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当历经停播、复播风波的《白鹿原》28天后重返收视战场,敌得过人气剧《欢乐颂2》吗?
至少目前为止,这并不是一个奇迹般反转的收视故事:上个月《白鹿原》第一集播出时,在江苏卫视和安徽卫视收视率分别为0.654和0.523,而复播后的收视率分别只有0.545%和0.495%。
从昨晚的战局看,播出《欢乐颂2》的浙江和东方,一直占据着头号和二号交椅,《白鹿原》则排在第6、7位,与《欢乐颂2》登场前的表现持平。
但两剧的口碑却写出了另一个故事:《白鹿原》豆瓣评分9.2,可作参照的是,口碑巅峰时期的《人民的名义》也仅为9.1;《欢乐颂2》评分则仅为5.5,正午阳光的剧集一贯慢热,这一次,节奏略显缓慢的首播集显然也未迎来观众的口碑力挺。
业内一度预测,经历停播波折之后,会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到《白鹿原》,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停播风波带来的高关注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收视率,而剧集的高口碑也未帮助剧集完成V形反转。
为什么严肃剧在国内总是难以取得好的收视?为什么正午阳光在《外科风云》后再次陷入口碑困境?对于《白鹿原》和《欢乐颂2》来说,都必须面对自己的战役:只是前者的主战场是收视,而后者却要面临观众口碑的考验。
不拍阶层差别拍小包总撩安迪的《欢乐颂2》,能把口碑赢回来吗?
《欢乐颂2》的“复出“口碑并没有迎来期待中的炸裂。正好相反,这也许是一个和第一季同样平淡的开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观众对于《欢乐颂2》首播的评价,几乎与《欢乐颂》的首播评价完全一致:内容平淡、节奏有些拖、亮点不多,还有观众说根本没看出头两集在演什么。
从前两集内容看,主要剧情就是安迪和小包总连续“发糖”。在上一季结尾,了解到自己身世的安迪因为不想伤害奇点而毅然决定分手,可在第二季中,在小包总的甜蜜进攻下,她逐渐卸下了心防,甚至成功“滚床单”。
另一条相对主要的剧情线索,则是曲筱绡的家庭矛盾开始进一步放大,为第二季接下来的“分家”和曲筱绡富二代变创二代埋下了伏笔。
在另外三条故事线里:樊胜美逐渐陷入是否见王柏川父母的矛盾,第二集结尾似乎已经被王母亲找上门摊牌,邱莹莹忙着开始一段新恋情,关关则又被拉去相亲。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缺乏强力故事主线的开场,也没有延续第一季女性独立的主题,而是在缓慢铺展第二季的故事线。
从第二季的剧透看,安迪有可能会未婚先孕,曲筱绡和赵医生的恋情会遭遇不少现实挫折,更会遭遇阶层变化,关关则可能成为本季最重要的“变化”,第一季不显山不露水的她,本季不仅可能摘下眼镜“黑化“,更可能遭遇一个摇滚男友。
无论剧情走向何方,对于正午阳光最大的考验在于,在第一季的阶层展示饱受争议之后,究竟是在阶层挖掘的路线上继续走下去,还是回到国产都市剧婆媳战争、争产风波、第三者插足这些老路上去。
对于一部都市长剧来说,头两集的表现当然不足以定成败,但问题是,《欢乐颂2》会继续这样泯然众人矣下去吗?
在收视面前,话题才是王道,持续的话题制造才能获得观众的正视,进而才能获得更多的粉丝讨论度和平台倾斜,保证更高的收视和更稳定的话题度,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欢乐颂2》的挑战在于:在延续国产都市剧的现实挖掘和巩固热门剧收视之间,如何抉择。是继续撩现实,还是撩观众?
口碑炸裂又靠停播风波赚话题的《白鹿原》,为什么还是赢不了收视?
4月16日,根据陕西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筹备16年、总投资多达2.3亿的《白鹿原》登陆江苏卫视和安徽卫视的晚间八点黄金档。
当时正面遭遇的,正是湖南卫视的神剧《人民的名义》,最终在强剧的收视打压下,首播双卫视收视率平均只有0.6,两家卫视在黄金时段的收视排名分别为第5和第7位。
随后的故事充满戏剧性。《白鹿原》首播失利的第二天,4月17日,两家卫视同时宣布停播白鹿原!
