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序言
撰文:加雷德·萨克斯(录音师及制作人)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很荣幸地推出名为“Channel of China”的中国音乐录音系列。我们在这里使用了当今全世界最新最先进的录音技术将中国最优秀
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呈献给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这个系列里有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中国传统经典曲目,也有用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出了一个富有多彩、精致和高品位文化的国家。“Channel of China中国音乐系列”将给世界各地的听众奉献上风格各异,体裁丰富的中国音乐,从古老的独奏乐器琵琶到大型交响乐队;从10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古曲到当今中国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我们最先推出的《枫桥夜泊》(当代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专辑,由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十面埋伏》(章红艳琵琶独奏)《空山鸟语》(于红梅二胡独奏)等三个专辑是在位于北京市中心比邻天安门广场的北京音乐厅录制的,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厅。在此,我代表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特别感谢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先生和北京音乐厅总经理沙晓斌先生及参与录音的音乐家和工作人员,是他们的支持与合作才让我们的录音能够顺利完成。同时,我还要感谢世界顶级音箱老大B&W亚洲代理香港宝华公司为这次录音提供了B&W公司旗舰系列的805监听音箱,感谢发烧线材之王荷兰万登豪音响信号线制作公司提供了最顶级的录音用线材(备注:专门为录音师加雷德先生特制的麦克风信号线)。
这批录音是中国本土首次使用最新的DSD录音制作的SACD唱片。这种新的录音技术让追求最佳录音音效和想通过听唱片感受现场演奏的中国音乐听众和发烧友在聆听双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立体声录音重播时高高地上了一层楼,去领略那前所未有的聆听体验。
曲目介绍
01 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位于中国台湾省嘉义市向东72公里处,曾为台湾重要林场,如今则是驰名中外的森林游乐区;此地地势高亢,空气清爽宜人,夏季气温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胜地闻名。阿里山山脉属玉山支脉,西临深谷与小塔山对峙,东有祝山、对高岳隔着陈有兰溪遥望玉山主峰,北有如削的大塔山巍立,南以万岁山、水山、石山延至玉山前峰。阿里山涵盖范围虽大,但一般所指为沼平公园一带(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阿里山景观多元,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冬观日出、看云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观,高山铁路、森林、云海、日出及晚霞,更号称阿里山五奇。
居住在阿里山的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阿里山的姑娘》就是其流传最广的民歌,被改编成各种演唱和演奏版本,这里的管弦乐版本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编配的,选自他编配的《台湾音画》专集。
鲍元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6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台湾南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是中国国务院列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其作品包括交响音乐、清唱剧、声乐套曲、歌曲、芭蕾舞音乐和影视音乐,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创作奖,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香港、台北,以及巴黎、柏林、伦敦、多伦多、纽约、洛杉矶、悉尼等世界名城演出四百余场。他以中国传统音乐同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交响系列《中国风》(包括获得中国首届金钟奖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京都风华》、《戏曲经典》、《华夏童谣》、《台湾音画》等七个篇章),在各地华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在欧洲、北美和大洋州赢得了异国听众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美国全美广播电台NPR以及欧洲《泰晤士报》与《赫尔辛基日报》等曾多次对鲍元恺的艺术成就进行报道或专访。
