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迪士尼化?以《明日世界》为例

2015年05月26日11:17   娱乐专栏  作者:magasa   我有话说
《明日世界》《明日世界》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magasa

  《明日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迪士尼公司是如何将一个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类型或者说题材“迪士尼化”的。这里的“迪士尼化”是指一种典型的只存在于迪士尼公司出品电影中的技巧和策略,它们用来迎合这家公司的特定观众群。我们知道,当代好莱坞电影公司大多可以互相替代,一部影片更换片头的厂标,作为观众不会有任何不适应,因为古典时期延续下来的片厂风格(housestyle)已荡然无存,但迪士尼或许是唯一的例外。这家电影公司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持之以恒地为数以亿计的观众提供适合全家观赏的娱乐。这种合家欢模式一代一代传下来,一开始只限于动画片,后来也包括了真人电影,使得迪士尼公司的许多作品(当然不是全部)具有了相对明显的可识别性。

  《明日世界》是科幻片,准确地说它涉及到科幻电影中两类基本题材,一是未来乌托邦,二是时空穿梭。当我们面对一部时空穿梭的未来乌托邦电影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预设的期待,然而《明日世界》几乎让这些期待全部落空了,因为它们不符合“迪士尼化”的要求。

  在这部影片中,乔治·克鲁尼饰演的弗兰克和少女凯茜都先后目睹过未来世界的模样,但现实的世界却即将面临毁灭,他们要回到未来世界,以期挽救地球,改变人类的命运。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硬核的科幻片对吧?Nono no。

  影片对未来世界的表现令人期待,不过真的出现在银幕上时,那种浓郁的主题公园设计风格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仍然是在为迪士尼的线下游乐场打广告,其实片名Tomorrowland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它一直是迪士尼公园中未来主题园区的正式名称,现在被直接用作电影片名。因为有宣传主题乐园的任务,我们就不难发现,影片中代表未来的交通工具、人们的衣着打扮,都可以改造为某种游乐设施或衍生产品。所以一切都是生意经,这是一大盘棋。

  对影片的类型改造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分级(PG)和家庭电影的定位,以至于弱化了许多科幻片中应有的成规。比如男女主人公弗兰克和凯茜在过去、现在、未来几重时空中跳跃穿梭,在多数科幻片中,叙事时空的跃迁是设计智力谜题,迷惑观众,并为观众带来解谜乐趣的重要契机,这部影片恰恰相反,它生怕观众看不懂,于是在某些节点反复提示,并将时间的跳跃用地点的跳跃来偷换,大约这样能让年龄不大的观众理解。

  地球为什么即将灭亡,这个影片中的关键问题也被弱化处理。最后只需要弗兰克和凯茜炸掉一个设备就可以拯救地球,而这个设备之所以影响地球的命运,是因为它会改变地球人对未来的信心。也就是说,只要人们有决心和信心,地球就可以存在下去,如果失去了希望,那么就没有前途。这种有志者事竟成的鸡汤信条一直在影片中被灌输着,只不过被称为“未来乐观主义”。毫无疑问,所有迪士尼的电影几乎都必须是乐观主义的,这是该公司的基因,但未来乌托邦电影恰恰应该是最少乐观情绪的一种电影了,未来没有希望,科技遭到滥用,人类自作自受,即使主人公完成任务,那也是惨胜如败的局面。可是在《明日世界》中我们几乎体会不到有什么让人觉得悲观的地方,凯茜被选中就是因为她永不放弃,最后是这种精神获得了胜利。这种精神胜利法带来另一个问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因为任务的极端简化,导致几乎没有可以勾引观众悬念的地方。

  与其说《明日世界》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说是迪士尼擅长的魔法片,影片缺乏一个统一的科技观作为基础。所有未来的东西都是理所应当地存在着,那些机器人、飞行器,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按照剧情需要好似橡皮泥一样可以随意捏造,例如弗兰克随便就弄一个远程传输的机器出来,他们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

  既然是迪士尼电影,主角儿童化也不令人意外,三个主要角色一个少女一个幼女,还有一个是大叔。略显诡异的是大叔和幼女最后朦胧地谈起恋爱来(当然他们在剧情中可以视为并无年龄差异,因为一方是根本不知年岁为几何的机器人),这种恋童癖处理是全片唯一不“迪士尼化”的地方。然后就是几乎没有血腥场面,影片中出现了少量暴力镜头,但因为对象是机器人,针对机器人的暴力可以用幽默化的方式来处理,于是毫无恐怖的感觉。

  “迪士尼化”是许多迪士尼电影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就这一点而言,历史是它自身的证据。但《明日世界》的“迪士尼化”有些过头,削弱了这类电影原本最具魅力的地方,因而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或许是因为,成功的迪士尼电影会让我们无视“迪士尼化”的存在,但正因为这部电影不太成功,“迪士尼化”的蹩脚处理才处处提醒我们注意它的存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迪士尼 明日世界 电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