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张本
《盗墓笔记》作为网络独播+定制周播剧,实质上的周播形式只维持了短短的三周。今天官方宣布本周五该剧将全集上线,爱奇艺会员可抢先一睹全貌。很多观众闻讯不禁长出一口气,再这样一周一集看下去,真的要弃剧了。
从Netflix的纸牌屋只在网络播出开始,美剧为我们刷新了“网络独播剧”的定义。彼时国内网络剧还处在懵懂时期,小投资,小制作,小演员,几乎还是内地网络剧的代名词。当时就有人发问,国产网剧何时能像老美一样做出比电视剧还牛的精品?
《盗墓笔记》作为最具人气的网络小说之一,在宣布网络独播伊始就引发粉丝和行业的双重关注:粉丝关心的是,网络独播是不是能规避删剪,保住原汁原味;行业关注的是,首次大演员大投资的网剧能否打开电视剧市场的另一扇门?
目前看来,播出4集。 粽子依旧在,但是不是原汁原味,只能仁者见仁。而形式上作为网络独播、定制周播的尝试,则难言成功。口碑一边倒的差评不必多说,先导集大家还愿意骂骂,现 在除去忠粉外,周围已经鲜有人愿意讨论该剧。至于网络播放量,不能和日播剧比,也不能和每周四集的《花千骨》比,究竟是否达到预期也很难说。
投资很高?花钱没用对地儿,再多也没用
很多观众质疑《盗墓笔记》的“五毛特效”,认为之前所说的大投资是炒作+噱头。据我了解,上亿可能确有夸张,但几千万的投资,确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是,钱花哪儿去了?
如果你认为演员片酬是大头,那就大错特错了。李易峰本就是欢瑞的演员,杨洋拍摄期也是欢瑞自己人,可能相对最贵的唐嫣,戏份场次又并不多。所以事实上,演员并没有分流掉太多的资金。
我们不知道最终这些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我们只知道那个可笑的尸蟞,像极了儿时批发市场的玩具模型;我们只知道一整集在水洞里划船,无休无止的听着几位重复着“这个船工一定有问题”,时不时出个鬼影,花不掉500万。前脚刚看完《权力的游戏》第五季大结局,后脚点开《盗墓》,真得吐一口老血:没指望您有美剧水准大片品质,但也不能这么玩儿我们吧?
哦对,顺带说一句,听说某个挂名主创在片场露了一面就拿走了百万?
质量不行?别提大片品质,电影团队未必拍好电视
《盗墓笔记》在拍摄期就标榜自己用“电影的标准”打造“大片式”网剧, 结果正片上线后自己掌脸。正片的质量问题除去上面提到的特效,其实更重要的是剧情,是逻辑。试问有多少观众真的期待一部网剧能有多么炫酷的特效?大家普遍 的想法都应该是:特效差不多就行,剧情,场景还原原著即可。然而梦想和现实总有差距:逻辑硬伤比比皆是,节奏缓慢拖沓让人难以坚持。
还记得先导集的沙漠追车么?听说那场戏原本要在拉萨的雪山拍摄,但电影 团队坚持把拉萨放在最后(也许是怕高原反应?),然而最后,就没有拉萨了。相信胖子的打火机烧车,一定让很多观众感到无厘头,不知道所为何来?据说原本的 设计是在雪山的盘山道上烧车阻挡追兵去路,争取逃跑时间。这样逻辑就说得通了对吧!可是成片为啥完全不一样?
我不知道为何很多想法没能实现。我只听说,拍摄现场混乱,三拨团队,三 派不同意见,打的不可开交,而这三派还不包括编剧的团队……执行导演带领的电影团队,是最终创作的主导班底。对于饱受观众诟病的剪辑,更是无人知道后期剪 辑过程究竟怎样,只知道片头字幕上的剪辑师是香港金像奖的获得者。
别再提什么电影团队,大片质感了。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才是好猫。不管你是什么团队,起码讲好故事,捋清逻辑,不要一味的强调无用的名头,踏下心来认真创作才能带来好的作品。
顺带提一句,《盗墓》的宣传团队可谓不遗余力,也秉承着电影的营销运作模式:电影式的海报大片,高频次的预告推送,微博的话题营销,真的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然而,宣传终归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光有电影式的宣传,没有电影式的正片,难逃竹篮打水的命运。
拍给谁看?粉丝或一般观众,你总得满足一个
保住逼格或放下身段,现在的市场,想成功的影视作品,怎么也得两者占其一。《盗墓笔记》却是尴尬的两者皆失。
对一般观众,看过书但并非粉丝的网友们,上文所提的逻辑伤来上两处,就已经足以起到劝退的作用。而粉丝我们又可概括为两种:
1、书迷。作为《盗墓笔记》的忠实粉丝,很多人已经在网上高呼“原著党无法剧透”了,作者南派三叔也在微博上打趣称船上本应有牛,可能是自己口音太重表达不清(剧里真牛变“红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翻拍书迷并不满意。
2、演员粉/CP粉。《盗墓》集合了李易峰、杨洋、唐嫣等大牌人气演员,相信这些演员的大量粉丝都被直接转换为了播放量,这是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不过,粉丝也不傻,很多粉丝都高呼靠着偶像的颜才能支撑着看下去,这恐怕对一部剧来说不是什么正面评价。而CP粉们期待的基情也是毫无感觉,让他们大呼失望。
一部真正的好剧应该让不同的观众群体,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而《盗墓》则恰恰相反。顺带说句题外话,high少如果按原计划由那个谁出演,还会这么不招粉丝待见吗?
《盗墓》首播的确给爱奇艺带来了播放狂欢,但后续的口碑持续走低,让人很难承认这是一次模式上的成功尝试。但这也让行业创作者们看清:大IP,大演员,电影班底,专业营销……所有这一切对一部作品而言都只是附属品,而创作的质量才是核心关键词。我始终相信,观众并不傻,你要糊弄观众,最后只能自取其辱。我也期待,网络剧和定制周播剧,能逐渐走上正轨,给观众多一种的选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