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那些和我们》:改编里有惊喜

2012年12月20日10:14  新浪娱乐 微博
张杰写真 张杰写真

  翻唱,就是唱别人的歌?对,也不对。实际上在流行音乐的大世界里,翻唱因其种类的多样性、复杂性,完全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小世界。一般来讲,翻唱最多的玩法,就是用一种风格来重新套用另一种风格,属于编形式上的改编、甚至改变,如早些年最盛行的R&B改编,此类翻唱最大的目的,就是翻唱希望运用全新形式来让自己留名。另一种玩法是以我为主的唱将型翻唱,典型代表如蔡琴、齐豫、张学友等,此类翻唱通常用New Age的形式表现,突出了歌者的功力。

  相比较而言,张杰[微博]的《那些和我们打过招呼的爱情》作为一张翻唱作品,可以说将两种玩法合二为一了,其中不仅有原作曲目的改编性,又有唱将玩法的专业与个性,更重要的是,“那些和我们打过招呼的爱情”的命题串联起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故事,有情节,有画面,有转折,有回忆,有故事。而唱片的选曲也建立在70后、80后同龄人的基础之上,翻唱的曲目均来自经典女歌手、创作女歌手,不仅熟悉,不仅文艺,更增加了几分感性情怀。

  《那些和我们打过招呼的爱情》里的曲目非常值得玩味。她记录了从从90年代到10年为止这期间华语乐坛最感性的篇章。这其中既有让人记忆犹新的97年的“张王之争”(张惠妹[微博]、王菲),而《原来你什么都不要》《天空》也是整张唱片前两首歌曲。此外,陈绮贞《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蔡健雅[微博]《夜盲症》、戴佩妮[微博]《街角的祝福》,代表了00年后创作女歌手全盛时代下的“铁三角”,这两三歌曲的改编,张杰同样大费周章,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更加立体的BAND SOUND改编方式。至于林忆莲[微博]《伤痕》、莫文蔚[微博]《他不爱我》、辛晓琪[微博]《领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非常巧合的来源于同一家厂牌――滚石唱片,这为这张翻唱专辑提供了一个一窥其全貌的最佳管道,有情有爱,洒满回忆。

  在这张“女子经典”作品里,其实张杰所采取的,就是蔡琴式的翻唱格式,为原曲加入了许多弦乐元素,更保留了张杰原本声线中的细腻与淡定。《原来你什么都不要》《天空》都以华丽的弦乐作为铺垫,之后以简约钢琴衬底,而与录音室作品相比,张杰的声线明显的愈发空灵、恬淡,翩翩而至,制造出了几分发烧唱片的效果。

  经过《穿越三部曲》、《这,就是爱》和《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三张个人专辑的塑造,张杰已经形成了自己十分明确、稳定、甚至是不变的个人风格。而习惯了“杰式”大情歌和摇滚曲后,《那些和我们打过招呼的爱情》中的张杰显然更加个体化、情绪化,甚至在声音表达上也更近乎于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气息。在《领悟》《他不爱我》之后,那种幽静感性的情歌处理,甚至要比许多文艺男歌手更入骨髓,也融入了许多理想主义的书卷气。以流行音乐、甚至民谣的标准而言,张杰的声线都是非常干净的,中高音区磁性又兼具飘逸。世俗常以天簌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漂亮的声线,但张杰的飘逸却又不同于齐豫那种技术流的飘逸,几乎像顶级钢琴音色那样完美无缺,他的声线更具有人情味在。这种人情味体现在歌声里,就是在飘逸中,又带点烟火气息,因此张杰这种声线,有时候就会听来更温暖、更舒适。

  在演绎方面,翻唱阿妹的《原来你什么都不要》毫无疑问最具改编的风格,变流行的基调为古典为浪漫,流行大K歌亦能成为一支跌宕起伏的作品;《伤痕》和林忆莲的原唱相比,又是反其道而行之,大情歌改编成了BOSSA NOVA与爵士乐的结合,更像隔着记忆抒情的诗人,似梦亦真,玩味无限;《突然想爱你》个人觉得最好,少了许茹芸[微博]那种神经质少女的纠结,编曲由情歌转为民谣开始,多了一种浪漫诗人的味道,温柔中有隽永、柔情中有高潮;《走路去纽约》改编的最彻底最炫技,大提琴小提琴在空中对话,反而比陶晶莹更像是张杰的原作,作品抑扬顿挫,也呈现出了这张唱片文艺的那一面;戴佩妮《街角的祝福》和陈绮贞《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都翻唱得很具有想象力――陈绮贞、戴佩妮的民谣小品换上了更宽广的外衣,一点摇滚的松弛感和男性气质扑面而来。

  《那些和我们打过招呼的爱情》有着浓重的九十年代情结,怀旧中不拘泥,改编里有惊喜。该如何来形容张杰在这张翻唱专辑里的表现呢,应该说是歌如其人,人如其歌吧。没有夸张的炫技,也没有强势的冲击,最终留下的唯有纯粹之感。

  回忆满是蓝色时分,那些和我们打过招呼的爱情,勿忘,安好。(文/琳距离)

(责编: 大喻頭)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