1993年,鲍元恺应美国新闻总署之邀赴美国七城市访问讲学。1994年至2000年七次赴台湾担任客座教授、世界华人征曲比赛评委和交响乐团艺术指导。1996年2月2日在北京和台北同时举办其作品〈炎黄风情〉的两岸同步音乐会。1997年应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邀请赴东南亚访问。2001年赴欧洲访问,并在瑞典和芬兰举办其作品交响组曲《台湾音画》的专场音乐会。
02 松则亚拉
《松则亚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丁晓里先生专门为中国交响乐团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主题中融合了藏族民间舞蹈“堆谐”,乐曲直接改编于罗念一的歌曲《洗衣歌》,曲调脍炙人口,风格活泼热烈,充分表现了节日欢快喜庆气氛。
丁晓里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是著名的军旅文化活动家丁里先生,母亲是一位素质优秀的歌唱演员。丁晓里是一位爱国主义作曲家,他的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强烈的爱国激情,即便是如《荷花赋》、《铃之舞》这样听起来比较轻松的作品也是借景抒情,蕴含着极深的爱国情怀。在丁晓里的主要作品介绍中,《梅岭三章》、《黄河随想》、《大三峡》、《中国心》、《周恩来》、《永恒的丰碑》、《大阅兵》与《军魂》等无不饱含了他自然和真诚的爱国之情。
03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作曲家读唐代大诗人张继的同名诗歌后获得灵感而写的音诗,音乐很好地表现出了原诗中刻画的那种孤寂、悲愁的心境。为了更好地欣赏此曲,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原诗的内容和意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①对愁眠。
姑苏②城外寒山寺③。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②姑苏:今江苏苏州。
③寒山寺:旧说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
《枫桥夜泊》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徐振民,1934年生于山东烟台。少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先后学习钢琴、小提琴,后来又学习和声与作曲。195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苏夏教授学习作曲,从陈培勋教授学习配器、从刘烈武教授学习和声,从段平泰学习复调,从苏联专家阿拉波夫学习曲式学,此外罗忠镕教授也给他很多教益。195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58年奉调前往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整整三十年。1988年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渡江交响诗》、幻想序曲《雪里梅园》、音画《边寨音画》、音诗《枫桥》、音诗歌《京陵怀古》,交响序曲《华夏颂》等等。
04 猜调
这首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姐妹问答对歌的活泼情趣:“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海中间;银线长长街前卖,丝线长长妹跟前”。乐曲以木管乐器的明亮音色和弦乐拨奏的轻快节奏突出显现了旋律的戏谑气氛,中部引用了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优美旋律。
05 二泉映月
弦乐曲《二泉映月》是吴祖强根据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的同名二胡曲改编而成。“二泉”是无锡市的一处游览胜地,坐落于惠泉山,全称“天下第二泉”。以一潭绝妙的泉水吸引四方游客。当年阿炳经常在此操琴卖艺。此曲以景抒情,描写了诗一般优美、恬适的意境,乐曲静如潭水又涌似山泉,冥思伴以泉声,动人心弦。至于其中所表达的是何种思绪,任听者自去体会。吴祖强改编时借助了和声、复调及弦乐队传统配器方法,并在乐曲结构上略加调整,在保存原曲意韵和风格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优美,令人陶醉。
吴祖强,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院长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他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及参与并负责集体创作的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对中国现代舞剧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将中国民间音乐、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相结合,改编创作的弦乐曲《二泉映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深受听众喜爱。
06 孔雀开屏
根据何大傻作曲,汤凯旋配器的广东音乐编写而成,全曲充满华丽的色彩。乐曲由四个从轻到重的颤动的和弦开始,这使人感到似乎是孔雀翠羽的抖动。然后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一个极富广东音乐特色的旋律引入本曲的主要部分,这部分的旋律在钢片琴和竖琴闪烁的背景上,由各级乐器轮流交替地奏出。这同一旋律又以不同的配器和调性构成本曲的对比部分,在音乐逐渐高涨后进入再现,这是本曲高潮。我们似乎感到孔雀开屏时那种甚为灿烂的五彩缤纷的情景。随后乐曲逐渐加快并进入尾声,这时气氛也更加热烈。最后,乐队在和谐而颤动的和弦上以一个起伏极大的走句结束全曲。本曲作于1979年,1984年7月,中央广播交响乐团在北京首演,土耳其指挥家,希克梅特·西姆谢克(Hikmet Simsek)指挥。
