斯塔科维奇这部歌剧的精神内涵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大相径庭,“我清楚地记得,作曲家当时来到了现场,莫斯科国立音乐大剧院全场观众向他长时间的欢呼,鲜花簇拥。我想,他的风光多少掺杂着与音乐之外的因素,赫鲁晓夫政府出于某种的需要吧。”但是,那种热烈的场面,还是给我们的女指挥家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次在北京,虽以音乐会版本上演,相信也会非同凡响。
早于“夫人”的《鼻子》,肖斯塔科维奇1927—1928年根据俄国作家果戈理同名原著短篇小说创作的三幕歌剧,1930年1月18日在列宁格勒(即彼得堡)的马路易剧院首演。这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与幽默感的作品,故事发生在彼得堡以及城郊。第一幕序曲以打击乐器和铜管为主体,理发师伊凡替八等官柯瓦烈夫家刮胡子的身影在诙谐的嘉洛普舞曲风格的音乐中闪现。第一场,从理发师伊凡切开的面包里奇怪地掉下一个鼻子。他抓起鼻子往外飞奔而去,想方设法要丢弃这个鼻子……尾幕中,主要角色一起登场,他们谈论着,八等官的鼻子失踪后,变成五等官模样神出鬼没,这一切很奇怪,但最为不可解的是这种故事对祖国毫无利益。如果仔细思考,会觉得类似的事件在人世间发生也并不奇怪。该剧音乐形象鲜活灵动,意趣横生。最大特色体现于乐队编制配器,虽然每样乐器限定一件,奇特的音响音效却令人目瞪口呆。最成功的段落是表现骑马动态的铜钹与打击乐器的合奏,描写醉鬼打嗝儿的竖琴、小提琴和木管,以及用低音提琴去表现剃胡子的声音,简直妙不可言。这次由现今活跃于国内舞台的俄罗斯音乐权威张国勇指挥他的嫡系团队上海歌剧院进京演出,全中文唱词,排除了普通观众的听觉障碍,况且他们投入排练时间较早,应该不孚众望。
在中俄文化年的大主题下,爱尔兰琴圣巴里·道格拉斯甘愿屈尊臣服,让艺术心灵在拉赫马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中皈依俄罗斯精神。1960年出生的钢琴家,曾是1986年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他的爱尔兰血统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相似,天性仁厚、热情实诚。2005年12月,道格拉斯和中国广州交响乐团成功演绎“拉钢三”。这一次,合作的指挥“血统”纯正,那就是1952年出生于莫斯科的帕维尔·柯冈,他还将指挥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交响组曲。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音乐才俊出国留学只有一个方向,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从一条门缝挤进来为数有限的外国音乐家,也多来自那个方向和营垒。当我们发现帕维尔·柯冈的名字,自会联想起那位震惊20世纪上世纪世界乐坛、对中国影响至深的一代小提琴宗师,艺术造诣仅次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新俄罗斯学派旗帜人物。帕维尔正是老柯冈的骨血,他父母当年是驰骋乐坛的二重奏组,因1952年出生的儿子,二重奏变成三重奏,意大利作曲家曼尼诺曾专门为这个音乐世家写了一部三重协奏曲,为乐坛留下一段佳话。当年人称仅活过58岁的老柯冈演奏风格激情四射,充满雄健阳刚之美。正在事业高峰的54岁的小柯冈又会为北京带来什么样的感动呢?
