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
如果用小说创作的标准来看娱乐新闻,娱乐新闻的生命力,其实不在于它是否具有爆炸性的开始,而在于它能否提供持续的新鲜情节。
汪峰[微博]和王菲离婚的消息就是如此,两个消息同日出现,都在微博发布,汪峰的消息却迅速被王菲淹没。但二十天后,汪峰的情史还在被人咀嚼,王菲的离婚却已经从八卦谈资榜上退场。原因在于,王菲和李亚鹏正能量爆棚,微博上隔空赞美,现实中若无其事,不但击退了传闻,更阻断了探究之心,既然不狗血,自然提供不了谈资,人们的谈论欲望随之消退,即便是天后,不供给后续报道,也很难和微博世界的“十五天定律”(再大的新闻也只有十五天的关注期)抗衡。
汪峰离婚,却出现了许多后续消息,前妻康作如发长微博,网友挖掘罗列出五段情,并调侃说:“原来这就是汪峰怒放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他唱的是涤荡生命灵魂的歌,近年来也是以务虚者的形象出现,被称作“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歌手”,却落进八卦的天罗地网中。这种反差,自然让人有了强烈的谈论欲望。
我就是因为他的务虚者形象,从路人转粉的。一直觉得他的歌过于悦耳堂皇,所以少点感应,直到有一天,在某本杂志的“十问”(向名人提十个问题由他们作答)栏目里,看到了汪峰的回答。
这份答卷让人意外,他最爱的目的地是海边,因为它的宽广包容;他最爱的人物是约翰·列侬,因为他“展示的是其真实一面,所有的缺点以及自我人性的悲哀全部坦诚给予世人”;最爱的明星是迈克尔·杰克逊,因为他纯洁的内心;最爱的运动是台球,因为它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和品格;最爱的网站是“所有艺术网站”,因为“可以让人对生命和创造始终保持热情和动力的源泉。也向人们展示着这世界还仅存的美好与智慧”;最爱的影视,则是那些感动和警醒世人、印证了一些优秀艺术家的良心和才华的电影;最大的嗜好,是诗歌。这份自白迅速打动了我,一个潜行者的形象,在字里行间跃然而出,和他同期的访谈、声明,以及他那本随笔和小说集《晚安,北京》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也是那年,在一个草根明星评选活动中,给“旭日阳刚”写评语时,我这样落笔了:“这是那种让人寒毛直立的东西,里面的讯息排山倒海,动荡、贫寒、坚韧、春天早晨的微寒,人生的那些死地,那些忽明忽暗的希望,全都呼啸而至。他们心里分明有一撮小火,离地半尺的神明如影随形,而那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数小人物的精神镜像。”固然是在说“旭日阳刚”,却也是在说汪峰。
所以,网友从他绯闻中感受到的疑惑,也正是我感受到的疑惑。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十五年里五段情,不算多,处理分手和宣布离婚消息时的不当,只是瑕疵,他的歌手身份,还是大于他的情圣身份。但那中间的差异,还是让我有点疑惑。
事情或许是这样的,绯闻里情史里离婚声明里的那个他,是他的本我和半个自我,音乐、文字里的那个他,是他的半个自我和超我。我们和他的超我凝结物发生了联系,进而希望他的本我也有同样的高度,落差感自然油然而生。
还可以列举更多,每每遇到公德私德大讨论,人们总是会列出列夫·托尔斯泰、马丁·路德·金,等等等等,他们公众形象和他们私生活之间的落差,他们对待群众和身边人之间的落差,他们升华出的那个我和他们卸落不了的那个我之间的落差,都是如此。也适用于更多人。文字里清澈敞亮的人,现实中目光仓皇形容猥琐,微博上念天地悠悠怆然涕下的人,现实中油头粉面沾沾自喜。肉身沉重,囚禁了更为潋滟的灵魂。
我们因此常常“厚古”,古人的本我自我已经风化,留下的只是一个超脱的精神形象,我们可以不受干扰地,和他们的精神形象发生交接,似乎人的确可以达到那样的超然洁净,那样的四顾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