罗忠镕,男,中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24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 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始学音乐, 主修小提琴, 1944年, 转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继续学小提琴, 这时期, 还同时师事谭小麟教授学作曲。1949年,他又师事丁善德教授学习对位法, 并自修了作曲理论和相关技术。1947年,罗忠镕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这支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此后,他便从小提琴演奏逐渐转向作曲。1958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接着,他于1958-59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两部作品都由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公演后, 获得很大成功。1985年,罗忠镕担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同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者奖学金,被邀请到西柏林从事创作和其它音乐活动,并在西柏林举行作品音乐会。1988年,他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海峡两岸作曲家座谈会”。2004年,罗忠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
07走西口
《走西口》讲述的是过去生活在黄土高原贫瘠地区的人们背井离乡,西渡黄河口出外谋生的故事,流行于山西、陕西的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各地的《走西口》内容相近,曲调却有很大差异。这里所采用的是山西小调的旋律:“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一直送到小村口。”乐曲以如泣如诉的弦乐音色和细腻落错的复调声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对情人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这里有缠绵悱恻的喃喃私语,更有肝肠欲断的生离死别。
08 第一交响序曲
《第一交响序曲》是关峡根据所作歌剧《悲怆的黎明》音乐的旋律精髓,于2003年12月重新结构而成的。序曲音乐以充满人性化的音乐表述方式,注重人的心灵及情感诉求、调动管弦乐手段用以营造出厚重的情感氛围,满怀激情地颂扬了改写中国历史进程无怨无悔奉献人生的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风范,并结合时代特征升华出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乐曲的主要旋律曾被用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配乐中而广为传播,家喻户晓。
一、片头音乐的结构为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A B A):
引子:弦乐队波浪起伏的音型做背景,四支园号同度的号角声从低到高、由弱至强,随后小号、长号和大号以相隔一拍的卡农式进入,激越的号角声和定音鼓的强悍加入使乐队的音响强度不断增长,描绘出一幅中国革命历程中先辈们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A部分:
a: 弦乐从高音区级进下行、伴随着四度、六度音程跳跃构成的宽广旋律富有歌唱性,用以讴歌经历过恢弘时代的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b: 由钢琴为领奏乐器,旋律抒情委婉,乐队织体简约平缓,以叙述经历过艰难人生的无怨无悔之情。
a: 动力再现部分由宏大的交响乐队鸣响出恢弘的、激情澎湃并具有史诗般的音乐。宽广的旋律倾诉着对艰难人生的咏叹,三支嘹亮的小号吹奏着挺拔向上的对位旋律在诉说着生命中的不屈精神。
B部分:
是乐曲的中部,在鼓声狂躁的敲击之上,铜管奏出方才第一主题的变奏,所有的声部都在紧张的行进。
斗争与希望对比交织着,然而鼓舞的力量从来没有放弃过。
恢复到暂时的平静后,异常柔美的小提琴独奏开启了一种可能,一个个乐器声部逐次加入,仿佛镶嵌在广袤天空的星辰,一个一个地闪烁,星光瀑布直落人间,最终绽放到一个令人震慑的光明。
木管声部与弦乐声部依次与小提琴交织,展现出一幅甜美、稳定的安宁景象,充满着勃勃生机,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与希望,并令人回忆起曾经奋斗的荣光。
A(再现部):
乐曲又回复到最初那段感人至深的著名主题。气势恢弘的乐队交响,在激情燃烧中将“崇高”永恒镌刻在信念的碑文上。
关峡,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生于1957年6月,河南开封人,满族。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时以大提琴狂想曲获美国“齐尔品”作曲比赛二等奖,《第一弦乐四重奏》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引起音乐界的关注。关峡在青年时期就写出了《围城》和《我爱我家》等高品质、成熟的电视音乐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近几年,他创作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大型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音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关峡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中国东方歌舞团副团长、现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青年音乐家分会副会长、中国电影音乐协会特邀理事,中国文联授予关峡为“中国当代百名优秀文艺家”之一,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授予关峡“最杰出艺术家奖”。