2.天才魅力重现 意式经典翻新
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系列1-9,中意文化年系列1-5,呼应叠套相辅相成。策划者的高明之处可见一斑,竟然从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海湾牵扯出两者彼此作用互为渗透的音乐情缘。
同莫扎特相关的9场演出中,两部歌剧引人瞩目。实际上,这个萨尔兹堡小琴童早期的歌剧习作就是意大利歌剧,他在米兰写作并首演的《海洋之王》和《露琪奥·西拉》,令意大利人刮目相看。这次北京演出的看点一:《女人心》,莫莫扎特原创+意大利米兰小剧院诠释;看点二,《假园丁》国内首演。在世界歌剧舞台声名鹊起的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道出心声:“莫扎特歌剧上演频率最高的人们最熟悉的是《费加罗婚礼》《唐璜》和《女人心》;”在中国观众对《女人心》上演的熟悉程度显然不如《费加罗婚礼》。这次由意大利米兰小剧院演出莫扎特这部喜歌很剧值得期待。而《假园丁》第一次在北京演出更令人兴奋,“那是很有意思的一部戏,贝费欧烈伯爵因误解情人薇奥兰特不贞,过份嫉妒把她刺杀后逃亡……”莫扎特19岁时写作的该剧,充满了青年恋人之间的误解烦恼、宽容智慧等等阴错阳差的有趣细节。
音乐节为7场莫扎特主题音乐会巧妙设计了全套副标题,一个莫扎特,被分别冠以“天籁弦音……”、“键盘上的……”3、“大师手下……”、“惟有的……”、“探索的……”,还有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 “嬉游曲室内乐团”和英国国家少年交响乐团“莫扎特神奇之旅”,前者尽显莫扎特音乐清新可爱、自由纯粹的本质精神;后者则为音乐节每年的儿童专场续写新篇,成人为孩子演奏与孩子为孩子演奏效果不同,年龄相仿的乐手和听众,有利拉近距离。
10月4日,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首次来华访演,为中意文化年“开光”剪彩。这位20世纪后期出类拔萃的大师,18岁时在196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摘桂,使评委席上的鲁宾斯坦惊愕不已,他成为该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中国和世界也为当年18岁的李云迪喝彩,两者生辰相距40岁,获奖相距40年。波利尼是肖邦、贝多芬、舒伯特作品的杰出演奏家;布莱兹、贝里奥、诺诺等近现代作曲家作品精彩阐释者。现年64岁的“双面大师”,被称为音乐会热情的波利尼、录音棚冷静的波利尼。此次演出曲目尚未排定,不知他会带来何等意外之喜,肖邦?还是莫扎特?
78岁高龄的保罗·巴杜拉·斯科达,享有盛誉的“恐龙级”国际钢琴大师,也是最早来到中国演出的钢琴家之一。他作为最早研究莫扎特钢琴文献的音乐家,已经成为了一位莫扎特钢琴艺术的权威。他领衔的“大师手下的莫扎特”音乐会,将使人收获天才的精粹;此前, 3位中外钢琴家将以单钢琴、双钢琴、三钢琴的形式组合,为“键盘上的莫扎特”音乐会奉献3部协奏曲。其中,法国钢琴家雅克·泰迪常年担任巴黎宗教艺术节的比赛指导,他是巴黎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法国巴黎国家电台台长。中国钢琴家许忠届时则以指挥和演奏的双重身份出现在音乐会上。
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是威尔弟歌剧《茶花女》诞生的摇篮。这座歌剧院1792年落成, 1853年《茶花女》在这里首演。 该院曾于2003年参加第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歌剧选段音乐会。此次,200名演职员远征东方古国,用“时尚版”《茶花女》作见面礼,将令北京人彻夜兴奋无眠。袁晨野说,在北京演出“时尚版”的《茶花女》,他并不感到吃惊,“因为经典名作现代版创新无可厚非,越是经典越有创新的空间。”他曾看过一版《茶花女》,故事发生的从巴黎挪到华盛顿。“《茶花女》演出150多年了,真正有才华有激情的导演,谁不渴望个性演绎。优秀的导演总能从每一句旋律和歌词里寻找新的戏剧表现的可能性,从威尔弟音乐里挖掘出戏剧的内在表现因素,像作外科手术一样剖析解构,细节取胜,还原威尔弟的创作意图。”
