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活着》:悲而不伤下的延绵与悠远

2014年02月24日14:05  新浪娱乐 微博
戏剧原声《活着》唱片封面 戏剧原声《活着》唱片封面

  2013年农历年底,等待多时的话剧《活着》原声音乐终于出版了,在这新旧交接之际,也恰逢每一年最不安的喧嚣之时。唱片拿在手里仔细端详,极简的设计,只两个富有生命颜色的“活着”跃然灰色封面之上,仿佛回归了一张唱片应有的纯粹与古朴。这也像极了树音乐发行唱片所惯用的风格,简单却不失质感。

  一遍遍听《活着》的原声,脑海边思考“活着”这个命题。小说、话剧和音乐,三个不同文本相互关联,从文字建筑的空间到舞台的观演现实,再到另一个纯粹听感的意象,分别作为三个独立的艺术作品,用不同的叙述体验,诠释“活着”这个大命题。

  中国人有喜欢荒诞悲剧的传统,春节团聚的饭桌上,姨婆们总会扯几句陌生熟人的可怜故事,谁家的儿子得了头皮癣媳妇跑了,谁家的男人被讨债的打断了腿在菜市场门口又被车撞了,这些悲惨故事往往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点,即主人公总是固定的。他们仿佛有着注定悲苦一生的命运,任凭所有离奇荒诞的悲惨事件循环往复的在他们身上上演,是现实生活中的祥林嫂和福贵,陷入永远无助的荒蛮之中。而这些故事,很难获得听者第二秒的怜悯,人们热衷于猎奇的新鲜感和意外感,但大部分时间惯于泯然和冷漠,在这点上,悲剧和笑话起同等作用。

  活着音乐的一个特点在于,大部分涉及角色的配乐,都是在他死亡的时候出现的,逝者惨白的身影在荒凉的尾音中渐渐淡去,绵长柔软的旋律和命脉搏动般笃定沉稳的节奏,成就了包容一切苦难悲悯的平和与自由。在这个乌烟瘴气的冬天,有幸听到这样一张唱片,雾霾深重的天空里,太阳模糊成一坨光片,无数灰尘奇幻的飞舞,光斑闪烁,仿佛看到福贵和那头老牛,夕阳西下,在生命的田垄和山丘无尽行走。

(责编: 肉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