从此刻开始,各种猜测瞬间刷屏。概括而言,猜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审查论;二是阴谋论。
由于从剧组、出品方到电视台上上下下的语焉不详,一切的猜测都无从证实,但《白鹿原》从辛亥革命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中间穿插了各种封建伦理包括陋习、革命风云,时代跨度之广、内容涉及之复杂、渗入历史之深都无疑使之遭遇了比常规剧大得多的风险。
观众一度以为,这就是该剧最终的结局。可是出人意料的反转在28后正式到来:该剧顺利归来,并且完美避过了受众重合的《人民的名义》,于是,片方主动调档的“阳谋论”又粉墨登场。
结合停播时两家卫视同时给出“为取得更好播出效果”的理由,业界当然可以理解成这是一次机智的战略性调档。
但无论停播和复播背后真正的故事是什么,“为取得更好播出效果”做出的调档,都并没有换来收视的实际反弹。
为什么?尤其是对于一部口碑爆裂的剧集来说,目前的收视率就更显寒酸。
对于《白鹿原》的改编,陈忠实曾直接表示:“寄希望于电视剧。”豆瓣上该剧被点赞最多的短评是:“这几年大量的国产烂剧,让人很失望,所以像白鹿原这种精品剧,五星没得说。”
从首播品质上看,剧集大气磅礴,透着一股浓厚的史诗感,角色塑造扎实有力,张嘉译何冰的斗戏已经初显戏味,对白土得掉渣,却透着民间的智慧,构图则是平实中透出历史的华丽。
总之,这的确是近期少有的精品国产剧的样子。
但另一方面,《白鹿原》本身的农村剧类型和题材还是令不少观众望而却步。
《白鹿原》的收视现实似乎再度证明了一个令国产剧略尴尬的现实:即使有良心剧的口碑支撑,有一群实力派的老戏骨,并且制造出巨大的“声音”,在农村年代剧的“土味”类型限制下,剧集还是难以避免遭遇收视困境。
良心剧收视不如话题剧,话题剧收视不如流量剧?这会是国产剧收视鄙视链吗?
从剧集首播的总体水准或者观众的口碑来说,《白鹿原》显然比《欢乐颂2》更胜一筹,但就市场表现看,前者不仅已经被后者甩开,在农村题材严肃剧的限制下,更将很难依靠口碑效应实现收视反转。
实际上,国产剧很长时间一直在混淆一个概念:热门剧到底该用收视网播量衡量,还是以口碑决高下?
当然,有没有通过口碑反弹取得收视逆袭的案例呢?当然有!
《人民的名义》当然算,事实上,正午阳光也是个中高手。可是即使正午阳光口碑最佳的《琅迓榜》,也并没有真正赢下收视霸主。至于《北平无战事》,更是连收视热剧都称不上,所谓的收视反弹,只是自己和自己比。
那么谁在赢得收视呢?纵观十年收视排行榜,宫斗局、伦理剧,依然占据着国产剧收视的前列,而这些剧集,也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网播量。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口碑平平的剧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看呢?
答案是:这就是属于当下国产剧的现实。
事实就是:任何一部口碑逆袭收视的剧集,都是类型、话题、受众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靠口碑,就能够赢得更多的观众。
观众会给高口碑良心剧最终自己正名的机会吗?当然会,可是就像《白鹿原》剧中的泼油需要时间搅匀了才好吃,国产这碗面,还需要时间搅匀:
观众需要时间成长,正如国产剧需要时间一样。
在国产剧的口碑鄙视链之外,早已形成一条收视鄙视链:良心剧收视不如话题剧,话题剧收视不如流量剧。
在这条鄙视链被彻底打破之前,对于国产良心剧来说,收视为什么重要?因为不下牌桌才会有未来赢的机会。而想要不下牌桌,一方面不仅要不断地提升剧集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续的话题制造,要让剧集首先在残酷的市场中活下来。
收视并非胜负唯一的衡量标准,但毕竟是最现实的考量。如果口碑换不来收视,良心得不到观众的认可,那么国产良心剧注定买少见少。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将是一场口碑剧与人气剧的较量,但也可以说,同样具有一定剧集品质的两剧,都成为衡量国产剧收视与口碑的标尺。
无论《白鹿原》与《欢乐颂2》的收视战争谁输输赢,更重要的问题都是:真正的良心国剧,在这样一个不以口碑论收视的收视环境下,能不能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