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季《我是歌手》中,香港小天后邓紫棋[微博]凭借优秀的唱功征服万千歌迷,一时间火遍内地。乘势而上的她随即迈出了巡回演唱会“X.X.X.LIVE”的脚步,北京场则定于5月17日在万事达中心举行。第一次来京开个唱就选择万人场馆,开票当日两小时内全部售罄,这充分证明了邓紫棋的超高人气。对于突然而来的这一切,她自己作何感想?昨天,邓紫棋来京举办巡演启动发布会,表达了她对北京的喜爱和演唱会的期待,也在随后的采访中表露了心声。
北青报:前两年你来北京办新歌首唱会,还是在嘻哈包袱铺这样的小场地,现在却一下子就升级到万人场馆,有没有一种今非昔比的感觉?
邓紫棋:我只是觉得很幸运,有这样一个机会接触那么多的观众,让我可以继续表演、继续做音乐。我觉得这是我很珍惜的东西,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我珍惜一切我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希望我的表现是可以符合这一切的。
北青报:当时是怎么决定去参加《我是歌手》的?通过这个节目而一炮走红,也有人认为这是你的团队的一个精心策划。
邓紫棋:没有什么策划的,其实刚接到邀请的时候我还有点不敢去,当时觉得在香港累积了6年的成绩还不错,而这是个比赛,所以我会害怕,有对未知的恐惧。我想,如果比赛成绩不好的话,是不是也会影响在香港已经建立起来的声誉。
后来我找朋友咨询这个问题,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朋友问我:“你觉得上帝让你接触音乐、让你变成歌手是什么原因?”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喜欢音乐?为什么想要当歌手?因为音乐是我人生唯一的一个使命,只要确认了这一点,我就应该去享受,去和观众交流,用音乐给他们影响,用音乐为这个世界贡献美好。这才下决心去了,那时也没想过会有什么样的反响,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比如第四期就会被淘汰之类的。
现在一路走下来觉得很神奇,当然如果靠我一个人的努力肯定做不到,因为这个过程中有很大的压力,一个人孤独地承受会熬不住。我的团队给了我很多支持,比如制作人给我提供很多创意、想法,化装师、造型师也都配合我的音乐做了很多事情。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家很像一家人,在这4个月中聚集了很多能量,像一家人的感觉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我们各自的技能有多高。
北青报:在参加《我是歌手》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比较遗憾的事?
邓紫棋:应该是那次唱《如果没有你》,我那时候太情绪化了,在台上哭了,这样不好。后来我得到的经验是不能太陶醉于自己的内心,你应该感染的是观众,如果能唱到观众很感动,可是你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是更高的一个境界,这一点我还在学习。
北青报:那么这次在演唱会上也会比较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邓紫棋:演唱会不一样。演唱会不是只有一首歌,会唱二三十首,中间还会和大家讲我的经历什么的,如果那时自然流露出情绪,我不介意。可是如果是音乐节目,只有一首歌跟观众去联系,那就要比较好地控制住,毕竟观众晚上在家看电视是希望被娱乐,希望放松,你不能带给他们不好的情绪,这是歌手的一个责任。
北青报:大概是人红是非多,最近香港媒体上有很多关于你的传闻和负面消息,你对此是怎么想的?
邓紫棋:在香港当歌手已经6年了,以前比较小规模的这种舆论上的压力都是自己慢慢熬过来,现在当我面对更多这种东西的时候,我的心反而更稳定,现在的我是不会那么容易被影响的,我还是会很积极地工作,在音乐里保持我的正面和开心。
北青报:做明星的生活这么忙碌,你现在还有时间写歌吗?而且整天都奔波在各种通告里,要从哪里去汲取灵感呢?
邓紫棋:主要是网络吧,我手机里下载了很多音乐,从来没有停止过听各种音乐。像微信、微博这些也都挺好的,有时候我们上网不是想要接收很多资讯,只是为了放空一下,放空之后才能够继续聚焦。而且现在我发现好好观察生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现了解别人是一种乐趣,写歌的灵感都是来自于看的书、电影和自己的经历,但最近我写歌就开始写别人的故事,或是我观察到这世界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样反而更有趣了,我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别人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当中有什么差异?每件事情的细节如果好好去抓住,都会给你很多新的想法。
北青报:前不久刚刚遭遇了恋情失败,那么你现在对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
邓紫棋:爱情对我来说,和生活上的其他东西比方事业、健康、家庭一样重要,尤其是对于我这么一个喜欢音乐、喜欢创作又非常情绪化的人,感情在我的生活里是非常重要的,能给我很多灵感冲击。不过这件事必须要顺其自然,我看到很多网友遇到挫折时都会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样的话,当然颓废的时候都会有这么消极的想法,但我觉得这在我身上不可能发生。我不会因为有过不顺利的经历就影响自己对爱情的信仰,我还是相信上帝已经给我安排了这么一个人。他一定要是个爱音乐的人,如果没有音乐这个共同语言的话,会很难沟通。我觉得谈恋爱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人思想上面频率要相近,我还没试过跟一个不喜欢音乐的男生在一起过。
北青报:作为一个90后,你对人生、事业和感情的想法似乎都要比很多同龄人成熟很多,这是怎么做到的?
邓紫棋:因为我已经工作了6年,当一个人开始步入社会,就必须要独立起来。我觉得这6年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成长,比以前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给我的要多很多。我想一般23岁毕业出来工作的人,他到了29岁也是会很成熟的,我只不过是早些开始而已。我是在正常成长的一个过程当中。
文/本报记者 崔巍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