音乐节尾声,异军突起。中意文化年和莫扎特实现最终的重合。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合唱团,莫扎特《安魂曲》将在北京王府井大教堂回响。2006年1月间的第一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音乐会曾在那里上演,《安魂曲》将为中国的纪念活动完美谢幕。
3.荟萃名团名家 竞艺各有千秋
开幕式音乐会名家名团名作引领风骚,后来者20余场演出随之你唱罢我方登场。在马林斯基剧院和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之外,北京迎来了英伦本土的BBC,两场音乐会风味迥异。“真材实料”纯正血统的“逍遥音乐会”首次亮相中国首都,移师中山公园音乐堂。据说曾经也有打着“逍遥”招牌来的不速之客,这回才算得上原版正宗。BBC现任指挥吉里·贝洛拉维克,曾任职捷克爱乐乐团,这位欧洲著名指挥家首次访华,依照BBC逍遥音乐会的一贯风格,整场音乐会曲目轻快悦耳,米斯里维切克的《双协奏曲》和雅纳切克的《狡猾的小狐狸》,均为在中国首演。BBC第二场音乐会曲目安排有亨利·伍德的《大不列颠海之歌幻想曲
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的《奥克尼郡的早晨婚礼》中国首演,还有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爱德华·艾尔加的《威仪堂堂进行曲》和《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王健,有日子没在北京舞台看见他的踪影了,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对于这位常年定居伦敦的华裔演奏家,英伦的空气和环境,会不会浸润到他的音乐灵魂之中?无论如何,听王健和BBC合作英国作曲家“原生态”经典,总是一件令人无限向往的事情。
如约而至的名团,自然不应漏掉前文提及的来自莫扎特故里非萨尔兹堡室内乐团,他们的莫扎特权威版本总会令人心悦诚服;而柏林爱乐 “独奏家组合”在北京“探索莫扎特”,和北京人开一开“音乐的玩笑”,在“嬉游”中感受优美动听的莫扎特旋律,那将是一个绝对轻松愉快的夜晚,倘若家人一起来听,听的过程就像是一个甜蜜而温馨的梦境。
大提琴名家米沙·麦斯基,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常客之一,每一次演出都会留下几多回味的喜悦。四度莅临音乐节的他,这次将和小提琴家朱利安·拉什林、中提琴家马克西姆·里萨诺夫,3位弦乐名家将共同完成巴赫经典键盘名作《戈德堡变奏曲》之迪米特里·斯蒂科维茨基改编的弦乐三重奏版的中国首演,这场“不得不去听的音乐会”,被专家预言未来10-20年内不可能重复再现。有听过这版唱片的发烧友认为,弦乐重奏和键盘版相比,织体丰润了许多,音乐的表情也更加丰富,色彩更加绚烂,更容易悦耳入心。但是,多了写喧嚷,少了写宁静。一家之言,不足为证。只有自己亲临现场,才会有更准确的评断。
历届音乐节一路跟下来,发现主办者重情义讲信誉。一面紧着招呼新朋友,一面也不冷淡老朋友。且不说麦斯基、王健,那大卫·斯特恩也像帕维尔·柯冈一样是将门虎子,小斯特恩在2000年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指挥广州交响乐团演出歌剧《维特》,令人津津乐道。还有一位大个子小提琴家杜梅,梅开几度,将首次担纲《梁·祝》协奏曲;中外音乐家合作“化蝶”比翼双飞,演绎“蝴蝶的爱情”。众多现场演绎版本中,独添“大个子”与中国爱乐版;《梁·祝》从1959年问世以来,无数版本各有千秋。杜梅的《梁祝》或许别有风情,但不知这大个子法国人在小提琴上,是否能琢磨出来中国民族乐器独有的演奏技法和音色韵味?