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CNSO)中国交响乐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交响乐团,是中国最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乐团,1996年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由国内一流演奏家组成,他们训练有素、技艺精湛,其中不乏国际比赛获奖者。历经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使乐团演奏水平始终保持着最优秀的传统。中国著名音乐家李凌、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秋里、陈佐湟、汤沐海等为乐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交响乐团成功地演奏、演唱了大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近、现代的中外交响乐作品,其中许多作品由乐团在中国首演;乐团的音乐会实况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向世界各地播放;乐团与法国唱片公司、菲利浦唱片公司等合作录制了许多唱片向全世界发行;中国交响乐团经常在国内进行广泛的巡演,足迹遍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40余座城市,为弘扬中国交响乐作品及介绍外国交响名篇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使乐团赢得了亿万听众的爱戴。
许多在世界享有最高知名度的音乐大师同中国交响乐团进行了合作演出或艺术交流。其中,指挥家包括:奥曼迪、卡拉扬、小泽征尔、迪图瓦、马祖尔、斯拉特金、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以及作曲家兼指挥家潘德列斯基、舒瓦茨、莫瑞斯等。演奏家包括: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斯科达、穆特、阿格里奇、马友友、麦斯基、沙汉姆、王健、朗朗、李云迪、林昭亮、佳克米尼、林德曼等。指挥大师迪图瓦于1997年指挥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后激动地说:“看到中国有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交响乐团,确实令人感到惊喜,中国交响乐团很有潜力, 一定会成为世界上令人瞩目的优秀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在多次世界性巡演中出访了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乐团以令人信服的艺术表现和独具特色的中国神韵赢得了各国听众的高度赞誉。美国报界称:“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是当之无愧的成员。”伦敦《泰晤士报》称:“中国交响乐团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乐团,有着充满生命力的声音。”欧美同行更是惊叹在他们的世袭领地—交响乐王国中“又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指挥—李心草
1994年毕业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曾师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当他刚刚20岁时,就已与前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国内著名乐团成功合作了马勒、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西贝柳斯、德沃夏克等作曲家的大型作品,并与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合作演出了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和中国歌剧“原野”。
1993年11月,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参加了“首届全国指挥比赛”,并荣获第一名。1994年起,受聘于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出任常任指挥。并成功的演出了“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罗米欧与朱丽叶”、“仙女”、“唐基柯德”、“戈佩利亚”、“红色娘子军”等中外著名芭蕾舞剧。1996年,受指挥大师雷欧普德.哈格教授的邀请赴奥地利,并在国立维也纳音乐学院深造。1997年,在法国举行的“第45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同年,作为哈格大师的助理指挥,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访华演出。1999年秋,他率中国交响乐团在“99东瀛行”日本巡演中,与陈佐湟共同担任指挥,取得了很大成功。2000年初,被评为“影响中国21世纪的100位青年”之一。
