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成电视秀 与唱歌关系不大

2013年02月28日17:15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

  撰文/赵南坊

  《我是歌手》诠释的其实是“不是”——虽然唱歌,但这不是一档音乐节目。放在娱乐大户芒果台,它不得不是一档彻底的电视秀。

  《我是歌手》开播5期后,这场秀越做越大。参赛歌手身价暴涨,广告费节节攀升,网络关注度激增——热门效应向来都是如此疯狂。但热门的成就与其算在节目制作上,不如算在时机把握上。如同在一堆大片中逆袭的《泰囧》,找准大众娱乐生活相对平淡的时段填补空缺,正是《我是歌手》成功的最大原因。

  不比好理念,不比大制作,只靠接地气赚人气。这是节目的成功之钥,也是败笔所在。每周五的“歌手”之夜,满眼看到的都是“不是”。

  不是歌手,是运动员

  第一期开播,前45分钟都是正常的歌手表演。随后黄绮珊登场,舞台一秒钟变田径场。除了高音还是高音,这是阿姨辈“新人”的见面礼。首期节目最大意义就是让世人知道高龄版“海豚音”,“黄氏响声丸”不胫而走,超强肺活量旋即成为热门词。大众的反应主导了节目的走势,在他们眼里,歌手与运动员无异,完全是拼身体素质的行当。飙高音成为会唱歌的唯一标准,所以“黄高音”才会不知疲倦地亮嗓。她不是一个人在吼,那一刻,阿宝、丫蛋[微博]、凤凰传奇[微博]的玲花统统附体。所谓:当张嘴只为了比试肺活量,唱歌就与美完全无关。

  节目第三期举办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室内运动会。读懂了500位听审的审美趣味,选手们纷纷展示自己的肺活量。前两期无比深情的沙宝亮[微博]选择开嗓喊“浏阳河”。羽·泉兄弟演绎流行摇滚版《老男孩》时也是亢奋不已,完全一副兴奋剂过量的模样。高音专业户黄绮珊继续恨天高,海豚音的通行证《I Will Always Love You》经由她的演绎就只剩那几秒——而那几秒也成为观众的所有诉求,一晚就等这一刻,《我是歌手》其实该叫《我是黄绮珊》。只有“小哥”齐秦[微博]沉迷在自己的节奏里,深情煽情苦情,可惜在一群正当年的运动员里,他是个力不从心的老兵,唱不出感情,只能用面部表情凑。大哥果然老江湖,淡定到每场21万元的出场费居然一点也不兴奋。

  最兴奋不起来的是杨宗纬。情歌王子第一次上节目,搞不清状况的他被之前选手的爆发力彻底镇住,候场时一直擦汗。文弱学院派注定拼不过运动员,听审们的票子说明,他进错了屋。同样进错屋的还有黄贯中[微博],顶着光环上台,灰头土脸下台。身为摇滚歌手本该比运动员更运动员,“Beyond乐队”最后的香火却亲身证明,摇滚乐与娱乐大舞台有多么不搭调。

  吉他英雄Paul Wong,有技术有想法有创意,这些《我是歌手》的舞台都不需要。因为台下观众不买账,他们需要的只是能撬开泪腺的煽情高音。不解风情的摇滚歌手,像长跑运动员一样坚持,却忘了自己参加的是场百米竞赛。

  运动员式的爆发力才是胜败的唯一标准。歌唱比赛变成纯生理比试,这是一档娱乐节目最后的归宿。大众收视群决定了节目不能高端复杂,越简单才越有效,简单到只比声音大小。《我是歌手》的理念其实简单,它是“赌气”的产物:以往的选秀节目经常因为有专业或半专业歌手的参赛而遭诟病,如今,完全专业歌手参赛的节目成型,目的就是要赌气给大众看。结果表明,专业运动员确实比业余的肺活量大。

  不是观众,是演员

  拥有“娱乐至死”的功底,就敢把任何节目都办成《艺术人生》。一档明星秀节目,居然也可以酸泪横飞。不是歌曲太感人,而是观众太入戏。

  真正的演员不在台上,在台下。芒果台一定为在场观众准备了足量的芥末或眼药水,才能镜头扫到之处全是抽搐哽咽。举着“真人秀”的牌子,却在拍情感类节目,总有那么几分钟,恍然以为在串台。