名家中的名家当属意大利指挥大师穆蒂,虽然他近年是非争议缠身,又三番五次“狼来了”,这回总算尘埃落定。历任伦敦爱乐乐团)和费城爱乐乐团指挥、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艺术总监的威尔第和莫扎特作品的诠释专家,格鲁克、贝利尼、罗西尼、普契尼、瓦格纳歌剧作品的指挥权威,这次来京他指的东西,多半考虑中国国情和乐迷需求。高为杰教授说,罗西尼歌剧《威廉·退尔》序曲是古典中的通俗,“柴五”才算重头戏。穆蒂的指挥风格,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略见一斑,但并不全面,那只是受施特劳斯家族舞曲风的局限,最好听听他以指挥歌剧见长,但交响乐也独树一帜,乐风严谨凝重,内涵丰厚。而布索尼《图兰多特》组曲中国大陆首演,人们多数并不知该作在先,普契尼同名歌剧在后的典故,反倒满怀一种探秘的新奇。
中国爱乐乐团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一支主力军,历届演出立下汗马功劳。去年,他们曾创下一周三套音乐会的纪录。粗略估算,今年从10月6日开始,这个团将先后与巴里·道格拉斯、柯冈,11日胡炳旭指挥的交响京剧经典名段选萃演唱会,14日“键盘上的莫扎特”许忠等3部协奏曲,20日,千呼万唤翘首以待终得首次来华的意大利指挥大师穆蒂合作,22日余隆指挥杜梅《梁祝》等,28日余隆指挥该团与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合唱团的莫扎特《安魂曲》,总计6场重要演出,承担近四分之一的任务。相信中国爱乐将再次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雄厚的整体实力,为音乐节增辉添彩。
4.重展中国气派 还看古今英杰
北京国际音乐节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并重,每一届都有不同的落点和新意,总是越做越出色。今年打出的一手“中国牌”更是别出心裁。
“走进校园”是北京国际音乐节重要项目,继连续两年成功地把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和交响京剧《杨门女将》推进校园后,今年将再次把中国戏剧史、文学史上最伟大作品之一, 2001年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昆剧代表作《桃花扇》送入校园。而今年的“中国特色”,还体现于前文提到的现代京剧经典选段选萃演唱会,《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磐石湾》《龙江颂》等,将使古老剧种改革成果焕发新的生命气息和人文光华。
80年代中期,刘索拉一部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引起轰动,中国文学界更把该作视为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她的这一届同学谭盾、叶小钢、郭文景、瞿小松尽数化作书中天才而反叛的群象,如今他们个个是声名远扬的作曲家。
北京国际音乐节从第四届开始,每年推出不同的中国现代作曲家作品专场,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郭文景都是受益者,他们的作品专场在业界引发震动,而这些作品多年来基本难以在音乐节之外的国内舞台上演。这一次动静更大,有人形容这是这个特定作曲家群体“捆绑式集束炸弹”全面开花。10月12日,《别无选择》――中国现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将一举推出郭文景的《炫》——为六面锣而作,陈怡的《气》,瞿晓松的《草书》,陈其钢《道情II》,叶小纲的《马九匹》,张丽达的《线条与激情》,周龙的《钟鼓楼》,谭盾的《为六件乐器所作的协奏曲》。
郭文景说,他的《炫》有两个含义,一是乐器金属般的光彩;二是演奏繁复的技巧。“《炫》――为六面锣而作,它是我的《戏》――为三副铙钹的姊妹篇。我为中国打击乐写作,基本将其表现的可能性穷尽极限,使之在演奏法上成为‘百科全书’。”
旅法作曲家陈其钢应德国室内乐团和法国文化部委约创作的《道情》, 1995年10月11日在德国布莱梅首演。作者的朋友——已故青年作曲家莫五平使用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创作《凡一》,陈其钢以文人答和的方式,用同首民歌写成《道情》,借以表达其对生活的感受和对友人的纪念。陈其钢师法现代音乐大师梅西安,而《道情》却背离现代音乐的纯理性,大胆地表达血肉之情。在使用完整的民歌旋律外,双簧管与乐队的关系的处理吸收了中国传统京剧紧拉慢唱和灵活多变带有即兴性的手法。《道情II》为根据荷兰新音乐团委托对《道情》第一版的缩编,独奏部分未作任何改动。该作2006年由法国广播爱乐录音,Leonard Slatkin 指挥,Virgin Classics 出版唱片全球发行。