作为当今乐坛最活跃的青年指挥家之一,他的足迹已遍及国内外。除了与国内各大乐团合作,还经常与法国里尔国立乐团、贝桑松歌剧院、哥本哈根爱乐乐团、提沃里管弦乐团、维也纳青年管弦乐团、约翰内斯堡爱乐乐团、开普顿爱乐乐团、南非室内乐团、韩国KBS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芭蕾舞团等合作。并相继成功的演出了歌剧“蝴蝶夫人”、“弄臣"、“茶花女”、“波西米亚人”、“托斯卡”、“阿伊达”等歌剧。在一系列演出中,展现了他在丰富的曲目中广泛的适应以及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他对德奥经典作品以及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的阐释尤其令人称道。李心草现任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及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录音师、制作人—加雷德·萨克斯
加雷德·萨克斯(Jared Sachs)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早年就读于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主修圆号演奏。毕业后,在阿姆斯特丹广播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圆号演奏员达15年之久。他经常随乐团为各大唱片公司录音。1987年,他开始在飞利浦唱片公司担任录音监制和录音师,同时还为宝丽金公司(今天的环球唱片)等著名古典音乐厂家做后期剪辑和母带制作。很快,萨克斯的录音得到了同行,特别是音乐家们的推崇。小泽征尔指定萨克斯先生担任他的夏季音乐节首席录音师。在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音乐家的大力支持下,萨克斯先生和妻子于1990年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取名Channel Classics。迄今为止,萨克斯先生已经录制了250多个项目,录音和后期全由他一人完成。1996年开始,萨克斯参与飞利浦公司研究DSD录音技术和SACD唱片技术开发。2001年,他的唱片公司出版了世界第一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从此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的唱片一律以DSD(飞利浦与索尼联合开发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录音方式)录音方式录制,只以SACD格式发行新的唱片。目前,在全世界,具备了DSD录音的唱片公司不到10家,就连声名显赫的古典音乐唱片几大厂牌也还没拥有自己的DSD录音设备。萨克斯先生拥有的DSD录音设备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型号,软件永远是最新的版本。从2001年到2005年2月萨克斯先生已经出版了40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
北京音乐厅简介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现代风格的专业音乐厅。它坐落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北面与景色怡人的中南海毗邻,西临繁华的西单商业街,向东远眺,宏伟的天安门广场,蔚为壮观。
近半个世纪以来,北京音乐厅作为国际专业音乐厅之一,是乐坛精英施展才华的理想舞台,曾有众多国内外音乐大师在此一展才华,他们是:梅纽因、斯特恩、小泽征尔、马友友、斯科达、多明哥、卡巴耶、刘诗昆、殷承宗、傅聪、林昭亮、吕思清、王健等;北京音乐厅作为中外音乐百花争艳的艺术殿堂,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音乐厅作为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一方净土,为丰富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普及高雅艺术做出了贡献,并培养了难以计数的音乐爱好者。
2003年,北京音乐厅重新装修,于2004年12月31日正式复业。改建后的北京音乐厅可容纳1024位观众。其外观更具现代感,外墙由浅灰色玻璃幕墙组成晶莹剔透的玻璃形体,尤其是夜间音乐厅内部灯火辉煌,看上去像一个蕴藏美妙旋律的玻璃音乐盒。演奏厅内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建筑声学措施,获得良好的音质、频率特性和适度的混响时间以及均匀的声场分布,以其明显的厅堂声学优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使其成为国际音乐艺术交流的重要演出场所。
说说DSD 录音与SACD唱片(超级音频CD)
DSD是录音方式,SACD是唱片格式。普通CD上不可能装载DSD信号,我们看到的普通CD上印有DSD,要么是愚弄无知的消费者,要么就是将PCM的录音用来在DSD AD转换器上过一下,然后再下转成16比特/44.1赫兹的Wave文件(不转成此格式文件,CD机就读不了)。SACD则是原封不动地装载DSD录音的原始录音文件格式。SACD之所以诞生,正是因为普通CD无法装载DSD音频信号。很多大唱片公司将PCM方式的录音以SACD发行,不过是一种商业伎俩。这样说来,真正的SACD必须是DSD录音的,否则就是新瓶装老酒。DSD录音存储下来的文件可以下转成PCM供普通CD使用,效果比原始录音是PCM的录音好。Channel Classics公司SACD使用的是4.7G的DVD盘片,碟片上镀有三层完全独立的音频信号:(1)5.0多声道DSD音频信号(2)2.0声道立体声DSD音频信号(3)2.0声道PCM普通CD Wave音频信号(由DSD音频文件下转来的PCM音频文件)。当你购买SACD时,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方式录音的,是DSD还是普通PCM。Channel Classics公司录音师之所以没有使用5.1声道(即:多一个重低音)是因为他录制的多半是古典音乐而非电影音乐,加雷德认为,低频信号该在录音时通过麦克风的摆位获取,在重播时通过音箱的摆位重播,这样就很自然了,完全没有必要无中生有搞一个超低音。他认为在音乐会现场是听不到那种器材玩家喜欢的夸张低音的。