  当然,作为从“超女快男”时期就开始培养观众演员的电视台,芒果台变成今天的“影帝”培训班并不惊讶。功底了得,每位观众在这场秀里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而他们大部分时间里的任务就是为台上主角们配戏。作为群众演员的福利,时机到,还可以成功抢镜。于是就有了“陶醉哥”“流泪姐”这批家喻户晓的出色群众演员。如此下去《我是歌手》真该办一档兄弟节目《我是演员》。这么偏爱群众演员的戏,之前只能在星爷的电影里看到。

  《我是歌手》里存在两个“逆袭”的故事,一个属于立白洗衣粉,另一个属于观众。据称节目开办时因不被外界看好,洗衣粉能以较低的价格取得冠名。如今节目大火,“立白”成为全场最扎眼标识,每一期都能引起观众极大兴趣,最大疑问是,一袋洗衣粉为什么会出现在唱歌节目里?这个搭配简直比红罐凉茶还要别扭。同是“逆袭”,“立白”属于赌运气,观众属于拼实力。还没有哪档娱乐节目,观众得分担如此重任——歌手唱歌时他们要全神贯注,镜头达到时他们要全力表现,每个人身上都有枚开关,镜头就是指令,反应快、入戏深的出位。根据网友统计,最敬业的入戏是:羽·泉唱《烛光里的妈妈》时哭,齐秦唱《用心良苦》时哭,陈明[微博]唱《当我想你的时候》时哭,黄贯中唱《吻别》时哭,沙宝亮唱《秋意浓》时哭,黄绮珊唱《离不开你》时还哭。哭戏完全被设定好,《艺术人生》一直想达到的效果,《我是歌手》分分钟就做到了。

  影帝的出现再次印证,《我是歌手》不是音乐节目,而是彻底的电视秀。为了电视效果,完全可以牺牲歌手的表演。看来,《我是歌手》确实学到了韩剧的精髓,这里充满刻意的营造,为达煽情目的,人尽其用。

  比如,准备了一个会煽情的主持人。选手海泉,兼职当主持只有一个任务,催泪。永远的苦情脸,每一句都在提示观众该入戏了。本该工具化的主持人,却成为情绪催化剂,存在感太强只能表明太刻意。

  又比如,有7个会煽情的歌手。选手选歌,标准基本都向鼓动性看齐。或是动情,老歌、老情歌皆为屡试不爽的催泪弹;或是亢奋,摇滚成为另一种煽情,而这种煽情只是简单地等同于热闹。声响够大,观众就够嗨。

  恰到好处叫真情流露,过了就是矫揉造作。场下观众也有入错戏的时候,第五期的《Man in the Mirror》,歌曲未完掌声却迫不及待响起。观众没察觉,那一刻的停止其实是歌曲要换档。

  不是专业,是业余

  号称引自韩国的海外优质节目,《我是歌手》却远没有《中国好声音》专业。仅是报名次一个环节,就尽显山寨气质。一个名次,强迫症般反复播报多遍,即使是纯为耗时间也算低端。

  娱乐也应该专业地娱乐,不显专业的《我是歌手》该怎样定位?

  虽然有比赛性质,但不是选秀节目。虽然比试唱歌,但不是纯粹音乐节目。虽然处处煽情,但不是情感类节目。虽然人物设置众多,但不是表演类节目。这是一台四不像,很难用某一种类型准确为其定性。

  为传达音乐主题故而选择“歌手”之名,却仅仅是个冠名。表现形式上,以唱歌之名来行作秀之实,最终的诉求并非音乐而是娱乐。音乐成为达到娱乐目的的手段,《我是歌手》被认可是作为电视节目而非歌唱比赛。节目成功,参赛歌手得到高出场费,电视台得到高收视,音乐并未从中获利。靠一台跟音乐有关的节目带动整个乐坛内需这是妄想,《中国好声音》没做到,《我是歌手》也做不到。电视面前,音乐只能成为工具,节目里这个工具的戏份甚至是被最大限度地压制。《我是歌手》每期超过1个半小时的节目,40分钟以上时间在播排练花絮、后台准备情况以及名次通报。即使是表演进行时,不解风情的导播仍要见缝插针地播出歌曲介绍或歌手感言等乱入的片段。如此待遇,音乐不是被宣扬,而是在被消费。若以音乐节目的标准,《我是歌手》同样严重不专业。

  承担高成本,动用精良制作团队,《我是歌手》只为试图转变传统意义上的选秀概念:让原本当评委的专业歌手上台当选手,让原本的选手下台当评委。但这种错位最终诠释的其实只是拧巴的含义:我是歌手,但跟唱歌关系不大。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