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娱乐 水煮娱 长凤新
“一个人,毁了一部片子”?因为被《道士下山》制片方指责,媒体报道称,房祖名经纪人对此发表意见:“他对影响《道士下山》导演及工作团队表示深深的抱歉。”
这一道歉,出现在此时,还是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由于房祖名涉毒事件,《道士下山》虽然对其不可或缺的戏份并无太多删减,但首映前不敢大事宣扬,没有点映与路演,在媒体与观众中推广时间甚短,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影片的最终表现,与房祖名的关系到底有多大?
首先要问的是:《道士下山》真的算是被毁了吗?回答这个问题,先看陈凯歌拍这部影片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这个目的达到了没有。他是胸有块垒不吐不快,对时代有话要讲才拍,还是其他原因?好在陈凯歌在电影公映前的那封长信中已经和盘托出,“我不想吹制作多大,花费多少,电影多牛逼,我只想请人帮我过‘工业’这个关,不过这个关,看不到中国电影新曙光。”
所以,此次电影从摄影、特技、剪辑、作曲,都请来外国专业人士。如你所见,影片制作精良,场面奇幻,就其工业成色与品质而言,说是较为圆满地完成筑造一个“奇情美欲”世界的任务,也不为过;无论技术表现,还是艺术表现,已在中国商业大片的合格水准线之上。这一次,陈凯歌可说是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
既然没拍砸,那要房祖名道什么歉呢?这恐怕涉及影片没有完成的其他目标:口碑不尽人意,票房未达预期。口碑不好,一方面得找这个时代的网友讨教原因。因为电影的某些槽点,有网友甚至把该片比作《无极2》,这种态度未免太过武断,却代表了很大一拨网友的意见。已有评论者指出:吊打《道士下山》,其实是“逢陈必反”。一部《无极》带来的后遗症,延续十年之久,至今还让一些人停留在一种批评惯性当中不能自拔,使“逢陈必反”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观影成为狂欢吐槽前的热身活动——这对陈凯歌来说并不公平。但是眼下看来,与网友迅速和解或继续反目都不太可能,他们声势有多大,恐怕吃过苦头的影视创作者们至今心有余悸。《霸王别姬》里的段小楼再盛气凌人,后来也懂得“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口碑问题,另一方面陈凯歌其实也有一肚子苦衷。冯小刚导演日前对他的力挺说明了这一点,“想起凯歌受访时的话,‘我们导演能决定的事有多少?但罪责得我们担。’题材,片名,旁白,一场戏一句台词,一部电影上映时已是遍体鳞伤……”陈凯歌在一些访谈中还透露,影片某些纠结之处并不是来自于电影主管部门,而是其他。说到底,这是艺术与资本的一场博弈:投资越大,市场回报要求越高,很多时候导演个人说了不算。比如引发热议的“基情戏”,或是用孩童口吻串起的时时阐述大道理的旁白,在影片中显得有些突兀,感同身受的陈凯歌也认了:“这个锅就让我背吧!”房祖名那点事,反而摆在明处,可以摆平;创作上的拉扯、权衡、取舍,或许才更为烦心。
《道士下山》公映至今累计票房已近4亿,相比2亿左右的投资,这一数字差强人意。看看暑期档的阵势,随着青春题材的《小时代4》与《栀子花开》强势挺入,厮杀已到白热化阶段,挤压得其他影片呼吸维艰:入围过金马奖新人导演奖的《少女哪吒》与昆曲影片《红楼梦》苦于天下之大,难有影院排片,而《道士下山》的排片量,每天已不足7%……
找谁去喊冤?批观众,批审查,批市场,批时代,批导演老矣,还是批制片方自己?到最后,批评房祖名可能是最安全的。当然,周瑜打黄盖,如果能在此时再为电影贡献一点热门话题,也算是让房祖名事件发挥了一点余热。继续翻滚吧,《道士下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