周龙的《钟鼓楼》,应德国法兰克福现代室内乐团和柏林世界文化馆委约而作。他自述:“我自幼生长在鼓楼大街钟鼓楼脚下的四合院。钟与鼓在中国古代都是乐器,后来成为官方和公众的计时装置。再后来,钟鼓楼已经丧失了报时的功能。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这沉默的钟鼓楼一直令我着迷。我以想象和好奇的心情去聆听那古代的钟声与鼓声,这种声音有时像微风,而有时像阵阵惊雷。写作《钟鼓楼》,我想象着风中传来的阵阵鼓声。音型的渐进发展,每一次以更快的速度,把音乐带到疾风骤雨般的高潮乐段。最后,萦绕的钟声在微风中飘荡。”
“气是一个汉字,意指空气、活力、力量和精神”。陈怡如是说,《气》――为长笛、大提琴、打击乐和钢琴的混合四重奏而作(1997),“我运用混合西洋乐器的小型乐队,创造来自东方的声音,抽象地表达我对‘气’的感觉——触摸不着、如此神秘、又如此强而有力。它融合于空气和光之中,在中国的绘画中它犹如空间,在中国的书法中它融入舞动的线条,气是人们心中的灵。我把自己对气这种自然元素总的感觉,以相当自由缓慢的速度转化为我的音乐语言。作品中还带有以紧张度加以夸张的织体,从中我试图奏出人类内心的声音和心灵,去体验这种永恒的力量。”
一大堆中国现代作品,全部交由一个德国乐团演奏。这是富含深意和新意的创举。
曾经有人称深受Sars影响的2003年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为“小年”,那年从10月17日至11月5日总共上演了15套17场音乐会(含歌剧)。然而“小年”自有好光景,热点与特色合成强势助力,支撑起艺术精神的脊梁。正是从2003年开始,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评选“音乐节年度艺术家。因《夜宴》和《狂人日记》国内成功首演的作曲家郭文景第一个当选,他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盛世英风”。2004年和2005年,世界著名华人大提琴家马友友和纽伦堡国家歌剧院艺术家先后获得过这项荣誉。那么,2006年,谁能当之无愧?我们首先想到开幕式的主角捷杰耶夫和他的乐团,他们是第一个中俄文化年的贵客嘉宾,推广俄罗斯音乐文化不遗余力;中意文化年远征东进的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他们锐意进取,把经典的《茶花女》新翻杨柳;还有来自莫扎特家乡萨尔兹堡室内乐团?世界顶级的BBC“逍遥音乐会”?柏林爱乐的“嬉游曲室内乐团”?最终,人们也许会情不自禁把目光投向第一次来华演出全套中国现代作品的的德国现代室内乐团。郭文景认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年度艺术家”的荣誉他们自然当得起。“我太了解这个团了。他们的大本营驻扎在法兰克福。欧洲乃至世界驰名。”2000年,郭文景歌剧《狂人日记》德文版的首演合作者就是这个团。“这是一群真正的天才,人人个性突出特立独行。最特别的是,他们不受任何提供资助的财团左右,艺术上绝对保持自由自主,要演什么怎么演,每个乐手都有发言权,只有他们才能决定艺术的方向和作品的选择。”郭文景形容,他们在舞台上的装束和音乐风格一样自由,演奏技术超级棒,现代作品中屡见不鲜的高难技术,对于他们就是小菜一碟。周龙对此深有同感,“我出席了德国法兰克福现代室内乐团2006年3月30日、4月1、3日我的作品首演音乐会。他们是欧洲少数几个一流现代室内乐团之一,演奏以精确到位著称。我相信他们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演出一定会十分精彩。”《你别无选择》音乐会是该团首度大规模推荐中国当代新音乐作品,也是刘索拉和她七七级作曲家同学20年的又一次蓦然回首,意义非凡。
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形成了北京的城市名片,中国音乐的高端品牌。艺术总监余隆始终强调,要坚持 “艺术至上”的精神。“在艺术上应该以引导为先,而非以迎合为主。全世界的音乐节,相互间最重要的是比拼艺术的质量和成就。” 2006年应该算是个“大年”,早两月遥望金秋一树丰美甘甜,收获时节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