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徐熙娣:青春记忆里有过康与熙

2015年10月16日19:47   娱乐专栏  作者:一把青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一把青

  多事之秋,Angelababy整容鉴定的风波刚过,蔡康永今天下午的一则微博让网络世界再度炸开了锅:“我要和康熙来了道别啦…我说我想做些改变…”小S随后表态,与康永哥同进退。就这样,走过十二年的《康熙来了》,竟然也退场在即,临别的声音响起,人来人往,相伴一场的道理都懂,但还是难以接受,就这样不会再有,简直有些不太真实。

  还记得第一次看《康熙来了》是什么时候吗?可能是中学时超市里贩售的DVD光碟吧。2004年,康熙还在初始阶段,小S没当上巨星、女神,还是耍宝无下限的人来疯,人物专访居多,从连战马英九,到李敖陈文茜,红沙发一张,百无禁忌,又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许纯美独辟蹊径。后来念大学网络兴起,寝室里百无聊赖的大把光阴,叫个外卖,泡碗泡面,对著电脑前的康熙就是一天,节目那么多期,好像永远看不完,甚至在工作之后,它仍是办公室里小憩时光的下饭菜,是朋友间微信对话的表情包。你可能没去过台湾,但借著嘉宾们的眼光,你不可能不知道小S住的帝宝、微风广场的阿舍干面、各大夜市的创意料理、高校附近的铜板美味;你可能恋爱经验并不丰富,但是你一定熟识嘉宾们的情史,分分合合的爱侣,闪婚被逼问的女嘉宾,谁怀孕,谁劈腿,谁是天兵妈妈,谁是妻管严老公;后期节目转向,邀素人上节目分享,你又知道了从超市店员、到宾馆前台、再到警察与医生的各行业秘辛。

  在节目的开场白中,蔡康永常爱介绍“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尽管你一言我一语间,研究的内容常常离题万里,但伴随著小S的白眼,蔡康永的大笑,康熙起码提供了认识世界、想象台湾的一种方式。观众当然不是真的想得到结论或答案,介绍美食和甜品,也没有人介意到底谁是第一名,谁是通告王谁是转台王,永远是艺人比观众还要上心。只是它花花绿绿的摄影棚,那熟悉的、嘈杂的开场曲,夸张的音效,像是一盏长明灯,永远在那里,让人洗去一身疲累,短暂地安抚观众们或庸庸碌碌、或焦头烂额的生活。

1

  所以当夏克立带夏天上《爸爸去哪儿》,康熙粉骄傲地感叹“就像看到隔壁老王一样”,所以当安钧璨肝癌离世,康熙粉唏嘘良久的震惊,所以当屠哟哟获诺贝尔奖,也有眼尖的观众一眼认出,这位女科学家年轻时的样子,颇像“从外太空聊到行天宫”的威廉沈沈玉琳。

  《康熙》不仅带来了一个个茶余饭后的话题,也带来了一批批形形色色的人。例如五十岁依然酷炫谈情史的火辣教授曲家瑞,幕后转幕前、专注被小S嘲笑的硬汉赵正平,继承父亲胡瓜的综艺基因,吐槽一把好手的小祯,娇滴滴的海归大小姐Melody,爱骂人“丑八怪”的曹西平,等等等等的通告咖们,单身依然精彩,离婚也能可爱,功成名就之前都挨过苦日子,嬉笑怒骂,好像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两位主持人对待嘉宾的态度更是可圈可点,例如某期讲伪娘变装,两位从头到尾没使用过这个称呼,因为觉得不礼貌,蔡康永开场介绍,节目内容是“把爱做女生装扮的他们恢复成男生装扮”说到一半就顿一顿,把“恢复”改为“改变”,毕竟“恢复”包含著“做女生装扮不正确”的价值批判,语言即政治,尊重从细节做起,这样微妙的化学反应,不严肃,也不上纲上线,但唯有他们可以实现,网络上流传“有一种友情叫康永小S”,尽管遥远,但他们还是如同亲密的老朋友,从性格到经历,点点滴滴,如数家珍。

1

  《康熙来了》落幕,尽管台湾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综艺节目,没有小S与蔡康永,还有国光帮、吴宗宪、利菁、徐乃麟。不过值得伤感的是,随著它画上句点,也许再过两年,年轻的中学生们说起《康熙》,就像现在的青少年说起当年的《娱乐百分百》一样隔膜了——在某一期的康熙里,一位嘉宾提到小S当年掀起潮流的徐老师瘦身操,坐在一旁的十六岁中学生茫然地表示,自己是透过hold住姐在节目里的模仿才知道,小S节目效果做飙泪状,现在回想,却像预言。

  它到底是独一无二的《康熙来了》,是陪伴我们成长背景音。青春记忆里,有过康与熙。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康熙来了 蔡康永 小S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