超级音频CD新一代的音频
为了全面改善PCM(脉码调制)数字音频技术,获得更好的声音质量,则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换。因此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决定推出一种称为超级音频CD (SACD) 录音和重放的标准。
SACD是一种多层混合碟片。一层保留了传统的“红皮书音频”即16bit/44.1kHz CD标准,因此碟片可以仍旧可在标准的CD播放器上播放;另一层是高密度层,碟片可以在SACD播放器上播放,能提供2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可多达6声道或环绕声),具有极高的音频质量,频率响应从0Hz到100kHz,而动态范围大于120dB。高密度层也可用来储存文本、图片和视频信息在播放时重现多媒体的形式。
除了音质方面的改善外,SACD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版权管理方式,其版权识别方式是有一种可见的和一种不可见的数字式水印同时存在。它是一种可用于媒体保存的理想介质。
直接流数字编码技术(DSD)
DSD技术是用来录制SACD的音频。DSD是以1-Bit来表示采样率为2.8224Mhz音频波形,是从前通用的数码录音PCM录音采样率的64倍。因此可以使得SACD获得前所未有的音频质量,它的重放还原质量是其它任何数字或模拟音频无法比拟的。DSD以其超级的灵敏度100%地录制下麦克风所能收到的任何信号(包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如细小的自然泛音),录音时,麦克风的信号进入DSD AD转换器,生成DSD数字文件后存在电脑硬盘里,这些信号最后通过无损压缩技术镀刻在SACD碟盘上,重播时通过SACD机上的DSD DA解码器100还原成模拟信号,即:录音时收到多少信号,此时还原多少,完全100%还原。这就是DSD和SACD的完美和珠联璧合。可以这么说,陈品SACD就可以作为录音公司的压碟母盘。相比之下,PCM录音则不能完全收入麦克风收到的信号,很多细弱和超低频及超高频的信号完全丢失,这就是为什么说数码录音声音坚硬,这还是当录音信号通过PCM AD解码器时丢失的信号,当CD播放机播放时,CD上的数码信号通过光头读取后由CD机上的PCM DA解码器解码,这时信号丢失更严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录音棚里从电脑上直接听PCM的WAVE音频声音比唱片上好的原因,因为这时少了CD这个丢失信号的环节。DSD录音和SACD完全克服了PCM录音和普通CD的致命缺点。XRCD也罢、HDCD也罢都是在后期处理和DA上玩雕虫小技,他们再怎么玩在播放时都是PCM DA出来的 16比特/44.1信号。令人心痛的是DSD作为封面装饰滥用了,几元钱的CD上也自称是DSD技术,令人啼笑皆非。SACD本来是为了装DSD信号的,结果就连世界著名的几大古典唱片公司也拿去装载甚至是70年代的录音,他们的做法是:有道德的可能会将早期开盘带录音直接输入DSD-AD解码器,让后生成DSD音频信号装入SACD,这时我们还可以通过SACD听到录音师们在录音棚里听到的开盘录音效果。恶劣的则是将PCM的数码录音通过DSD AD转换成DSD音频信号写入SACD。
DSD录音技术让集成了模拟录音生动优美的音色和数字录音的高信噪比。SACD则是忠贞不渝地100%存储和100%还原了DSD录音。有了DSD录音和SACD,我们可以不再嫌弃数码录音那不悦耳的音色,也不用再去折腾密纹胶木唱片(LP),通过忍受听炒蚕豆般的背景噪音为代价去苦苦品味那动人的模拟声。
COLOPHON 制作群体
Production Channel Classics Records bv
出版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
Producer C. Jared Sacks / Zhang Hong Yan
制作人 加雷德·萨克斯/章红艳
Recording engineer / editing C. Jared Sacks
录音/剪辑 加雷德·萨克斯
Assistant editor Hanying Feng
剪辑助理 冯汉英
Cover photo and design POLOARTS Entertainment Co., Ltd.
封面设计 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dditional photography Channel Classics
照片 荷兰音乐频道
Liner notes Su Li Hua Zhang Hong Yan
中英文文案 苏立华 章红艳
Technical information 录音设备
Microphones麦克风 Bruel & Kjaer 4006, Schoeps MK2
Digital converter 数码转换器 DSD Super Audio / Meitner
Pyramix Editing / Merging Technologies
Monitoring 监听音箱 Bowers & Wilkins 805 www.bwspeakers.com
Cables 麦克风信号线 Van den Hul * www.vandenhul.com
Recording location录音地点 Beijing Concert Hall 北京音乐厅
Recording date 录音时间 20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