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道:(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
崔健回到北京舞台,有一定的意义。意义在于他是80年代90年代初中国青年的音乐偶像。他向一切沉闷的东西挑战,从而寻找自己的路。改革开始,大家都一无所有,他的歌声代表了一代年轻人,当时的青年在《一无所有》中发现了自己心中的痕迹,发现了自己的处境。崔健消失了12年,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的年轻人与崔健不同,现在的
年轻人没有使命感。比如现在的超级女声,那就是一场全民的狂欢,是与崔健完全不同的两部戏。“凉粉”、“盒饭”,就是快餐。而崔健在当时是鲁迅的“呐喊”,是陈胜吴广式的揭竿而起,他首先反叛的是貌似民办组织的XX协会,那是在邓丽君入侵大陆之后的又一员象主流流行音乐挑战的猛将。另外,他在刚出道的时候,就把中国民间音乐民族音乐糅进了来自西方的摇滚乐,这符合当时年亲跟的审美要求。在年轻人正在与崔健的摇滚狂欢的时候,中国文化突然生了一场大病,所以崔健开始不为主流媒体所容。而主流媒体主要是电视,他这么多年不能在电视上公开露面,这是一种无形的封杀。但是他又回来了,回到主流媒体和北京舞台,所以这场演唱会的意义重大。
姜昕:(著名歌手)
我觉得他开这场演唱会特别好。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在大学一年纪的时候,在走廊里第一次听到《浪子归》,当时觉得特别好听,我就不管不顾地顺着声音敲开了那个宿舍的门问是谁唱的,并且串了带子,拿琴练这首歌。崔健是一个旗帜性的人物,他在北京开演唱会对文化对摇滚乐都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么多年来,港台的流行歌星品品在大陆开演唱会,为什么要滚不能开?而我觉得摇滚乐是最应该开演唱会的,摇滚乐的现场是最有魅力的。而且我个人特别敬佩崔健,他一直在坚持做音乐,而且一直在创作新的音乐,开发新的元素。这个演唱会对我个人也是一种鼓励,因为,这标志着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环境有了转机,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而且我一定会去现场!
祝小民:(著名音乐制作人)
至少有一点,12年没有在北京开演唱会,但是一直坚持做音乐,作为一个音乐家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我很警钟崔健本人,敬重他的音乐过程。对音乐比较了解和关注的人,头脑清晰的人都不难看出,他的每一张专辑变化都是非常大的。他 一直求新,是在寻找新的观念。观念在变,他的形式也在变,而现在的人们都忽略了这种东西。许多人还停留在《一无所有》的感动上。其实人不能老在一个起跑线上,人生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变的生命是萎缩的生命!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事情保持着高度的敏感,而崔健对人类社会的变化始终保持着最敏感的反应。
摩罗:(著名作家)
崔健在北京开演唱会是件大好事。我非常高兴。我与音乐的关系不深,从来没就音乐写过文章,我的文字与音乐唯一的缘分因为崔健。虽然我不懂音乐,但是我第一次听到《一无所有》我激动得马上写下了一篇评论文字。说崔健是最深地打动我的音乐人一点也不过分。而且他的歌词在当代文学研究界已经取得很稳固的地位,就文化界和民间来说,他是完全被认可的,他的影响已经完全确立。而且他的音乐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在未来会得到更高的评价。他的歌词之简练深刻,表达出作家都不能表达出的东西,现代小说能否达到崔健的深度都是非常可疑的。尽管我对他没有完全的了解,但他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很重的。
顾长卫:(著名导演)
我喜欢崔健从什么时候?——崔健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了!崔健里力量到现在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他的力量不是体育的那种,是通过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时代的历史的声音,他的音乐是最具传统意味的最厚重的东西。在当下,商业的东西太多了,夹杂着很多垃圾,年轻人以为这商业文化就是最重要的最动人的东西,其实不是,真正能流传下来的东西才是经典的,是能永远留在记忆中的,只要你开口唱,一切就都回来了,一切重现在眼前。而现在的流行音乐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他12年没有在北京开演唱会,很长时间没有在主流媒体上露面,这也给了低俗的音乐以可乘之机。我有合适的机会一定会在我的电影中采用老崔的音乐。崔健开演唱会我很高兴,真的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能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美妙的音乐。
余 杰:(著名作家)
崔健开演唱会是很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超级女声风靡全国的背景下,在今天,有灵魂的音乐人已经寥寥无几,而崔健给人们的精神资源和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他对我个人的影响主要是在90年代初,在那样沉闷的背景下,他的音乐对人有着巨大的冲击力,那种对自我的确认,那种个性的张扬,那种创造力的极至表现,那种对社会的 关注程度,到今天也没有过时。但是我有另一方面的担心,就是第一流的摇滚是一直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那么随着摇滚的生存空间的扩大,他的批判性是否会降低,这是我所担心的。
金学峰:(著名流行歌手)
首先觉得圈里也好圈外也罢,这次演唱会是对中国流行音乐前辈的肯定。尽管他这么多年一直没在主流媒体上出现,一直没在北京大型舞台上出现,可是他对音乐从来没有放弃过。尤其他的对假唱现象的批判,这种有勇气的艺术家少之又少,有人说他有病什么的,但是我绝对支持他。我与他在音乐上走的是两条路,可是他的作品我特别喜欢,比如《不是我不明白》,他那么早就有那么尖锐深刻的批判,直到现在还有现实意义。他开演唱会我从内心去祝贺他!
路学长:(著名导演)
我觉得艺人的状态都有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啊,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就音乐本身来说,我觉得离人更远了。但就摇滚乐来说的话,他的精神上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崔健做为一个“符号”来说,他的社会价值要比他音乐本身要更重一些。可是 我还是认为这么多年,中国还是没有能超越的他的乐队。
朱铁志:(《求是》杂志编委)
我认为崔健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乐队或者是歌手,他已经超越了音乐或者说摇滚乐本身,在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已经是一种文化象征。他毕竟以一首《一无所以》宣布了一个时代的来临,特别象我们这样年龄的人,四、五十岁,在当时来说是受到很大影响的,我们从开始的不适应到适应,然后到喜欢,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是意义重大的。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中国,是非常荒芜的,我说的是精神荒芜,我们即没有接受到足够的传统精髓,又缺乏现代西方的思想丰富性或者说饱满。所以我们这一代是在荒芜的精神家园的境地中成长起来的,然后,我们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100年的东西,整个社会在极度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发展,崔健经过的,也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所以,崔健的出现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精神寄托,他是个呐喊者,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呐喊者。他肯定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崔健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是他本人对主流媒体的一种肯定或者说信任吧。无论是对媒体或者是他自己,都是一种完善,这是对真正意义上的媒体的一种合理利用,也是主流媒体对他的一种肯定,肯定是互相的。不光是社会还是媒体对人的肯定,也需要人对它的肯定。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在崔健这么多年的音乐历程中,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喜欢,一直到今天终于接受了主流媒体的采访,这是一种文化宽容的过程,这就是进步了,社会越宽容就越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