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纲给浮躁浇冷水 不再任声乐赛评委

2013年05月20日11:01  京华时报 微博
叶小纲对年轻音乐家充满着希望。京华时报记者王铮摄 叶小纲对年轻音乐家充满着希望。京华时报记者王铮摄
茶博士札记 茶博士札记

  “北京现代音乐节11年做下来,碰到很多困难,有经费上的困难、行政上的苦难,有很多阻力,这里面的甘苦只有自知……”5月16日,与谭盾、陈其钢、郭文景并称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的叶小纲做客京华茶馆,11年前,叶小纲凭借着音乐家特有的激情与敏锐,创办了带有青春与理想印记的北京现代音乐节,11年中,叶小纲的雄心壮志琐碎成了音乐节的每一场演出。谈到11年的坚持,叶小纲称:“让年轻的音乐家能在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对过去的传承和对未来的发展,这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这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有百利。”

  京华时报记者杨杨

  街头广告触动办音乐节

  由叶小纲担任艺术总监的北京现代音乐节被业内人士赞誉为现代音乐盛会,每年的5月份,音乐节都会如约与观众见面。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知名艺术家云集,北京现代音乐节已逐步跻身全球瞩目的现代音乐节之列。据叶小纲介绍,在今年的5月18日至24日,音乐节开幕期间,将推出13场演出,观众将欣赏到多元化的音乐作品类型,包括2场交响音乐会、9场室内乐音乐会、1场泰国民间音乐专场和1场苏州评弹优秀传统经典专场等,音乐会将由包括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冰岛、泰国及澳门等世界范围内知名的艺术家组成的强大阵容。 

  谈到创办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初衷,叶小纲称:“其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有次我在维也纳的街头看到维也纳现代音乐节的广告,我就想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音乐节。国际上很多一线大城市都有这样的现代音乐节,只有我们没有,当时我在学院里是主管教学的系主任,我就把这个想法跟院领导说了,他们很支持,就让我来牵头做这件事。”叶小纲感慨:“没想到一办就办了11年,越做规模越大。”叶小纲坦言,北京现代音乐节走到现在碰到很多困难,但这个音乐节给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新空间。叶小纲笑道:“我在这上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当然了,我也得到了很多锻炼,锻炼了自己协调和行动的能力,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国际上一流的音乐家。”

  用民族音乐带给观众感悟

  对叶小纲而言,北京现代音乐节的每一场演出都承载了音乐家对于未来发展的思索和梦想。 

  叶小纲提到,在本届现代音乐节中,将在民族音乐交流项目中推出一场泰国音乐专场和一场苏州评弹专场。在叶小纲的心中,音乐因为有了思考才值得回味,有了美感才得以相传。谈到这两场音乐会的安排,叶小纲说:“泰国的音乐,有他们自己的节奏,他们的语调、方式,对于他们的传统我们并不熟悉,我们对于他们的音乐充满了新奇,同时,由于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因此他们的音乐出来的状态特别好,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而苏州评弹现在的水平特别高,这些演员说着苏州的语言,段子是比较传统的。由于时代的发展、信息的爆炸,传统的东西发展会有一些瓶颈,我希望这场演出能像一剂清凉剂,给观众带来一些感悟。” 

  此外,叶小纲还提到中国作曲家专场音乐,他说:“王西麟、盛宗亮、于京军、周文中、罗忠镕这些作曲家都是在中国的现代音乐发展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我们希望采撷中国近、当代音乐历史长河中璀璨之明珠,通过演出中国近、当代对中国现代音乐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回顾中国现代音乐历史并展望现代音乐中国之路的未来。”

  开幕式全本演出《悲欣之歌》

  作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叶小纲在开幕式上奉献的是自己的得意之作《悲欣之歌》,谈到对于这一作品的感情,叶小纲说:“我写过很多的作品,很多都是委约作品,但这个作品是我自己要写的作品,是发自内心的,可以说自己要写的作品和别人要写的是不一样的。” 

  《悲欣之歌》的灵感来自于李叔同的作品《悲欣交集》。叶小纲认为,李叔同作为中国人常说的500年来的第一僧,他在音乐、美术、绘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是中国的一个文化形象。叶小纲表示,这是几百年来,第一次把这些句子变成旋律,希望让李叔同那些比较有代表性、文采飞扬的诗歌长上音乐的翅膀。叶小纲提到:“《悲欣之歌》用的是一种渐进的手法,它是介乎于中国的传统声韵与西洋音乐之间的方式,很宁静,我希望用这一作品为我们浮躁的社会浇一桶冷水。”

  希望为青年作曲家添砖加瓦

  北京现代音乐节作为为青年音乐人提供的又一平台,从创立之初,就推出了“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据叶小纲介绍,今年的这一活动,由评委初评阶段选的6部入围作品,将于5月24日北京现代音乐节的闭幕式音乐会上,由张国勇执棒青岛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当场评选大奖获得者。 

  叶小纲介绍,与往年的“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相比,今年的力度是最大的。叶小纲说:“今年的奖金有10万块钱,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挺多的。”而为了让这一比赛更加严格和规范,叶小纲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叶小纲说:“我不是组委会成员,所以对于参选的作品我并不十分清楚,因为我自己也有很多的学生,他们也有可能参加比赛,所以我是要避嫌的,可以保证的是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非常严格的比赛规程来做。” 

  谈到“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的意义,叶小纲说:“如果这个选手获奖了或他的作品能在舞台上演出,那么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我们当初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今天的年轻人面对的信息更宽,平台更多,所以年轻作曲家面临的困难更大,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加片瓦,加块砖而已,真正的成功还需要他们自己去努力。”尽管如此,叶小纲对于青年一代作曲家仍然充满希望,他说:“一个好的作曲家应该是以100年为单位来评判,所以我相信不管什么时代,真正好的作曲家一定会出来的。”

  不会再担任声乐赛评委

  叶小纲曾出任过很多电视声乐大赛的评委,他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麦克风、经过调音师修整后出来的声音,很多瑕疵都被修掉了,很难听到选手们真实的声音。再加上做评委要耽误很多时间,以后我将不会再担任声乐比赛的评委工作。” 

  茶博士谢语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